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基于供应链思想的应急物流体系的构建及管理

摘要:应急物流体系为突发公共事件下应急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在整个应急管理体系中起到物资保障的作用。通过运用物流科学、系统理论、信息技术等先进的方法手段,构建一个基于供应链思想的应急物流体系,主要包括应急物流指挥中心、应急物流供应链中心、应急物流信息中心3大模块,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方法。

 

关键词:应急物流,体系,构建,管理

 

  应急物流是指为应对严重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及军事冲突等突发事件而对物资、人员、资金的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它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非常规性、弱经济性等特点。与普通意义上的物流不同,普通物流既强调物流的效率,又强调物流的效益,而应急物流在许多情况下是通过物流效率的实现来完成其物流效益的实现。我国是一个灾害多发的国家,每年的灾害都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在突发性重大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如洪水、台风、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矿井安全事故、突发性传染病等)中往往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必然需要大量的应急物资(包括救灾人员),以进行伤者救护与转移、卫生防疫、稳定秩序、安置灾民等。因此,在灾害的救助过程中,建立一套完善的应急物流体系,统一指挥,合理调度和配送救助应急物资,对有效减轻灾害程度,减少灾害影响范围,缩短受害持续时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应急管理及应急物流的研究较早,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并且有一些成功的实践。WyboJ.L.(1998)研制了预防和营救森林火灾的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应用计算机系统实现对火灾的监控。该系统的新颖之处在于对不同国家的多个营救小组实现数据共享和信息互联。Suleyman Tufekci和William A.Wallace(1998)作为权威的应急管理专家指出应急管理本质上是一个复杂的多目标优化问题。在应急资源限制的条件下,必须要解决资源的折中利用问题。Josefa Z.Hermandez和Juan M.S(2001)考虑到目前的应急管理需要和现有技术水平,提出了利用先进的知识模型来支持应急管理——应急管理知识模型。该模型已经成功地应用到西班牙的水灾管理中。Linet Ozdamar(2004)开发了一个自然灾害物流决策支持系统规划模型。该模型解决了动态时间依赖性运输问题,需要反复解决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内不断发货。

 

  国内对应急管理及应急物流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其中,台湾地区的近期有代表性的研究有张美香(Mei—Shiang Chang,2007)建立了一个决策工具,制定了两个随机规划模型,以便能够确定救援资源分配制度,用于政府机构规划防洪紧急物流。许钜秉(Jiuh-Biing Shen,2007)提出了一种混合型模糊聚类优化的方法来处理在关键救援期的紧急物流协同响应紧急救济的需求。

 

  大陆地区对应急物流的研究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但已经有了一些成果,具有代表性的有欧忠文等(2004)在国内首次提出了“应急物流”概念,阐述了应急物流产生的背景、内涵、研究内容,以及开展应急物流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系统论述了应急物流中的政府协调机制、全民动员机制、法律机制和绿色通道机制,提出了通过应急处理机构的建立、技术平台的构建和应急手段的启用来实现应急物流的途径。对应急物流系统研究较早的有王旭平等(2005),在“应急物流系统及其快速反应机制研究”中,分析了应急物流的特点、类型及对应急物流系统设计的影响,应急物流系统的要素、特点、设计原则;提出了应急物流系统的结构和快速反应机制,包括应急物流系统的目标、系统的约束条件、支撑环境、系统结构的4个层次、系统的功能和反馈控制机制。谢如鹤,邱祝强(2005)对应急物流的产生、涵义和特点做了简要介绍,提出应从保障机制到救灾款项、技术平台与物流中心的建设,以及应急物资的采购、运输与储备等方面来构建应急物流体系;建立了应急物流运作流程基本框架,指出应急物流成功运作的关键是加强政府在应急物流组织保障工作中的作用、加强应急物流信息保障系统和交通运输保障体系的建设。孟参等,在“应急物流系统运作流程分析及其管理”中,介绍了应急物流的产生、概念及其特点;对应急物流系统的特性及其运作流程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应急物流系统运作流程的基本框架,并对系统中应急物资的采购、库存控制及运输配送进行了探讨。方静等在“我国应急物流现状及系统优化”中,分析了我国应急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合理设计应急物流系统结构与流程的基础上,分别从应急物流的采购、仓储、运输、配送、物资发放和回收等环节提出了应急物流活动的改善途径。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来看,国外的研究大多针对具体应急物流问题提出方法、模型,给出算例,帮助解决具体的应急物流问题。国内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阐述应急物流的概念、特点及建议,对如何系统地构建应急物流体系缺乏进一步的研究。

 

二、应急物流体系的构建

 

  应急物流体系为突发公共事件下应急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在整个应急管理体系中起到物资保障的作用。通过运用物流科学、系统理论、信息技术等先进的方法手段,着眼整个应急物流的通畅和高效,构建一个基于供应链思想的应急物流体系。该应急物流体系主要包括3大模块:应急物流指挥中心、应急物流供应链中心(包括应急物资采购、仓储、运输、配送、分发、回收等环节)、应急物流信息中心,该体系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三、应急物流体系的管理

 

  3.1 应急物流指挥中心

 

  它是应急物流的决策与指挥机构,在应急指挥调度部门的统一指挥下,负责物流系统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工作,可以将分散在各个部门中的采购、仓储、运输、配送、分发、信息处理等应急物流职能有机的整合起来,起到协调联动作用。统一的应急物流领导机构具备以下优点。

 

  (1)统一的应急物流体系可以最大限度地缩短中间环节,节约时间,提高救灾反应速度。

 

  (2)捐赠物资和款项的统一接收、采购和发放可以有效的避免贪腐,便于监管和审计,增加透明度。

 

  (3)救灾物资的统一采购可以最大限度的获得规模采购优势,降低救灾成本。

 

  (4)救灾物资的统一配送最大限度的提高配载率,可以充分利用运能运力,充分挖掘物流配送中心潜能,降低配送成本。

 

  (5)救灾物资的统一管理可以合理规划在全国的布局,在灾害发生时就近调运物资。

 

  (6)构建统一的信息发布平台可以有效地避免供需不平衡的现象。

 

  (7)应急物流体系的统一指挥便于国家通过立法确定相应的组织权利、责任及操作流程,从而实现灾后应急物流的标准化、制度化、常态化管理。

 

  3.2 应急物流供应链中心

 

  应急物流供应链中心包括应急物资采购、仓储、运输、配送、分发等环节。负责救灾物资的筹措,组织运输与配送,直到送达灾民手中。应用供应链的思想对该中心进行管理,利用先进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实现应急物流的集成、整体运作与管理,强调集成、协调、快速反映。对应急物资的筹措、储备和调运、配送进行科学组织。

 

  (1)应急物流采购环节。负责应急物资采购,主要包括既有储备、紧急采购、社会捐赠。在政府应急物资储备无法满足需求,而且还有许多基本生活物资和医疗卫生物资不适宜大规模储备的情况下,应急储备可采取实物储备与合同储备相结合的方式。合同储备是指由民政部门提前与提供主要应急物资的企业签订采购合约,一旦发生需要,签约企业迅速提供价廉优质的物资,可以通过信息中心的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网上招标、采购,节省时间、简化流程,达到时间和空间效益最优化。社会捐赠物资因品类复杂、质量不一、缺乏包装等,会给应急物流增加额外的作业环节,还易造成物资供需失调,政府在号召捐赠物资时,应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季节等因素,以及物资需求反馈信息,明确物资捐赠重点,最好捐钱,由采购中心向供应商采购全新的物品提供给灾民。

 

  (2)应急物流仓储环节。负责应急物资的储备。应急物资的储备关键在于储备仓库的布局、数量和容量、物资的种类、长期和中期的储备量,以及储备物资的合理维护和有效管理。针对应急物资的储备管理,可以将企业物流管理中的库存控制方法应用到应急物资的储备管理中,科学确定应急物资储备规模,实现对应急物资的库存控制。对应急物资的分类管理可以采用ABC分类法,分类后可以针对不同类别物资来进行管理,采用不同的采购和库存策略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为实现救援资源的合理布局和快速调配,需要优化救援物资储备库选址,决定储备物资的种类与数量,在进入预警状态后快速调度不同来源的车辆及时运输救援物资,满足突发事件影响区域内对救援物资的需要,提高资源的综合使用效能,从而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对于国家级储备库,建议在保持原有10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仓库的基础上,增加乌鲁木齐、兰州、拉萨几个新仓库,可以照顾新疆、甘肃、青海、西藏等应急力量比较薄弱的西部地区。逐步增加省级以下政府应急储备仓库数量,形成完善的应急物流基础设施布局网络。储备物资的品种除单、棉帐篷外,增加医疗物资、防护器材、生活用品等应急物流前期阶段必须使用的物资储备量。此外,改善仓库管理及物流设备,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合理安排存储计划,充分利用仓库空间优化内部结构。

 

  (3)应急物流运输环节。负责应急物流系统中救援物资的空间移动。应急物流系统自身不拥有运输工具,突发事件爆发后所需的运输工具全部依靠临时征用,它根据需要提供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多种运输方式,整合现有社会各种资源,也包括动用军用运输装备、专用线路及相关设施,实现军地物流一体化,以实现应急物资的快速配送。这就要求平时要加强应急演练,充分挖掘运输潜力,注重物资供应与运输之间的衔接,采用GIS、GPS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对应急物流运输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掌握最新动态。能为应急物流运输提供“绿色通道”,实现优先安排计划、优先停靠、优先入关、优先装卸、优先运输、免费通行、优先放行。交通主管部门及公安部门负责管理和指导应急物流运输的安全保卫工作,及时处置可能发生的各种险情,确保应急物流运输的安全。

 

  (4)应急物流配送环节。应急物流配送网络是在突发事件预警与爆发后,临时在事件地与周边地区建立起来物资中转站,具体负责救援物资收集、储存、转运等职能,其末端负责分发救援物资,同时还应承担灾区物资需求信息的职责。应急配送中心应设置在灾区周边交通运输便利的地点,且空间具有可扩展性,为应急物资进行装卸提供便利条件。

 

  配送中心负责可重复利用物资的回收及清理工作,在灾区恢复重建后移交各级应急物资储备仓库。配送中心是应急供需信息汇集的枢纽,及时准确地收集紧缺物资的种类、数量,根据轻重缓急,迅速准确地反馈给应急指挥机构,协调供需平衡。另外,对于直接运送到配送中心的社会捐赠物资,配送中心进行分拣、包装后,根据需求进行配送,并将暂不急需的物资转交物资储备仓库,将不适宜的物资及时处理。通过配送中心可以有效提高社会捐赠物资的救助效果,避免无效救援。

 

  (5)应急物资发放环节。救助中心与救助点是应急物资发放地点,也是基层应急物流节点。救助中心的物资发放按照“先急后缓,突出重点”的原则,统筹安排、合理使用。救灾物资的发放要登记造册、张榜公布、公开公平。粮食、食品、食油、衣被等物资优先发放给受灾严重的群众;饮料、营养品等物资主要保证儿童、病人的补养;对于数量较少的贵重物资、家电类物资主要发放给灾区的敬老院、社会福利院和学校等。救助点位于群众集聚地,应设置在有大型空地的广场、学校或体育场,物资存放点必须与群众活动场所隔离,并且有合适的物资领取进出通道,避免物资发放引起混乱。

 

  (6)应急物流回收环节。帐篷等可多次重复利用的应急物资需要进行清洁、维修、回收,制定回收制度以约束群众爱惜物资,完善逆向物流网络结构,回收后的物资存储于政府各级应急储备仓库。提高回收率和修复率,将不可修复物品的处理成本降到最小。在突发事件爆发之初,可以利用“推式”供应链管理模式,由应急指挥中心根据常规需求推送救灾物资,在突发事件平稳后,可以根据灾区的实际需求,采用“拉式”供应链管理模式。

 

  3.3 应急物流信息中心

 

  应急物流信息子系统是整个应急物流系统的数据存贮与交流平台。它包括通信平台、信息平台、电子商务技术平台。其中,通信平台包括电话、无线通信,传真、可视电话系统等,为应急物流信息的沟通提供技术手段,信息平台用于应急物流系统中信息的传播、交流和反馈,灾害处理方案、措施的发布等,它是通信平台中沟通的内容。完善的信息系统能够为应急物流获取准确及时的灾害情况、物资的储存和生产情况、运输资源情况等等,将有利于应急物流的辅助决策,充分的信息可以把应急物流所需的前置期压缩到最短时间。信息系统的建设需应用高可靠性架构、多路备份、无线传输等先进技术,在突发事件爆发后的不确定环境中,保证信息子系统的正常运转与信息沟通渠道畅通。

 

  构建应急物流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体系,要充分利用GPS、GIS、RFID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立体物流信息网络。在应急物流整个供应链上,利用GPS、GIS、RFID技术搭建的信息平台,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实时跟踪,实现缩短作业流程、增大配送中心的吞吐量、信息的传送更加可靠等目标,帮助应急物流在民用GSM网络和Internet不可用的情况下快速筹措救灾物资、制定最佳路线和组织紧急援助。

 

  3.4 应急物流的管理方法

 

  应急物流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随着时间的变化,突发事件的态势在改变,即突发事件的级别在改变,这就要求对应急物流的管理也是动态的,应急物流体系要有足够的弹性。在突发事件爆发前,应急物流系统的主要工作是分析、评估区域内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种类、概率、规模,根据每一类易发事件的应急处置预案,确定所需储备物资的种类、数量与存储量,并结合当地自然与社会环境,选择、建立救援物资储备库。在突发事件爆发后,根据突发事件机制、机理,分析与应急管理决策辅助系统提供的处置建议,应急物流执行机构预测、评估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资源需求与种类,按时序启动各类救援物资供应渠道,按照应急预案的操作程序建立应急物流配送网络,执行救援物资收集、流通加工、转运等职能,最终实现应急物资由供应主体向需求主体在空间上的跨越。

 

  在获取救援物资的同时,应急物流执行机构征用各类运输工具,对于公路运输要分析道路可靠性,制定、实施应急物资运输与车辆调度计划,调度运输工具执行运输任务,以实现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救援物资运达事件发生地。在避难所或物品集中发放点将救援物资发放给突发事件受灾群众,同时收集突发事件受灾群众对救援物资需求的信息,以此为基础评估救援物资供应的效果,并进一步调整救援物资供应的品种与数量,直至突发事件处理完毕。

 

四、结束语

 

  在分析国内外应急物流管理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在重大灾害面前因应急物流体系的不完善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提出基于供应链思想的完整应急物流体系的构建框架,包括应急物流指挥中心、应急物流供应链中心、应急物流信息中心,并且给出了相应的管理内容和管理方法。以此来实现用系统管理、供应链管理、现代信息技术来构建和管理有效的应急物流体系的目的,弥补我国在应对重大灾害时所面临的应急物流体系的建设和应对经验的不足。

 

责任编辑:杨莹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