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南航和东航加入天合联盟之后,中华航空公司(以下简称 “华航”)也将加入天合联盟。近日,华航在台北宣布,正式与天合联盟签订入盟协议书,将于明年第三季度前成为天合联盟的正式成员。
据悉,华航是台湾地区最大的航空公司,拥有各型航机共66架,其中客机46架,货机20架,其航线网络覆盖28个国家、93个城市,遍布亚洲、大洋洲、中东、欧洲和北美洲。
回顾近几年来全球航空业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并购和联盟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与航空公司间的并购重组一样,加入航空联盟已经成为航空公司扩大和完善航线网络,增加市场竞争力的最为行之有效的策略之一。
正如华航董事长魏幸雄所言,“加入天合联盟是华航长期以来的发展策略”,在2011年第三季度成为天合联盟的正式成员后,利用天合联盟的全球网路,华航旅客将可飞往世界更多目的地。目前,华航已分别与天合联盟五家会员在不同航线上开展共用航班号合作。
韩进集团兼大韩航空董事长赵亮镐也对华航入盟做了积极的评价,“自1969年开航台北以来,大韩航空与中华航空一直保持友好的合作关系。我们非常高兴中华航空加入天合联盟,通过天合联盟会员信息共享,大韩航空将能进一步完善航线网络,为旅客提供更加便捷、丰富的服务。大韩航空将全力支援和协助中华航空加入天合联盟,为天合联盟的发展和壮大贡献一份力量。”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天合联盟作为全球三大航空联盟之一,由大韩航空、美国达美航空、法国航空公司以及墨西哥国际航空公司共同组建,“势力范围”主要是亚太地区。随着华航的加入,天合联盟的全球网络将扩大至170个国家的900个城市。盟内航空公司能利用首尔、巴黎、亚特兰大、墨西哥等天合联盟的枢纽,向乘客提供更加便利的航班时刻表。
从这个意义上看,华航加入天合联盟或许是一个双赢甚至是多赢的结果:一方面华航可以享受到天合联盟的航线网络、航班时刻、机场等资源,为其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参与全球化竞争提供有力的支持;另一方面因华航的参加,盟内航空公司同样进一步丰富、完善了网络,扩大了其在亚太地区和全世界的影响力。
天下没有免费的美餐。
目前,华航的66架飞机和覆盖93个城市的规模还说得过去,但是与天合联盟创始航空公司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如大韩航空的机队规模为129架飞机,穿梭于116个城市。一个航空公司盈利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规模,其中飞机数量和航线网络恰恰是最重要的参数。
对于华航入盟,大韩航空方面就表示:“随着中华航空公司的加入,将代表着作为天合联盟的创立成员之一,大韩航空在亚太区航线得以进一步扩大,将使大韩航空能有效利用其在亚太地区完善的航线网络,向乘客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航空时刻表,为旅客出行带来更多便利。”
乍听起来,这是航空公司入盟后合作多赢思路的延续。目前诸多航空公司纷纷加入航空联盟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入盟”后的“钱”途无量。有数据显示,加入全球性航空联盟后,平均每个航空公司的收入可以增加3%--5%。请注意“平均”这个词,这意味着并不是每个盟内成员,不论大小均能获得如此好的收益。纵观全球三大航联盟的成员公司,真正能盈利的还是那些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航空公司。
一项数据显示,在过去十年里,天合与星空联盟,亏损了326亿与34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在汉莎航空和新加坡航空等持续盈利情况下录得的数据。这进一步印证了这样一个观点:航空公司是否入盟,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自身实力的强大永远是决定性因素。
因此,众多航空公司因利益驱动而纷纷入盟,但是大型航空公司往往能切得更大的“蛋糕”。所以,航空联盟内真正能获益的恐怕还是那些拥有主导权的“盟主们”,其他竞争力相对较弱的航空公司,如果不能在一定区域内主导联盟的市场竞争,其可能获得的收益会就会很小,甚至是没有收益。
责任编辑:芯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