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依然处于不上不下的尴尬境地,通胀压力与经济增速下行结合,滞胀的阴影已若隐若现。
近日,中国经济数据出台,短期内有通胀压力:7月CPI上升到3.3%,创出21个月以来的新高。在3.3%的涨幅中,2.2%是因去年后期价格翘尾因素影响,1.1%为新的涨价因素,主要是由食品价格上涨带动。政府采取有力的行政措施抑制食品价格,未来的CPI将上升。目前的流动性无法产生全面的资产泡沫,但在某些领域比如铁矿石、粮食等领域仍然可以产生局部泡沫。
全球经济忽上忽下,去除迷雾,可以看出经济在缓慢复苏的通道之中,资金流动性加速,没有二次探底可能,当然也不存在迅速复苏的可能。
为了防止通胀与滞胀,加息呼声渐起。对此,全球主要央行的态度是既不加息也不降息,维持原状。
8月4日,欧洲央行和英格兰银行分别议息,会后英格兰银行宣布指标利率维持在0.5%的历史最低水平不变,量化宽松政策也维持不变,资产购买规模维持在2000亿英镑。这是英国央行连续第15个月维持低利率。欧洲央行则表示,维持指标利率在1%的历史低位不变。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表示,目前经济形势的好转不等于经济已经复苏。
目前美联储公布的利率结果虽然还维持在0%--0.25%不变,但是美联储表示将对所持到期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进行再投资,用于购买美国国债。这被视为扩张的财政政策,事实上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并没有扩张。
考虑到上百万亿的衍生品市场崩塌,欧美央行不可能在短期内加息。目前加息的国家都是商品货币国,或者被农产品价格上涨所苦的国家,受到衍生品冲击的国家全都按兵不动。
中国则以行政手段与加强监管,减少银行的放贷能力。根据近日央行公布的报告,显示货币与信贷已处于下行通道。不仅如此,前晚,中国银监会也发文件,要求银行将之前的银信理财合作业务中,所有表外资产在今明两年全部转入表内,并按150%的拨备覆盖率计提拨备,这使银行信贷能力大为下降。
经济复苏缓慢,全球主要央行按兵不动,对金融机构表外资产继续清理造成的紧缩,将使今年加息成为小概率事件。
责任编辑:芯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