“截至2010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已全部履行完毕,建立起符合规则要求的经济贸易体制,成为全球最开放的市场之一。”日前,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在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说。
当2001年中国作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时,国内企业或许已经想到,今后将会面对更多的机会与挑战。在这期间,外资物流企业在华发展迎来一个高潮时期——不仅出现了更多外资企业的身影,而且外资企业已凭借其丰富经验和强大实力,使其“国内版图”不断扩大,尤其随着公路运输、铁路运输等都交通运输领域先后对外放开,外资企业也在悄然编织着在华的陆运网络。
2007年3月,国际物流巨头TNT收购当时国内公路货运领先企业华宇集团。随后几年,这一案例常被业内提起。尤其是在今年3月宣布其全国公路定日快运递送骨干网络已经建成,这距离他们于2009年2月16日在4个城市推出10条“定日达”公路运输路线仅仅1年多的时间。“外资并购国内企业,看重的多半是国内企业所拥有的网络资源。”国内企业竞争力研究专家陈贵民表示,如此迅猛的扩张速度,让同样急需在中国拓展网络的外资企业们艳羡不已。
随着中国物流市场全面开放,外资在华扩张步伐明显加速。因此,除TNT收购华宇外,还出现了美国耶路全球收购上海佳宇物流、世能达物流收购宝运物流主要经营资产、万络环球收购熙可公司等等并购整合案例。物流行业的外资并购曾一度成为牵动业内神经的热点。
陈贵民认为,外资如此热衷并购本土企业其实不难理解,因为即便是实力再强的外资企业,要想完全靠自身来进行全面网络布局是有一定难度的,投入通常比付出更多。因此,通过兼并收购来加快网络布局是现在外资物流企业的首要选择。
不过,通过观察也可以发现,在被并购的物流企业中,大多是网络型的陆路运输企业。对此,陈贵民分析,外资企业凭借强大的资金实力,往往在航空运输领域拥有绝对优势,相比之下公路运输体系则是在华发展的软肋。因此,外资物流企业急需通过完善陆运网络体系,进而扩大在中国市场的网络覆盖范围。
当然,对于外资是否应为了拓展网络而并购本土企业,仍存在一些不同观点,这些人认为整合那些内部管理并不规范的民营企业,付出的代价也许会更高。尽管如此,更多的人依然认为,类似的并购会更多涌现。“中国物流市场已经成为外资企业的关注重点,国际巨头今后还将加快并购国内企业,完善各自在中国国内市场的网络布局。”陈贵民表示,由于2008年全球蔓延的金融危机,使外资巨头们暂时放缓了脚步。不过,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渐渐消退,外资企业并购应该会卷土重来。
“对我们来讲,干线是天地华宇在中国市场上最强大的优势,我们这方面是无可争议的领导者。”天地华宇CEO徐水波表示,他的自信来自天地华宇多年积累下来的强大实力。而从去年开始,他们不仅是投资干线,在各地建设分拨中心,还在投资建设三四级城市的网点,他们的目的是想建立起一个运输效率高,又能兼顾现有零担业务深度渗透优势的公路运营网络。
据天地华宇网络运营副总裁王拥军介绍,天地华宇目前在中国拥有56家分公司,1500多个营业网点,覆盖全国550个城市,覆盖了除西藏、台湾以外所有的城市,网络的覆盖性在国内公路上排名第一。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在以每年增加250家到300家网点的规模继续扩张。
事实上,像天地华宇一样,外资物流企业近年来对于网络型的快递、快运等领域,都在加大投入和建设的力度。
2009年8月,国际快递巨头DHL宣布推出中国与越南间的跨境卡车运输服务,通过公路运输,而不是DHL的飞机,将中国与越南的主要城市连接起来。此前,DHL在华南市场的广州、深圳等珠三角的货都是通过公路送到香港的DHL中亚转运中心发往全球。
在快递领域,DHL通过与中外运的合资公司中外运-敦豪实现着网络扩张。在2009年中外运-敦豪不仅受让了中外运旗下专门从事国内快递业务的中外运速递,还悄然收购了一家总部在上海的民营快递公司全一快递100%的股权,并于今年正式完成了对全一快递的整合,是其快递网络进一步扩大。
今年7月,DHL在中国的陆运拓展计划再掀波澜。7月1日,DHL全球货运物流在华正式启动了最大规模的多式联运,将整合空运、海运、公路以及铁路等多种运输模式。据DHL货运梁启元介绍,DHL在铁路运输上已与中铁快运等中国本土企业合作,并在两年前打造自己的公路卡车网络。目前已在20多个省份拥有121辆卡车及18个接驳式卡车转运中心,还有更多合作的卡车公司。另外,DHL还将在乌鲁木齐、南宁、昆明等地建设更多的运输枢纽,DHL希望通过全方位的合作来完善多种运输方式的布局。
同为四大快递之一的UPS在网络拓展方面,动作较小。然而,他们却时刻都在寻找着并购对象。有专家分析认为,“网络完备的公路运输公司更有可能成为UPS的竞购目标。”尽管在目前网络覆盖方面,外资企业仍落后于本土企业,但他们一旦专注于网络拓展,资本雄厚、管理经验丰富的外资物流企业显然更具优势。
“投资武汉,是我们对武汉市场和武汉地理位置感兴趣所作的战略性的考虑。”2009年天地华宇的分拨中心落户武汉,徐水波这样解释他们选址的原因。国内传统物流,南北线路向比较多,东西线路向比较少。而在武汉建设分拨中心,则不仅能够进一步深化南到北的物流,同时能促进东西向物流的发展。
随着国内经济逐步由沿海向内地转移,物流企业在网络的铺展上将进一步向中西部延伸,而陆运方式无疑更适合中西部。因此,有专家预测,外资企业在陆运网络的拓展重点,除了集中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和一线城市,也将向中西部和中小城市扩展。而这时,他们和本土公路运输企业的交锋将更加直接和激烈。
面对来自外部的有实力、有经验的竞争对手,国内企业的心态有些复杂。一方面,国内企业大多资金紧缺、设备落后,通过引进外资,建立中外合资企业,可以解决目前的困难境况。同时,也可以向对方学习现代物流的经营思想、管理技术和运作方式。另一方面,本土企业又有着深深的担忧:如何在与外资企业的竞争中继续生存发展?如何在合资中保持独立地位?
本土企业的担心不无道理。近年来,外资物流企业在华扩张,一方面促进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同时也占据了越来越多的战略资源和市场话语权。中远物流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常良峰认为,外资物流企业来华经营,对我国物流企业,特别是公路运输业已形成巨大的挑战。我们的物流企业应提高自己的物流服务水平,满足市场需求,否则将会更多地被有实力、有经验的外国企业击垮。
在常良峰看来,近几年外资通过资本并购,一步到位直接完成了网络布点,不仅为其进一步市场扩张奠定基础,同时也抬高了中国企业进入的门槛。因此,他建议,对外资进入国内物流市场,必须进行严格备案,尤其要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管,对他们的过度开放政策予以制止,外资企业享受的一切“超国民待遇”应当取消,这样国内外企业才能做到公平竞争。
责任编辑:芯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