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市场竞争的加剧,供应链的发展是从内部供应链向外部供应链过渡,其绩效评价也经历了从内部供应链(企业内)效评评价向外部供应链(企业间)效评评价的过渡供应链的研究和应用已相当广泛,但应用了供应链的企业大多还在平均及以下水平,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作为指导。本文中作者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检索和整理,总结了当前供应链评价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必要性及可能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供应链,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供应链,绩效

 

    一、前言

 

    在日趋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单个企业间的竞争已经被企业群体之间的竞争所取代,表现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因此,供应链的绩效评价也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成为供应链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20世纪六七十年代,供应链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到80年代末提出了供应链的概念;进入90年代,供应链管理成为各国学者和企业家研究的一个热门领域。供应链由直接、间接为实现顾客需求的所有各个环节组成,不仅包括制造商和供应商,而且包括运输机构、仓库、零售商和顾客。

 

    二、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概念与内涵

 

    1.供应链的概念与内涵

 

    供应链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左右,但到目前为止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LinF.R.等认为供应链是包括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在内,涉及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企业网络系统。Stevens认为,供应链是通过价值增值过程和分控制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整个过程,它始于供应的源点,终于消费的终点。Christopher认为,供应链是一个组织网络,所涉及的组织从上游到下游,在不同的过程和活动中对交付给最终用户的产品或服务产生价值增值。国内学者对供应链的认识也不尽相同。陈国权认为,企业从原料和零部件采购、运输、加工制造、分销直至最终送到顾客手中的这一过程被看成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这就是供应链。蓝伯雄认为,供应链是原材料供应商、零部件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运输商等一系列企业组成的价值增值链。马士华认为,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供应链的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供应链参与者: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运输商等;

 

    2)供应链活动:原材料采购、运输、加工、制造、分销等;

 

    3)供应链的三种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4)供应链的拓扑结构:网络、链条、网链。这四者贯穿起来,就形成了供应链。

 

    2.供应链评价的概念与内涵

 

    供应链绩效评价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对确定供应链目标的实现程度和提高决策支持具有重要意义。尽管供应链管理概念迄今为止已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对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研究也有了一定积累,但由于供应链至今尚无一个公认的定义,因而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定义也未能统一,对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内容界定还很不完善,缺乏系统性。笔者认为,供应链绩效评价是指围绕供应链的目标,对供应链整体、各环节(尤其是核心企业)运营状况以及各环节之间的营运关系等所进行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分析评价。供应链的绩效评价,从着眼点来看,应服务于供应链的目标;从客体来看,应包括供应链整体及各组成成员;从空间来看,涉及内部绩效、外部绩效和供应链综合绩效;从内容来看,涉及反映运营状况和运营关系的各种指标;从时间来看,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

 

    三、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研究现状

 

    1.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原则

 

     供应链绩效评价现行原则是由徐贤浩等人在现行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特点的基础上提出的,这些原则要求采用能反映供应链业务流程的绩效指标体系,评价指标要能反映整个供应链、各组成成员的运营情况以及各组成成员之间关系,尽量采取实时分析与评价方法。这些原则为供应链绩效指标的选择提供了方向。但它并没有明确与供应链目标的关系,因此也缺乏战略性。

 

    2.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指标

 

     关于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很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影响较大的有:

 

    1Lummus等人提出的4个方面的主要考核指标。供应方面包括供应的可靠性、提前期;过程管理方面包括过程的可靠性、所需时间和完成情况;交货运送方面包括订单完成率、补充提前期、运输天数;需求方面包括供应链总库存成本、总周转时间。

 

    2Beamon把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类。其中,定性指标包括顾客满意度、柔性、信息流和物流整合度、有效风险管理和供应商绩效。定量指标分为基于成本的指标(包括成本最小化、销售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库存投资最小化、投资回报最大化)和基于顾客影响的指标(包括满足率最大化、产品交货延迟最小化、顾客响应时间最短、定货至交货时间最短和功能重复最小化)。

 

    3)我国学者徐贤浩等人提出了能反映整个供应链业务流程绩效的评价指标,包括产销率指标、平均产销绝对偏差指标、产需率指标、供应链产品出产(或投产)循环期指标、供应链总体运营成本指标、供应链核心产品成本指标和供应链产品质量指标。

 

    4)马士华教授等人提出了供应链绩效评价的一般性统计指标,包括客户服务、生产与质量、资产管理和成本4个方面,其中每一方面又包括7项具体指标。他们认为,除了以上一般性统计指标外,供应链的绩效还应包括一些综合性的指标或一些定性指标评价体系。

 

    5PRTM[12]SCORsupply chain operations reference)模型中提出了度量供应链绩效的11项指标,分别为:交货情况、订货满足情况(包括满足率和满足订货的提前期)、完美的订货满足情况、供应链响应时间、生产柔性、总物流管理成本、附加价值生产率、担保成本、现金流周转时间、供应周转的库存天数和资产周转率。

 

    6Mercer管理咨询公司提出了以下7个指标对第三方物流3PL(供应链的一部分)和第三方供应商的绩效进行评价,这些指标包括:准时运输、准时交货、运输精确性、订货完成率、项目完成率、库存精确性、毁损率。

 

    总体上来讲,供应链绩效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原则有待完善和规范,加强其指导作用。对供应链绩效的研究也缺乏对供应链绩效目标的考虑,很少考虑到供应商、分销商的选择对供应链以后运行绩效的影响以及供应链绩效综合评价问题。另外,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和手段有待开发。

 

    四、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的发展趋势

 

    1.供应链绩效概念的界定

 

    关于供应链绩效的概念应该有一个较为明确的界定,才能进一步研究好供应链的绩效评价。供应链绩效及其内容的界定有赖于供应链目标与政策的确定。对供应链绩效评价进行研究就必须围绕供应链目标及其政策合理界定供应链绩效的内涵与外延。

 

    2.供应链发展潜力的评价

 

    供应链由许多合作企业组成,供应链发展潜力是企业通过自身的运作,不断扩大积累而形成的发展潜能。企业发展能力的形成主要依托于企业不断增长的销售收入,降低开支而节约的资金和企业创造的利润,企业应注意把这些利润转化为企业的积累与再投资。因而,供应链及各成员企业绩效评价应将长远发展潜力作为主要内容。

 

    3.供应链敏捷性评价

 

    随着敏捷制造的逐渐发展,敏捷化是供应链和管理科学面向制造活动的必然趋势。敏捷供应链以增强企业对变幻莫测的市场需求的适应力为导向,着眼于提高供应链各缓解的边际效益,以实现本企业与合作企业的共赢。因此,供应链敏捷性评价将成为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的重要课题。

 

    4.供应链环境效率评价

 

    Beeman1996年提出绿色供应链的概念,将资源回收率(material recoveryrate)、核心回报率(core return rate)、废物比(wasteratio)、生态有效性(eco-efficiency)等环境指标加入到引入供应链模型,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或供应链环境绩效评价将成为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的又一个热点。

 

    5.供应链评价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供应链管理是获得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使能手段之一。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经营过程重构,消除供应链中不增值的环节,从而降低成本,将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由于供应链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在全球竞争环境下,对供应链技术与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国内外的热点之一。供应链绩效评价系统的研究与开发也将纳入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的轨道。

 

    6.供应链评价模型与方法的研究

 

    供应链绩效评价是供应链管理中的一项综合性活动,涉及供应链各个方面的情况。因此,为了充分反映供应链绩效的全貌,需要研究建立集成化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层次结构模型,明确评价内容,设定评价要素,设置评价指标(包括统一的评价指标标准值);不仅要评价供应链的整体绩效,还要评价各子系统的绩效,更要对供应链绩效进行综合评价。为此,需要研究如何使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如模糊数学方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层次分析法等来进行供应链绩效的综合评价。总之,有关供应链绩效评价模型与方法的研究将成为又一项新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ChopraSMeind1P.SupplyChainManagement[M].NewJerseyU.S.APrenticeHallInc2001323

 

    [2]黄小原,李宝家。供应链集成化动态模型与控制[J].系统工程学报,20014):2542260

 

    [3]陈志祥,马士华,陈荣秋等。供应链管理与基于活动的成本控制策略[J].工业工程与管理,19995):32236

 

    [4]SIMONCSupplyChainManagementananalyticalframeworkforcriticalliteraturereview[J].EuropeanofPurchasing&SupplyManagement20006):67283

 

    [5]陈国权。供应链管理[J].中国软科学,19993):1012104

 

    [6]蓝伯雄,郑小娜,徐心。电子商务时代的供应链管理[J].中国管理科学,200083):127

 

    [7]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37—66

 

    [8]LummusRRVokurkaRJAlberKL.Strategicsupplychainplanning[J].ProductionandInventoryManagementJournal1998,(3):49-58 [9]BeamonBM.Supplychaindesignandanalysismodelsandmethods[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Economics199855281-294 [10]徐贤浩,马士华,陈荣秋。供应链绩效评价特点及其指标体系研究[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42):69-72

 

    [11]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342—346

 

    [12]PRTM.Soormodel[EB/OL].http://www.Supply-chain.Org/html/soor-overviewcfn2000-05-15

 

    [13]CammJDChormanTE.BlendingOR/MSjudgementandGISRestructuringP&G‘ssupplychain[J].Interfaces1997271):128-142

 

    [14]李向东,阎洪,叶润强。建立绿色供应链中的协调关系[J].软科学,2001154):66-68

 

[15]霍佳震,隋明刚,刘仲英。企业绩效及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现状[J].同济大学学报,2001298):976-981

 

 

责任编辑:紫藤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