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汝林:看好3大作用
最近,我参加了《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等调研工作,有机会跑了福建、重庆、广州、昆明等十几个省市,掌握了大量鲜活案例,听取了大量来自基层的声音。实践表明,电子商务在抗击金融危机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如:
1.提升网上群体创业能力
在金融危机中,一些企业职工下岗,“就业难”也成为各方共同破解的难题。在此背景下,互联网已经成为许多年轻人和下岗职工创业的平台和人生崛起的支点。例如,女工于自明从深圳下岗后没有回家,而是来到了“电子商务之都”杭州,靠一台电脑,通过电子商务重新找到了生活之路;义乌工商学院8000多名在校生中,有1200人利用课余时间在网上开店,年创销售收入达2500多万元,个别学生月收入已达万元。
互联网已成为广大创业者搏击商海的广阔平台。据统计,全国有近两千万人在网上创业。2008年,中国网购注册用户数达到1.2亿,同比增长185%;淘宝网注册会员达9800万人,日交易额已超过3亿元。
2.提升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的能力
在金融危机中,企业订单减少。为此,他们利用电子商务去开辟新的市场,寻找新的客户,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他们总结了两句话:“莫愁产品无销路,网上自有大市场”。
电子商务具有极大的开辟市场的能力,主要表现在:可以开辟内销商品零售市场;可以开辟联合国采购市场;可以开辟国际和国内电子商务网上交易市场;可以开辟跨国产品外加工市场;可以开辟跨国和国内原材料采购市场;可以开辟网上电子交易市场。
3.提升应对贸易壁垒的能力
在金融危机中,贸易壁垒正成为出口贸易发展的巨大障碍。一些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经济,通过提升防污标准、噪声标准、电磁辐射标准、食品农药残留物检验标准等,对发展中国家提出限制性的贸易保护措施。这些措施,己成为发达国家在自由贸易体制中的一种贸易壁垒。当前,企业通过开发电子商务“引深应用”功能应对贸易壁垒,均取得很好的效果,主要是:运用电子商务的比价系统应对反倾销壁垒;运用配置资源的办法应对资源壁垒;运用数据品牌应对农药残留量超标壁垒等。
李安渝:已成中坚力量
电子商务是应对金融危机中抵御经济“寒冬”的中坚力量,在众多领域都能起到很大作用。企业以电子商务利过网络开拓市场,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可节省大量成本,争取到更多订单。特别对国内中小企业来说,电子商务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走出困境的出路之一。一些在传统领域具有实力的中小企业,应通过建设行业网站改变经营模式,节省各种经营成本,开拓营销新思路,使企业摆脱困境,迎来新的更大的发展。艾瑞不久前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使用电子商务的线上中小企业比传统线下企业成活率高出5倍。不仅如此,在经营信心指数方面,65%线上中小企业有信心和能力度过经济难关,而线下企业不足10%。
电子商务还可以完善中国商务环境,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构建了一套信用管理评价系统,能有效净化与改善电子商务生态环境,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信用度和知名度,有效降低中小企业因信用缺失所带来的巨大交易风险。而商务环境的改善,能够吸引更多投资,从而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我国受到的影响相比一些国家要小很多,原因之一就是我国在不断完善商业环境,吸引了更多投资。
可见,在金融危机中,电子商务起到了非同小可的作用,有效缓解了危机对我国企业的冲击。
汪向东:有待深入研究
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一方面,风险投资和一些相关的项目有所收缩,人们考虑对电子商务做投资时更加慎重,捂紧了钱袋子。有些企业虽然想做信息化,但在这个大背景下,信息化之外的经营问题突出出来,在解决日程上更优先、更紧迫。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在这种环境下,很多企业采用电子商务的方式应对危机,也有很多个人包括下岗人员,在网上创业开店,成为网商中的一员。
电子商务对于企业度过当前危机起到多大作用,还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我们研究中心也和阿里巴巴进行探讨,比方说要对C2C在危机背景下的作用进行实证研究,淘宝网有非常宝贵的数据,这些数据能不能向我们开放,以便我们做一些定性与定向相结合的研究甚至是测算,看看电子商务、网商、C2C对经济到底有多大的贡献,对我们度过危机有什么样的帮助。有了这样的研究,我们会更有把握地去说作用有多大。
责任编辑: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