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我国钢铁企业物流整合的契机

  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自营物流仍然是中国钢铁企业物流发展的主要模式。当然部分的物流外包还是存在的,但是核心的物流业务仍然被钢铁企业所控制。

 

主要问题

 

  发展自营物流是中国钢铁企业对当前中国物流环境的选择。但是,由于很多中国钢铁企业对物流认识不足、运作能力有限,导致很多中国钢铁企业在发展钢铁物流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企业内部物流系统管理分散的问题。

 

  当前,中国钢铁企业自营的物流系统主要由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废弃物流和回收物流五部分组成。这些物流子系统分别涉及钢铁企业的原料供应过程、产品生产过程、产品销售过程、废弃物的处理和回收过程以及副产品和再利用品的回收过程。由于企业体制上的原因,通常在钢铁企业内部,这些物流子系统分别由企业内部不同的公司或部门管理控制。

 

  以武钢集团青山地区为例,参与钢铁物流管理的公司和部门多达12个。其中参与供应物流的有武钢国贸总公司、武钢港务公司和武钢运输部;参与生产物流的有武钢生产技术部、武钢运输部、武钢交运公司和武钢各生产厂;参与销售物流的有武钢物流管理公司、武钢港务公司、武钢国贸总公司、武钢销售中心等7家单位;参与废弃物流的有武钢生产技术部、武钢运输部、武钢交运公司、武钢北湖公司和武钢各生产厂;参与回收物流的有武钢金属资源公司、武钢冶金渣公司、武钢交运公司和武钢实业公司等。这些公司和部门各自独立,形成了各自为政的态势,导致武钢集团青山地区各物流子系统发展目标不统一,物流资源重复投资,物流管理机构冗余,信息共享程度差。这必然造成武钢物流系统管理运作的低效率和高成本。同时,由于武钢地处内陆,与沿海地区的钢铁企业相比,铁矿石的运输成本要高出许多,再加上上述问题使得武钢集团的生产经营始终处于高成本运作的困境。

 

  为了有效整合钢铁企业内部物流系统实现企业物流系统整体最优,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从经济角度出发,如何整合可以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企业投入产出比;如何整合可以优化企业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如何整合可以提升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如何整合可以为供应链管理打下基础。

 

供应链压力

 

  中国是一个钢铁生产大国,也是一个铁矿石进口大国。由于国内铁矿石资源有限,近几年,中国铁矿石的进口量持续增长。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2007年中国的铁矿石进口量达到了约3.83亿吨,比2006年增加了约0.568亿吨。同时,据中钢协常务副会长罗冰生预测,2008年我国铁矿石的进口需求量还将增加约4000万吨。如此快速的需求增长,增加了中国钢铁企业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性,同时也增加了铁矿石价格波动对中国钢铁企业的影响。由于国际铁矿石供应商的强势地位,近几年国际铁矿石价格一路上涨,其中2008年国际铁矿石的基准价格较2007年上涨了65%,中国钢铁企业进口铁矿石的采购成本将大幅度上涨。与此同时,由于全国煤炭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煤炭价格也出现了不断上涨的趋势。这些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增加了中国钢铁企业的采购成本,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给中国钢铁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

 

  从铁矿石采购成本上分析,铁矿石的采购成本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铁矿石支出,二是铁矿石运输支出。以武钢的铁矿石采购成本为例,从巴西采购的铁矿石到岸价中,矿石运输费用与矿石费用的比例达到了6:4,也就是说铁矿石的采购成本中有60%是运输费用。因而,进口铁矿石的运输成本成为钢铁企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口铁矿石的运输也成为影响钢铁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近年来国际铁矿石海运市场的利润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国外大型的矿石供应商积极介入,并极力控制铁矿石海运市场。矿石供应商的介入,一方面影响了中国自身海运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削弱了中国钢铁企业对铁矿石的控制,降低了中国钢铁企业对矿石运输费用的调控能力,增加了中国钢铁企业的成本压力。

 

  可以看出,中国的钢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多种竞争力量的压力,其中成本因素成为这些压力中最重要的部分。对于占企业销售额约20--30%的物流成本,将成为影响中国钢铁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物流领域也将成为中国钢铁企业重要的竞争领域。因此,如何更好地整合物流系统、降低物流成本,成为中国钢铁企业应重点关注的发展问题。

 

契机

 

  以上的分析告诉我们,发展自营物流是很多中国钢铁企业对当前物流环境的选择。而这种选择所带来的诸多问题,需要中国钢铁企业从优化自身流程着手,更好地整合企业内部物流系统。从当前的物流发展环境来看,中国的钢铁企业面临着整合物流、发展物流的良好契机。

 

  从2006年开始,中国颁布了一系列物流发展政策,从国家层面对中国的物流发展进行了规划。如:改革税收制度,便利物流企业纳税;改善通关环境,加强“大通关”建设,提高通关效率;推进综合物流体系建设,对港口、公路、水路、铁路等进行国家层面的整体规划,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设施保障。同时,很多地方政府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本地区企业发展物流产业。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这些政策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为中国钢铁企业发展钢铁物流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物流概念引入中国之初,中国的钢铁企业对物流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仓储和运输上,钢铁企业发展的重点始终聚焦于钢铁生产和钢铁贸易,物流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随着物流业在中国的快速发展,物流对于提高企业运作效率、降低企业运作成本、提升企业服务水平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钢铁企业对物流的认识也随之不断深入。认识上的深入加快了中国钢铁企业对物流发展的投入,促进了中国钢铁物流的快速发展。同时,认识上的深入也为中国钢铁企业整合物流提供了思想上的保证。

 

  对于物流产业来说,最关键的是有“物”可以流动。近年来中国钢铁行业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07年的统计数据来看,中国的粗钢产量和钢材产量分别达到了4.89亿吨和5.65亿吨,按照钢铁行业产成品与原材料投入1:4的比例,中国钢铁行业2007年仅生产粗钢和钢材所带来的物流总量就超过了52.70亿吨,而且,据预测,2008年的物流总量还会增长。如此庞大的物流量,为中国钢铁物流的发展提供了需求量的保证。

 

  物流管理系统分散是很多中国钢铁企业发展钢铁物流过程中都面临的问题。但是就企业内部独立的物流子系统而言,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每一个个体都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子系统。这些物流子系统的内部运作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效的。因此,从物流整合的角度看,这些独立的、相对高效的物流子系统降低了钢铁企业物流整合工作的难度,提高了物流整合成功的可能性,为钢铁企业物流整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先进物流管理理念的指引下,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的钢铁物流在原来从事钢铁运输和仓储专业管理人员的基础上,培养了一批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物流人才。这些人才已经成为当前钢铁物流的主体力量。而且,近年来随着我国物流专业大学生的相继毕业,一批具有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毕业生进入到钢铁企业中从事物流工作,经过近几年的锻炼,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他们将成为中国钢铁物流最重要的人才储备,为中国钢铁物流的整合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上的保证。

 

  除了具备上述优势,中国钢铁企业自营的物流系统由于长期贴近钢铁企业熟悉钢铁企业生产和钢铁企业市场需求,还具备了贴身优势。不仅如此,钢铁企业自营的物流系统从钢铁主业中分离出来,还可减轻钢铁主业由于历史原因所带来的沉重负担。

责任编辑:博禅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