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2007年北京市商务工作计划

2007年北京市商务工作计划

 
2007年是奥运决战之年。全市商务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按照市委九届十二次、十三次全会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市商务工作,面向基层、发挥优势、形成特色、强化服务,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做出积极贡献。
 
全市商务工作和商务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 全面落实迎奥运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消费安全和便利水平,进一步提高商业流通规范化、现代化程度。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连锁经营零售额增长15%,刷卡消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例达到38%左右。
 
---- 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全市进出口总额增长15%,力争达到2000亿美元;其中出口突破400亿美元。机电产品出口占全市出口比重大于58%,高科技产品占全市出口比重大于36%,软件报关出口增长10%以上,继续按照国家政策控制资源性产品出口。加工贸易附加值率大于200%。
 
---- 利用外资质量进一步提高。外商投资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和水耗均低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保持上年规模,争取有所增长。
 
---- 保持“走出去”发展良好势头。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和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额、完成营业额增幅均超过10%。
 
为了确保落实上述要求、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加强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面向基层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特别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因此,做好全年商务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做出积极贡献,首先要面向基层。
 
第一,面向郊区农村
 
完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制定乡镇连锁超市、便利店规划标准,引导郊区农村商业规范发展,在新农村试点村和民俗旅游村发展1000家商业服务网点;继续加强配送中心和二级分销配送站点建设,提高郊区商业连锁企业统一配送率;启动“一乡一集市”工程,加快郊区农村集贸市场建设和改造;推进“三绿工程”下乡工作。积极发展农资连锁经营,重点扶持2--3家农业生产资料流通龙头企业,规范、发展农业生产资料连锁门店200家,加快构建农业生产资料现代流通网络。
 
构建农产品流通体系。继续升级改造新发地、石门等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支持锦绣大地、玉泉路批发市场等重点粮油市场建设。以平谷大桃、大兴西瓜、延庆蔬菜等产地批发市场为重点,建设交易设施和储藏设施。按照绿色食品国际标准,选择培育2--3家优质农产品出口基地,扩大农产品出口规模,力争使地方农产品出口增长15%以上。
 
第二,面向城镇社区
 
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方式,鼓励便民商业和生活服务业进社区,鼓励商业服务企业开展送货、送餐、修理、再生资源回收等上门服务。基本完成规范、发展便民超市和便利店1000家的任务。新发展社区便民配送菜店50家。按照《社区菜市场(农贸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地方标准,建设、改造50家社区菜市场。继续开展商业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争创商业示范社区30个,为在2008年前完成100个商业示范社区创建任务奠定基础。
 
第三,面向功能区
 
根据各区县、高端产业功能区、各类商务功能区的定位,分类指导商务发展。
 
按照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功能定位,优化全市商业布局,引导区县招商引资和内外贸发展。特别是要对城市发展新区商业规划布局进行专项研究。
 
针对中关村科技园区等六个高端产业功能区以及高新技术、文化创意产业、医药、软件、汽车、物流等各类商务功能区的定位,开展小型化、专业化、区域化的定向招商,完善商务配套设施,扩大商品流通和进出口,促进功能区主导产业的聚集。
 
(二)发挥优势
 
充分发挥北京高端产业和服务业相对发达的优势,继续增强非港口贸易中心的聚集、辐射作用。
 
第一,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国内外智力。引导外商重点投向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城市基础设施、环保产业和都市型现代农业。促进外资以存量带增量的方式,投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提高土地、能源、水等各类资源的集约利用程度。拓展利用外资方式,加强对外资并购的引导。
 
第二,大力开拓商务高端领域
 
一要开拓出口产业的高端领域。继续扩大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软件出口;促进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商品出口。二要占领商务价值链的高端环节。鼓励企业开展先进技术和文化创意的引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完善交易平台,发展刷卡支付和电子商务,促进跨国流通企业和联合国机构在华采购,鼓励在京外贸企业提高“全国采购、北京出口”的能力。三要吸引优势企业的高端组织,主要是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有总部性质的外商投资性公司、外商投资研发中心、中央和外省市在京企业的总部。
 
第三,扩大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
 
继续完善首都城市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业的现代化、国际化水平。一是加快发展符合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的服务业。在发展消费性服务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大现代服务业投资促进力度,重点促进电子信息、金融保险、商务租赁、文化创意等领域吸引境内外投资。配合有关部门,组织研究有效措施,扩大北京金融产业的对外服务,争取跨国银行在北京设立亚洲结算中心,首先争取将中国结算中心放在北京。二是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开通服务贸易专业网站,推动建立北京服务贸易协会。宣传北京服务贸易优势,提高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三是积极推动国际服务外包发展。按照《关于共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的协议》要求,深入调研、积极宣传。开展服务外包示范区和企业认证,加强人才培训和市场开拓工作。积极吸引国际服务发包机构落户北京,重点推动软件和技术研发、金融后台服务、财务管理、创意设计、商务服务等领域服务外包业务的发展,努力提高我市企业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能力。
 
第四,继续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
 
抓住滨海新区开发的机遇,加强与周边省市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与相关部门共同发布、实施全市物流规划,充分利用北京航空、铁路、公路、邮电、通讯等物流资源,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继续支持空港、通州、良乡物流基地和平谷马坊等综合物流区建设,促进内外贸易健康发展,增强非港口贸易中心的功能。
 
(三)形成特色
 
特色就是魅力,就是财富。商务发展要与首都优势、民族传统、文化底蕴、时代特征和奥运商机相结合,不断增强和发扬首都商务的特色。
 
第一,开发特色商品,发展特色企业
 
借助奥运平台,开发和引进各地特色商品;协助做好奥运特许商品经营,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按照消费升级需要,积极鼓励商业企业引进国际市场的主流、时尚商品,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丰富、活跃首都市场。
 
制定规划,研究政策,建立长效机制,促进京城“老字号”改革体制、转变机制、振兴发展。继续做好“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华老字号”申报工作。选择40家经营模式先进、影响广泛的“老字号”企业,进行集中宣传和推介。举办“老字号”特色产品展示推介活动,支持“老字号”开发具有中华民族特点和北京特色的商品和服务。基本完成特色商店、特色风味餐厅、清真特色餐厅三个系列“百家特色店”评选推介活动。
 
第二,培育特色市场,提升特色街区
 
要按国际一流水平改造建设特色街区(市场),并把特色街区改造提升与奥运环境整治紧密结合起来。完成王府井、西单、前门、大栅栏商业街的功能完善、修缮整治与沿街建设,使各个街区风格协调、各俱特色。重点扶持红桥市场、秀水市场、什刹海等特色街区的提升、发展,改善商品交易环境。加强培育、扩大宣传世贸天阶、南锣鼓巷等新兴特色街区。规范和发展雅宝路特色民间贸易市场。鼓励特色街区引进国际知名企业与国际品牌,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升街区的国际化水平。
 
第三,关注特色楼宇,发展特色产业
 
北京拥有大量商务楼宇资源。这些资源对实现城市服务功能、促进产业转型、发展总部经济、提高开放水平、改变城市面貌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楼宇资源相对丰富的区域,商务部门要关注其作用,逐步摸清属地商务楼宇的基本情况,研究制订措施,促进产业聚集,形成楼宇特色,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文化创意产业是符合首都特点、具有资源优势的产业。根据国家和北京的有关文件,落实涉及商务领域的各项政策措施,促进文化创意产品流通和文化创意产业利用外资。引导外商投资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的高端,重点构筑文化创意研发平台和产品交易平台。鼓励开发文化创意时尚产品,努力打造时尚之都。发挥首都拍卖业的优势,继续推进古玩艺术品交易业的发展。落实各项文化创意产品与服务出口鼓励政策,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文化创意产品与服务出口。
 
(四)强化服务
 
市、区(县)商务部门都要按照做好“四个服务”的要求,努力为中央在京企业、事业单位和各类市场主体服务,为下级、为基层服务,为老百姓服务。
 
第一,全面推进迎奥运各项工作
 
全面落实商业服务业迎奥运三年行动计划,提升员工素质,完善服务设施,为中外宾客提供良好的消费环境。
 
努力完成迎奥运培训工作。实施商业零售业、餐饮业“1042培训工程”,组织10万名一线员工参加岗位技能培训、4万人参加英语培训,2万人参加手语培训。组织美容美发、摄影、洗染等行业2.6万人参加岗位技能培训。开展商业服务业迎奥运培训工作示范店、先进教师的评选工作。继续组织商业服务业明星报告团巡回演讲活动、英语和手语技能汇报表演、职业工装展示活动。
 
推进商业设施、刷卡消费和消费资讯无障碍工程。继续推进大型商场、超市无障碍设施改造工程,全面完成三年行动计划规定的任务。按照残奥会要求,采取永久和临时措施相结合的办法,改善本市重点地区商业、餐饮的无障碍设施。继续提高刷卡消费的比重,扩大国际卡的使用范围。以“北京商业服务网”为平台,建立购物、餐饮、休闲、娱乐消费信息系统,编辑发放不同类型、多种语言的消费指南、手册、地图等,编写和出版《北京特色商业》,为奥运宾客提供消费资讯便利。
 
配合做好奥运服务各项筹备工作。加强奥运设施国际招标的协调服务,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建设。配合奥组委,做好竞赛场馆、非竞赛场馆和训练场馆餐饮服务企业的遴选,组织推荐奥运餐饮经理。按照奥运餐饮食品供应企业的标准,完成企业的遴选。改造奥运食品物流配送企业设施,满足奥运食品供应要求。发挥区县作用,落实奥运餐饮服务的属地管理。做好奥运村、媒体村、新闻中心、国际广播中心的洗衣、美容美发和修理等服务的筹备工作。同时,完成上述服务人员的培训。2007年将有23项测试赛在北京进行,这是对我们迎奥运工作的一次实践演练和检验,各区县一定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做好相关服务。
 
筹划奥运期间城乡市场安排。按照《北京奥运城市运行纲要》关于举办高水平购物节的要求,根据城市和郊区不同的服务对象,发挥城乡商业不同的功能作用,组织优秀商业企业开展高水平的市场活动。利用“五一”、“十一”黄金周,对奥运城乡市场安排进行组织协调、安全管理等演练,为2008年成功组织奥运市场活动奠定基础。
 
第二,加强对各类企业的分类指导
 
北京有五十万家商业法人企业和个体经营商户、近四万家外经贸企业和机构。其中包括众多中央在京企业和外商投资的地区总部型企业。他们是商务发展的基础。市、区(县)商务部门要确定重点企业,加强联系,改进服务,为企业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加强规划、政策引导。继续与相关部门合作,发布商业设施、商品交易市场等专项规划。制定并发布流通业、外商投资产业等指导目录,引导企业投资方向,优化商务发展结构。建立新建大型商业设施项目信息季度发布制度,开展市场饱和度测评,定期披露相关信息,引导社会投资。根据国家要求,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过渡期北京综合性应对工作方案”。落实国家和本市促进商务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通过政策集成,提高政策效应。商业流通发展资金和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2007年集中向特色街区、郊区、功能区倾斜,并重点支持文化创意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双自主”产品和软件的出口。按照国家和本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要求,在商务领域落实有关政策及专项资金。
 
强化专项服务。加强协调,扩大享受便捷通关政策的企业覆盖面;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利用出口加工区的物流功能,解决税收问题;继续巩固和扩大“大通关”工作成效,建设北京电子口岸,提高口岸的监管水平。提供融资、专业培训等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帮助企业争取国家相关政策支持,重点在原产地多元化、境外加工贸易、资源开发以及工程总承包等领域,推进“走出去”工作。深入研究人民币汇率波动和“两税合一”对外经贸发展的影响,重点提供境外市场和信息资讯,帮助企业趋利避害,提高规避市场风险和金融风险的能力,使开拓国际市场的企业出得去、风险避得开。
 
狠抓项目落实。继续实施外商投资大项目跟踪责任制。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商投资性公司、外商投资研发中心、有增资潜力的外商投资企业等重点项目实行专人负责,完善与企业的沟通联系机制,协调政府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全程服务,使外商投资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第三,保障商务领域安全有序发展
 
推动商业服务业地方立法和标准、规范建设。研究制定洗浴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制订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发展规划、标准和规范,制订美容、美发、家政服务分等定级与评定标准,提升生活服务业和特殊流通行业规范发展水平。继续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全面落实商务局各项行政执法职权,推进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实行商务领域综合执法体制,加强商务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
 
加强商业流通安全工作。贯彻落实北京市商业零售、餐饮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规定,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普及、监督管理和执法检查。重点加大对商业服务业地下经营场所的检查力度。研究制定落实商务部等五部委出台的《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在此基础上,研究通过立法手段规范促销行为,进一步加大对促销行为的监管力度。企业也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落实政府相关规章。深入开展打击商贸活动中商业欺诈行为专项行动,落实商务领域治理商业贿赂的各项措施,整顿流通秩序。开展屠宰行业资质等级认定,并在业内全面推行食品卫生与安全准则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管理认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生猪屠宰实施全程追溯。提高食盐专营监管水平,全市合格碘盐食用率达到国家要求。落实《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加强酒类流通管理工作。
 
调整、规范商品交易市场。继续落实市场布局调整和升级改造工作方案,研究制订市场设立程序,限制低水平市场的重复建设。按照即将发布的《商品交易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地方标准,采取关闭、改造、规范三种方式,对现有市场进行分类调整。采取关闭拆除、行政处罚和保留使用等方式,对汽配市场实施分类整治,基本完成专项清理整顿工作。在机场航空可视区范围内,完成市场清理整顿工作。同时,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三示范一评选”(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店、首都文明示范窗口、无冒充专利示范单位、诚信促销文明杯评选)活动,引导商业流通企业提高诚信水平。
 
第四,加强市场监测、商务促进和循环经济工作
 
加强重点领域的监测和调控。继续加强市商业信息咨询中心和区县分中心建设,完善城乡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调整和完善政府生活必需品应急储备结构,提升政府储备监管水平。制定全市成品油仓储行业发展规划,修订本市《成品油经营企业资质年审暂行办法》,建立全市加油站的监测预警系统。根据国家《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的要求,开展汽车品牌销售备案登记工作。加强进出口商品监测,发挥配额许可证等管理措施的作用。建立、完善物流、服务贸易、服务外包和外商投资质量统计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健全统计制度。
 
指导商务促进工作。健全与专业促进机构、各行业协会的联系机制,完善市区两级的商务促进体系,创新促进方式。与更多的海外招商机构建立沟通机制。精心组织2007莫斯科中国国家展北京展和北京周活动,提高京港洽谈会等重大展会的品牌地位与市场效应。积极组织高新技术企业、文化创意企业、农产品企业等参加国内外知名专业会展,重点宣传“北京创造,世界共享”理念,推动“双自主”产品走向国际市场。通过公关公司和主流媒体宣传北京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潜力。积极参加香港中国企业服务周、澳门咨询日、日韩美加说明会等商务宣传活动。尝试出口推销、进口采购、招商引资三合一的境外参展方式。
 
开展流通领域节能降耗和循环经济工作。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引导商业节能。培养员工的节能意识,推广采用高效节能的办公设备、电器、照明产品,引导企业加强节能降耗工作,建设节约型商业企业。要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与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体系有机结合起来,将旧机制的整治规范和新机制的建立有机结合起来,制订《北京市再生资源回收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加快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认真总结上年试点经验,加大在城区特别是有奥运设施区域的推广力度。结合新农村建设,抓好2—3个远郊区县的试点,以点带面,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取得更大的进展。
 
2007年的商务工作十分繁重。要圆满完成各项工作,我们必须按照市委九届十三次全会提出的“聚精会神,心无旁骛,奋不顾身,忘我地抓好工作”的要求,务实创新,锐意进取,做到四个加强。一要加强学习,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要认真学习、全面理解、准确把握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商务发展的战略决策,提高落实工作的能力。要结合商务工作实践,不断学习现代经济知识、科技和文化知识,提高面对复杂环境、做好商务工作的能力。二要加强商务人才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实施“人才强商工程”,在完成行业员工全面培训的基础上,制定北京奥运商务专项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市区政府奥运商务运作管理人才、奥运商务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商务领域生产性服务专门人才、商业服务专业特殊技能人才等四类人才。三要加强调查研究,做好基础工作。围绕中央、全市的中心工作和商务领域的重点工作,增强调研工作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切实解决实际问题。要加快商务信息整合步伐,加强政务公开工作。四要加强协调配合,优化发展环境。积极探索商务工作新机制,加强政府商务部门与行业协会、中介机构、企业和新闻媒体的互动,争取多方支持,形成新的合力。坚持依法行政,简化审批程序,加强廉政建设,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北京市商务局
二〇〇七年一月十九日
 
 

 

来源:北京市商务局网站
 
责任编辑:杨江龙

上一篇:北京地区网店8月起必须登记注册

下一篇:没有了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