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短期来看,PMI指数的回落对市场构成负面的冲击,使原本流动性紧缺、信心缺失的市场雪上加霜。但长期来看,不应该过度悲观。宏观经济增速虽有下滑,但整体上仍在扩张,经济增速放缓也减轻了市场对后续更严厉调控政策的出台的担忧。
王晓亮为这个月的销售指标能否完成而发愁。
作为上海逸仙钢市一家公司的销售员,他以往一个月至少能销三四千吨钢材,多的时候七八千吨都有,但这个月他只销了五六百吨。“公司给我们每个销售员的考核指标是每月1000吨,完不成,就得扣工资。”
更让他郁闷的是,钢价在连续3个月下跌之后迎来反弹。跌价的时候,想卖没人买;涨价的时候,有客户要货,老板又让封库待涨,不卖了。“现在销售员不好当,能否完成指标,心里没有底呀。需求更是没见起色。”王晓亮站在路边和记者聊着,一边一个劲抽着烟,烟卷即将燃尽,而他却没有一丝察觉。
有人说,销售员的脸就是钢市的晴雨表。王晓亮的处境正是映射钢市下游需求的一面镜子。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7月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钢铁行业PMI新订单指数和新出口订单指数环比继续回落。与此相对照的是,PMI指数中反映钢铁下游需求的三大行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指数同样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作为国民经济的先行指标,PMI指数反映出了未来两个月左右钢铁行业内外需求的明显不足。”国都证券分析师王招华说。
王晓亮告诉记者,需求从今年4月份至今就一直不景气,用户既不询价,也不买货,钢价也已经跟着连跌了3个月。
静悄悄的市场似乎习惯了用户的冷漠,更是改变了销售员的工作日程。每天上班后,王晓亮不用打听市场价格,无须接待客户,惟一与工作有关的事情好像只有一件——给熟悉的客户发一份报价,发完价格后,基本就又没什么事情做了。
他的公司在四五个市场都设有现货销售点,但目前全部销量加起来还不如往年正常情况下一个点的销量。
需求疲弱的景象其实在全国的各地钢市都能看到。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表示,目前,钢铁市场最大的问题表面看是产能过剩,而实际是需求不足,需求减弱的力度明显。
钢铁行业是一个与宏观经济有着紧密联系的行业,受宏观经济及下游需求的影响十分明显。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提供的数据显示,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1%,低于上月1.8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出现回落,显示经济增速放缓。与需求相关的分项指标,出口、新订单指标双双回落。
PMI指数之所以连续2个月出现明显回落是有深刻的宏观经济背景的。王招华告诉本报记者,当前,国内,依赖传统产业实现经济高增长已难以维系,而新经济尚不能支撑;国外,欧债危机以及美国经济复苏的曲折可能引发外需的下滑。内忧和外患叠加在一起,使得经济进一步下滑的风险增大,PMI走势难看。
王招华说:“当前,钢铁及其下游的一些传统产业同样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转型期,正经历着痛苦调整的过程。”国家近期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对房地产行业进行严厉调控,是这种经济结构转型的序幕。
PMI指数的下滑是经济结构转型途中必然要经历的阵痛,下游需求也因此难见起色。
可喜的是,PMI指数反映的下游需求在6月份的萎缩幅度小于4月份。从钢铁行业新订单指数也可以看出同样的规律。
下游需求是否已经开始复苏?我的钢铁研究中心刘源认为,后期市场能否走好,还有待继续观察新订单指数能否走强。
对于需求复苏的期望,王晓亮将希望寄托在了“金九银十”这样的传统旺季。
对此,西本新干线信息总监盛志诚表示,客观上而言,年内第二波需求高峰是有希望的。但是现在的问题都集中到“钱”这个焦点话题,下半年资金状况并不如想像中那般宽松。
而一些宏观数据则在支持钢铁需求进一步疲弱的判断。数据显示,上半年房地产新开工面积环比继续回落。资金来源景气指数从5月份开始快速回落。销售价格和施工面积景气指数也开始明显回调。王招华告诉记者说:“由于地产调控政策对钢市大约有3个月的传导时间差,第三季度可能对建筑钢材的需求产生负面影响。”
考虑到季节性因素以及当前不容乐观的宏观经济形势,对于后期PMI指数走势,刘源认为,7、8月份PMI指数仍可能继续下跌,甚至可能跌破50分界线,9月份以后PMI指数才可能重新恢复增长态势。
王招华分析,从短期来看,PMI指数的回落对市场构成负面的冲击,使原本流动性紧缺、信心缺失的市场雪上加霜。但长期来看,不应该过度悲观。宏观经济增速虽有下滑,但整体上仍在扩张。经济增速放缓也减轻了市场对后续更严厉调控政策的出台的担忧。这给四季度可能出现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松动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责任编辑:芯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