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由“黑”向“绿”的转变

    在太钢,不仅产品是绿色的,制造产品的过程也是绿色的。太钢使用系统集成国际先进技术,实现了全流程技术升级和主体装备的大型、高效、节能和环保。

    要论如何将钢铁和绿色结合起来,不妨到太钢看看。走进太钢,你会发现钢铁和绿色的距离是那样近。

    太钢积极研发高端绿色钢材,在国内首次开发出厚涂层高牌号冷轧电工钢并成功应用到超临界百万千瓦级发电机组,实现了百万千瓦机组硅钢材料国产化;开发生产的液化天然气(LNG)储罐用钢,成为该钢材的国内惟一供应商;高等级管线钢进一步扩大了市场份额,累计向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供应X80管线钢42万吨,成为国内最大的供应厂家;高等级冷轧IF钢销售首次突破万吨大关。同时,还成功开发出高强度、高强韧的汽车用钢、工程机械用钢、核电用钢、压力容器等,市场占有率持续上升,对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国产化进程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太钢高效节能型绿色产品占公司钢总量的70%以上,创造效益占85%以上。

    “我们生产的粉煤灰砖,砌了世博山西馆的场馆外墙。”时隔7个月后,太钢粉煤灰综合利用公司的职工依然很激动。

    在太钢粉煤灰现场,记者看到一垛垛粉煤灰砖整装待发。太钢粉煤灰综合利用公司经理姚未荣说:我们是国内最早开发粉煤灰墙体砖的企业,粉煤灰制砖技术相当成熟。

    太钢生产的粉煤灰砖原材料为工业废料粉煤灰,除了节约大量生产能源,有效改善建筑物热环境外,还有利于环境保护,节约和保护有限的土地,减少毁田烧砖,达到“变废为宝”“变害为益”的目的。据测算,这种砖比传统建筑材料节能65%以上。

    2006年,太钢又建成了年产30万立方米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及2亿块蒸压粉煤灰砖生产线。其中,2亿块蒸压粉煤灰砖生产线是目前国内乃至国际最先进的制砖生产线。“废物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太钢董事长李晓波说。包括粉煤灰砖在内,太钢变废为宝的实例随处可见:炼钢用过的水经过回收处理,可以达到饮用标准,工业水循环利用率达到98.2%;高炉用压差,可发电2亿多度,余热、余压发电量占年用电量的23%;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的烟粉尘中可以回收利用大量的铁、硌、镍等金属;焦炉煤气、烧结烟气脱硫一年可生产数万吨硫酸。

    目前,太钢的二次能源回收占年消耗能源总量的45%。建成了焦炉干熄焦发电、高炉煤气联合循环发电、高炉余压发电、饱和蒸汽发电等设施,二次能源回收206.54万吨标煤,其中余热、余压发电年发电量9.5亿千瓦时。已建成钢渣处理线,形成高炉渣、电炉钢渣、不锈钢渣等含铁原料和贵金属回收及尾渣制作水泥等建材的完整产业循环链。

    在太钢,不仅产品是绿色的,制造产品的过程也是绿色的。太钢使用系统集成国际先进技术,实现了全流程技术升级和主体装备的大型、高效、节能和环保。在炼铁厂,记者看到96刚刚竣工投产的太钢450平米烧结机烟气脱硫制酸项目。

    太钢不锈炼铁厂副厂长李强介绍:这个项目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烧结烟气脱硫工艺技术,每年能够去除4000多吨的二氧化硫、1200吨的氮氧化物以及600多吨的粉尘,还有二噁英、铅和汞等重金属。可以说是五位一体的突出效率,在全国钢铁行业数第一家。包括脱硫脱硝制酸项目在内,太钢混酸再生项目、高炉煤气干法除尘项目等世界一流的节能减排项目已于近期陆续投产。太钢着眼绿色,谋求跨越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

    “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的设备是世界一流的,我们的环保设施更是世界顶尖的,在引进设备时我们首先必须要考虑的是设备的环保、绿色。”太钢总经理胡玉亭掷地有声。2000--2009年,太钢累计投资63亿元,实施了101项节能减排、循环经济项目。其中,28项世界最新节能环保科技成果为太钢率先使用和系统集成,69项节能环保技术和工艺直接惠及城市社区。

    2010--2012年,太钢将再投资40多亿元,完成30余项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全力建设冶金行业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的示范工厂。太钢正系统规划低碳发展路线图,抓紧建立碳排放指标和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加快低碳制造技术的研究开发,力争用更低碳的工艺生产更绿色的产品,引领中国钢铁业低碳发展的潮流。

    按照山西省委袁纯清书记的要求,“十二五”期间,太钢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做强主业,多元发展,延伸发展,到“十二五”末,投资规模达到1000亿元,营业收入在现有基础上再翻一番,达到2000亿元以上,成为国内一流、世界著名的大型企业集团,成为推动全省转型发展的先锋队、跨越发展的排头兵。

 

责任编辑:芯彤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