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7月份以后,钢市出现了盼望已久的涨势,尤其在7月底,出现了加速的上涨,从7月28日至8月2日,短短4天时间,部分品种累计上涨在200元/吨。对于后市行情,商家分歧较大,有看跌的,也有继续看涨的,两方势力相比来看,看跌想解套的比例不小,商家心态重回到纠结状态。后期市场何去何从?
钢坯方面。首先,从市场周期性变化来看。回顾年初以来的钢坯市场,主要经历了4个阶段,第一阶段:长达一个多月的低位盘整期。第二阶段:2月中旬至4月中旬,历时两个月的震荡上扬,累计上扬幅度为800元/吨。第三阶段:4月中旬至7月初,历时两个半月的震荡下行,累计降幅880元/吨。第四阶段:7月初至今的连续拉涨,截至近期累计上涨幅度700元/吨。若把第四阶段的上扬看做是市场周期性的正常上涨,则按第二及第三阶段的涨幅和跌幅来看,本轮上涨的幅度应该在800元/吨左右,在目前的价位基础上还有100元/吨的上涨空间,钢坯的不含税价格有望至4000元/吨,市场仍存在周期性技术上拉的空间和趋势,但因本次上拉的时间相对较短,速度较快,难免会出现阶段性回调的可能。
矿石成本方面。近日,不少预测8月份将有大幅下降的可能。若按目前钢厂原料库存和采购情况来说,外矿的基本能使用到9月份(包括已定的期货量),在第四季度长协矿预期下降的情况下,后期放量采购外矿期货可能性较小,所以外矿大幅上涨受阻,受此影响内粉的涨幅也非常有限。另外,目前,国内大部分钢厂的长协矿在能保量的情况下,普遍执行的是日韩涨幅,其第三季度的外矿长协到港结算价普遍在147美元/吨左右。截至8月6日,期货63.5%--63%印度铁粉主流价152--155美元,已高于长协价。虽说期货价高于长协价是常态,但在第二、三季度现货和期货价大部分时间均低于长协价的情况下,第四季度长协在第三季度的基础上上涨实属不易。
当然,外矿的走向最终的影响因素仍要看钢材市场走势及钢厂的利润空间,以目前1240元/吨的内粉和1750元/吨焦炭,其钢坯的成本为3700--3800元/吨左右,其不含税的成本相对较低,为3300--3400元/吨左右,钢厂利润非常乐观,一改前期低于成本价销售的境地。总的来说,现钢厂成本和利润基本属于正常差价,后期钢市对原料的拉动要明显大于原料对钢市的支撑,一改成本推动型的上涨走势,在钢材资源供应相对过剩的情况下,此状态维持的时间不甚乐观,也侧面反映了8--9月份钢市大幅拉涨实属很难。
政策方面。7月份PMI数据下滑的消息,实际上早已增加了商家对下半年经济增速下滑的担忧,政策放松预期也由此产生。但是,考虑到房价仍然较高,一旦未来有新的地产行业紧缩政策出台,那么下半年调控政策松动的预期将会逐渐降低,政策调控如果再度从紧,后市商家的热情将会减弱。此外,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来看,未来连续上涨依然缺乏动力。此前的上涨主要还是美元贬值的因素造成的,实际上大宗商品的价格一时还很难依靠需求的增长来推动反弹。
需求方面。9月份是传统的钢铁需求旺季,随着雨季及洪涝灾害的逐渐结束,市场需求将逐渐放大,在市场预期较好的情况下,尤其是提前备货的资金将陆续入场,支撑市场稳中走高。另外,今年的洪涝灾害规模仅次于1998年特大洪灾,28个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1810亿元。就钢材市场而言,水灾不利于受灾地区的钢材消费,而且从这段时间南方现货的成交就可以看出,目前部分地区尤其是东北方向的水灾仍没有缓解,仍将影响钢铁整体需求的正常释放。但后期灾后重建工作对钢材消费量的增加还是可以期待的。有相关机构推测,今年的洪灾将增加450万--800万吨钢材需求量,而且这部分需求量将在9月份之后陆续释放。所以在9月份市场需求预期较好的情况下,8月份出现大幅下滑的可能性并不大。
总的来说,8月份钢市仍存在向上的空间和预期,但整体幅度不可过于乐观。短期来说主导大厂的维稳或拉涨的消息将支撑市场继续上拉,同时在需求逐渐释放的预期下,市场的活力和资金流将不断好转,但在成本上涨有限,供应不减的抑制下,整体上涨的幅度有限。
责任编辑:芯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