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推进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加快港口市场化进程  推进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大连要建成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一般都会首先想到政府,需要通过政府的强力推动。当然,政府的作用自然非常重要,而依靠市场化来取得突破性和跨越式发展应该引起更多的关注。

 

提出依靠市场化来取得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突破性和跨越式发展,主要是基于四点思考:

 

    一是建设国际航运中心需要大量的资金主要通过市场运作来筹措。一般来说,当前的国际航运中心应该拥有满足船舶大型化趋势的深水航道和深水枢纽港(水深15米及以上),国际集装箱码头(包括泊位数及长度、主要机械的先进程度及配置数量)在该港所处国际海域的港口群体中处于领先地位,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与国际接轨的通讯系统和信息网络,拥有完备、便捷的综合集疏运交通系统;集装箱吞吐量在该港所处的国际海域的港口群体中处于领先地位。上述标准都是建立在港口设施规模化的基础之上。从目前我国环渤海地区和日韩港口的发展趋势看,2010年大连港集装箱吞吐量必须达到1000万标箱,因为釜山现在已经达到了,天津和青岛都已经提出在2010年实现1000万标箱的目标,所以大连也不能含糊。这就需要大投入。政府显然不可能拿出那么多钱来造码头,就需要通过市场来融资集资。

 

    二是构成国际航运中心的必须具备的要素需要通过市场运作来集聚。

 

    国际航运中心的标准具有综合性,除了货物吞吐量或集装箱吞吐量这一标准外,还要看各种航运要素的集结程度,其中主要是国际大型船公司和国际干线的集结程度。除了需要港口具有灵活、方便、优惠的政策法律环境和快速、便捷的口岸环境外,更需要与国际接轨的完善、规范、开放的航运市场环境。

 

    三是现有的与港口相关的各类资源需要通过市场运作来整合。

 

    首先是邻近港口资源的整合。由于国际航运中心是巨大经济与航运能量的集聚,在东北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的状态下,单靠某一城市及其港口难以承担如此重任,因此需要与邻近港口进行资源整合,组团式参与国际竞争;同时,在陆上交通日益便捷的今天,邻近港口腹地重叠,更需要在一个共同的框架下合理布局和分工,以形成合力。靠什么力量来整合?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靠政府行政干预,但往往强制性组合,效果很差。另一种是靠市场运作,通过资本嫁接、企业兼并、收购等方式。其次,是临港产业资源的整合。第三是综合交通资源的整合。第四,是与省内外、甚至境外港航资源的整合。

 

    四是东北跨越式发展所必须的经济资源需要港口通过市场运作来配置。

 

    国际航运中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不同历史时期的航运中心的要素结构是不同的。当前的国际航运中心必须是集装箱枢纽港,是具有第三代港口特征的航运枢纽,即集商品、资本、技术、信息于一体,成为世界性生产活动的综合资源配置中心。国外港口的实践证明,港口作为外向型经济的主要载体,在区域经济资源配置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吸引外国公司资源在港区后方陆域配置,形成国际性、区域性加工基地和配送中心;吸引国内优良资源在港区后方汇聚,形成新的连接内陆的经济增长点;吸引城市优势资源向临港地带集中,形成面向国内外的新兴产业群;通过枢纽的辐射和集疏运网络布局,推动港口所在城市产业资源向腹地配置。在经济全球化的作用下,由跨国公司内部的国际分工导致的“要素输出”,进一步加大了海上航运和港口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能动作用。港口资源配置作用的结果,能大大提升城市的经济集聚和产业派生能力,使港口所在城市从被动型生产力布局转变为主动型生产力布局,从过去过分依赖内陆腹地资源转变为综合利用海内外资源,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链。在振兴东北战略中,一方面需要通过辽东半岛沿海港口作为三省腹地中转进出口物资和商品的物流平台;另一方面,更需要沿海岸依托港口,通过港口对资源的配置形成强大的临港工业带,这对整个东北经济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因此,港口市场化在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具有“筹措建港资金、积聚航运要素、整合港口资源、配置经济资源”的作用。

 

责任编辑:叶子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