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生产主要有两种流程:一是以铁矿石为原材料的高炉-转炉长流程(以下简称高炉-转炉炼钢);二是以废钢为原材料的电炉短流程(以下简称电炉炼钢)。电炉炼钢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传统的电炉炼钢,炉子小,功率小,速度慢,效率低,多用于特殊钢、高合金钢生产,钢产量也不大。自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不仅电炉容量扩大了,且增加了吹氧,采用了高功率供电、炉壁水冷却、炉外精炼、连续铸造等新技术,使传统的电炉炼钢向现代电炉炼钢转变。
我国电炉钢发展现状
1.我国的电炉钢产量
多年来,我国电炉钢产量比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近十几年来,我国粗钢产量迅猛增长,居世界之首。电炉钢产量增长速度相对较慢,比例呈下降趋势。2000年电炉钢产量为2020万吨,2008年达到6340万吨,8年增产4320万吨,增长了213.8%。我国电炉钢比由2005年的11.7%、2006年的10.5%、2007年的11.9%到2008年的12.6%,一直在小范围内波动。其中,钢协会员企业的电炉钢比在逐年下降,由2005年的11.7%、2006年的9.7%、2007年的9.6%降至2008年的8.8%。而非钢协会员企业电炉钢产量从2005年20.3%、2006年23.4%、2007年33.5%增至2008年的42.2%。非钢协会员企业电炉钢产量增长之快令人惊奇。
电炉钢生产企业的建设与高炉-转炉钢铁生产企业相比投入的人、财、物都要低很多。建设周期短,占地面积也少。投资少,投产快,见效快是地方中小企业电炉钢厂发展迅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在特殊情况下,国家拿出4万亿元资金,提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拉动了地方资金的投入。各地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猛增,需要大量的建筑钢材。这样有项目、有资金、有需求、有政策的形势,为各地小钢铁企业特别是电炉生产企业迅猛发展创造了机遇。浙江再生资源公司的林先生在文章中曾指出:“数量众多的中小钢企是争吃废钢的‘主力军’。产能达1000多万吨的中小冶炼企业和不计其数的翻砂铸造厂,他们使用中频电炉、冲天炉,日夜不停地与大钢厂争抢废钢,这就是造成我国废钢资源紧缺的根本原因。”
2.发挥电炉炼钢生产“三低两高”的优势
电炉钢生产具有“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产品附加值高”的优势。在当前大力推动结构调整和优化,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形势下,电炉生产更要充分发挥“三低两高”的优势为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做贡献。电炉适合生产合金钢、高温合金钢、精密合金钢、大型铸锻件用钢。我国的钢产量中特殊钢品种只占7.16%,远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如制造超临界机组用高压锅炉钢管、大型船用锻件曲轴、煤矿液压支架用高强钢板及高质量模具钢等仍需进口。2009年非钢协会员粗钢产量约在1亿吨以上,其中电炉钢产量在3400万吨左右,而产品大都是建筑钢材。在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形势下,如何充分利用我们的能源、资源,开发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是国家发展的大事,也是企业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生存发展的大事。
面对“结构调整”电炉如何发展
1.近几年来,我国电炉容积向大型化发展,重点钢企100吨及以上电炉比例大幅提高,而49吨以下电炉大幅降低,50~99吨电炉所占比例也有提高。2009年,我国新投产电炉中100吨及以上超高功率电炉产能比例超过一半,电炉炉型结构将进一步实现大型化、超高功率化,电炉冶炼技术有创新发展。为适应我国特有的原材料、能源条件,增强竞争力,近年我国多数电炉进行了以改善炉料和能源结构为核心的技术改造。
2.在我国废钢供需紧张的环境下,近年来,重点钢企电炉生产的铁水热兑技术应用发展较快。吨钢的热铁水消耗为2005年352公斤、2006年368公斤、2007年378公斤、2008年385公斤、2009年484公斤,逐年上升。而吨钢的废钢消耗为2005年650公斤、2006年571公斤、2007年602公斤、2008年629公斤、2009年460公斤,大体上是逐年下降。当前钢铁企业已进入以“高产能、高成本、低利润”为特征的微利时代,面临增产减收、利润下降的困局。在重点钢企采购废钢困难的情况下,加强自产废钢的回收利用,充分利用自产铁水保证了生产。但在当前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形势下,应该节省原矿资源消耗,减少碳排放,充分发挥电炉生产优势,使废钢配比数量更合理。
3.应充分发挥电炉钢产品附加值高的优势。我国电炉钢比一直较低,而合金钢及不锈钢产量所占比例更低。以2008年为例,全国电炉钢比例为12.37%,而全国合金钢与不锈钢所占比例为6.95%。重点钢企电炉钢产量占粗钢产量的8.83%,略高于合金钢与不锈钢所占比例;重点钢企电炉钢产量占全国电炉钢产量的59.6%,重点以外的电炉钢产量占全国电炉钢产量的40%以上。“淘汰落后产能”进行了多年,如何将优质废钢优先提供给重点钢企开发高附加值特钢产品,应是当前结构调整、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措施之一。
加大对落后产能的淘汰及“未批先建”钢企查处力度
今年初,中钢协邓会长在理事(扩大)会上讲:“非钢协的中小企业粗钢产量快速增长,2009年钢产量增长24.73%,而钢协会员企业只增长了11.27%。大企业发展缓慢,小企业数量不断增多,使今后调整产业结构的难度加大。”全国大小钢企达1000多家,钢协会员企业(全国大中型钢铁企业)有100余家,只占10%。而数量众多的中小钢企产能达10000多万吨,在与国家重点企业争能源、争资源,它们的环保、能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工艺和装备状况与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存在巨大差距,有许多企业都在淘汰之列。另外,在今年“两会”上,委员、代表均有反映,许多地区出现未经审批却已建设投产的钢铁企业,增加的产能数量惊人。因此,国家不仅应继续严格控制新增产能项目的建设,同时应加大对“未批先建”项目的查处力度,将应淘汰的产能及没有合法身份的钢企处理好。为市场竞争营造公平环境,为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创造良好条件,为电炉钢发展提供必要的能源和原材料。近期公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指出:“支持优势企业通过兼并、收购、重组落后产能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强化经济和法律手段,充分发挥差别电价、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等价格机制在淘汰落后产能中的作用,落实和完善资源及环境保护税费制度,强化税收对节能减排的控制功能。”从中可看出,国家正在进一步加大以政策手段规范市场运行,以期使市场因素发挥更大作用,通过市场倒逼机制淘汰落后产能。但在当前加快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形势下,这一趋势刻不容缓。
搞好废钢产业符合发展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的要求
钢铁行业进入“高产量、高成本、低利润”时期,如何最大化地实现低成本运行,成为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基点。高炉-转炉炼钢生产的主要原材料是铁矿石,我国炼钢用的铁矿石中进口矿占60%左右,进口铁矿石价格还在上涨。在这种形势逼迫下,我国应借机大力整顿好再生物资回收系统,特别是废钢回收、加工、配送基地,应合理布局、适时投产,搞好“第二矿业”发展。
2009年,全国炼钢废钢消耗约8300多万吨,其中只有1000万吨是经由废钢加工配送基地提供的。废钢加工配送能力远跟不上钢铁生产需求。特别是特殊钢厂电炉生产需要“精品废钢”“纯净废钢”“合格炉料”,市场还不能满足需求。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今天是废钢行业发展的机遇。
(来源:现代物流报 20100510)
责任编辑:芯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