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说起来是够热闹和精彩的:堪称全球盛典的上海世博会,自开幕以来天天人山人海,日日亮点纷呈,夜夜星光灿烂;南非绿茵场上演的世界杯足球赛,成为各国球迷热血沸腾的狂欢节,踢腾得整个地球似乎加速了旋转和抖动;正在热播的“蓝色经典·蓝之光”杯第十四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着实让人们足足地饱尝了音乐艺术的美味大餐;从南到北金浪滚滚的麦田和日夜奔忙的收割机,传递出来的是又一个夏粮大丰收的喜讯……
可是,对于中国的钢铁产业和钢材市场来说,这个夏天却有点反常,寒风飕飕,阴雨绵绵,迷雾茫茫,是一种令人困惑的寂寞和冷清。铁矿石谈判山重水复,原材料提价乱象横生,而钢材市场价格在盲目疯涨了十来天之后,突然间在5月初急速拐了一个弯,一路下滑走低,西安市场通用建筑钢材的均价由每吨4500元跌破4000元,而且流通不畅,积压胀库,出厂价和市场价倒挂,恐慌抛盘情绪严重。生产企业喊“亏损”,经销商户都说“输惨了”,用户拿着钱也不知该不该进货。连一些多年从事钢铁营销和流通研究的业内资深人士也发出无奈的唉叹,说今年夏天的钢材市场看不懂,理不清,琢摸不透。
为何出现这种困局,各种说法见解不一:有的认为是国家宏观政策变化,调控房地产开发和抑制房价形成的负面效应;有的说是我国钢铁产能过剩,钢材供大于求的必然后果;有的说是经济可能二次探底和银根紧缩的折射;有的埋怨钢铁生产厂家目光短浅,“只想今天不想明天”,在4月份市场刚刚复苏之际三天两头调高出厂价,“蹦的太高跌的太快”;也有人责怪流通企业和经销商惟利是图,一会囤积居奇,一会恐慌性抛售……这些说法似乎都有点理由和依据,但又都让人感到理不刚壮据不充分。就说国家的政策导向和宏观经济形势吧,应该说并没有出台挫伤钢材市场的政策和特别举措,整个的投资规模和基础设施建设还在扩大,GDP仍保持着7%--8%的增幅,各地各个行业热火朝天的开发建设项目并没有见几个停工停建,哪座高楼大厦哪条铁路公路哪个开发区不需要钢筋铁骨?铁矿石价涨了,焦煤和电价涨了,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都在不断上升,钢材价格难道真会这么一路阴雨滑下去?似乎于情于理都不通。有位多年研究钢铁流通的学者认为,钢材市场目前的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浮躁,浮躁的心态,浮躁的作风,浮躁的营销行为所致。
困局终究是要破解的。钢铁毕竟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之一。相信国家和各级政府对钢材市场的现状是清楚的,会作出正确的决策和采取适当的举措。而作为直接从事钢铁生产和流通的企业、经销商户来说,稳定钢材市场是大家的共同责任。一定要保持平和稳定的心态,不可浮躁,不能泄气,不要盲目追涨杀跌,不要参与无序竞争,更不能生产和经销假冒伪劣钢铁产品坑骗消费者。夏天毕竟是夏天,阴雨终会转晴日,迷雾终究会散去,钢材市场肯定会转入正常健康的运行轨道上。
责任编辑:芯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