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哈尔滨市“十一五”时期经济体制改革进展

 哈尔滨市“十一五”时期经济体制改革进展之六:

 
农村改革
 
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工作。起草了农村综合改革意见,全面推行涉农服务代理制,搭建涉农服务平台。创新乡镇领导体制,进一步完善了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认真落实省级对村转移支付资金,确保资金落实到村,制定完善了村级经费管理办法,推进村级经费管理公示制度,对乡村两级财产进行全面清理,登记入账。不断化解乡镇债务。建立债务管理预警机制,严格管理债务。制定乡村债务管理办法,防止发生新的债务。启动了国有农场税费改革,免除农工承担的类似五项统筹的收费。精简管理层次,变二级管理为一级管理。
 
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按照哈尔滨市《关于全面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安排部署了2010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哈尔滨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争取用2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全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任务,逐步建立健现代化农村产权制度,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林权证、集体土地使用证、房屋所有权证等权证的颁发。通过创新农村产权制度,激活盘活农村生产要素,建立完善了市场化配置资源,促进了农村资产资源权属明晰化、配置机制市场化、产权要素资本化、管理监督规范化,促进农村生产要素加速流动,截至到2010年年末,全市家庭承包总户数122.1万户。目前已完成确权登记99.6万户,完成工作目标的81.57%。
 
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势头更加迅猛。截至2010年末,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2688个,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集产、加、销于一体,且具有一定规模的有56个,占2.1%。2010年实现经营收入6.5亿元,成员净增收8000多万元。
 
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有了新进展。加快推进小额贷款公司组建,全市小额贷款公司开业和批准筹办达到60家,截至2010年10月末,已开业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贷款近2600笔,金额14亿元左右。加快推进农信社改制农村商业银行,2008年开始在全市农村推行农业保险工作。逐步建立起规范有序、覆盖面广的农业保险长效机制,在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保障农村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基本建立了市场化粮食流通体制和机制,经过培育多元粮食市场主体,形成了国有、民营、个体和外资等各类主体公平竞争、相互促进的粮食经营新格局。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企业改制任务接近全面完成。全市国有、民营、个体粮食加工业取得长足发展。启动了哈尔滨香坊粮食物流中心的建设工程,培育发展粮食批发交易市场11个,初步形成了以香坊粮食物流为中心、金谷、信义、哈达等粮油批发市场为骨干,县、乡集贸粮食交易市场为基础的国有、民营、个体多元化的粮食物流体系。建立了粮食宏观调控的体制机制。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效显著。制定下发了《哈尔滨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明晰产权为核心,坚持均林到户的基本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全面完成了集体林主体改革工作任务,将宾县做为国有林改试点单位,参照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的做法,在宾县的9个国有林场开展了试点,其中太平山林场已经面向林场职工及家庭成员实施流转,其余8个林场的基础准备工作也已经完成。
 
资料来源:发改委网站
 

责任编辑:薄晓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