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在北京豪华的香格里拉酒店(Shangri-La Hotel),时任沃尔玛(Wal-Mart Stores)首席执行官的李斯阁(H. Lee Scott Jr.)优雅地向台下的听众提出了一长串要求。对于1000多名台下聚首的供应商而言,这场景似曾相识。沃尔玛成为全球最大零售商的手段之一就是拼命要求供应商降价。
不过,这次的信息不同。李斯阁没有强调削减成本多么重要,而是花了半个小时来解释沃尔玛庞大的合作伙伴网络——从零部件制造商到供应商和物流商——为什么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们为供应商制定的目标是,达到并超越当地所有关于社会和环境的法律法规标准,”李斯阁表示。达到这些标准“别无选择”。
为了激发这些变革,李斯阁拿出了软硬兼施的手段。沃尔玛承诺将与顶级供应商合作,帮助它们改善业务经营,教它们如何提高能效、降低原材料消耗。同时也发出威胁:到2012年,对于达不到新标准的企业,沃尔玛将取消订单。
鉴于沃尔玛的规模和覆盖面,李斯阁的承诺在中国庞大的制造业中掀起了波澜。该公司在中国拥有大约2万家供应商,每年采购出口金额大约90亿美元。
沃尔玛宏伟的绿色目标也无出其右。它要求中国供应商大量跟踪能源使用数据,并接受审查。到2012年,其200家中国顶级直接供应商必须将能效提高20%。“很多西方企业都无法跟踪自己的能源消耗,”咨询顾问安德鲁·温斯顿(Andrew Winston)表示,“让中国企业跟踪这类运营数据,(沃尔玛)领先了很多步。”温斯顿著有《绿色到金色》(Green to Gold)一书,去年也参加了沃尔玛的北京峰会。
效果已开始显现。在沃尔玛的帮助下,位于江苏常熟的江苏紫荆花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Jiangsu Redbud Dyeing Technology)实现节煤10%,并计划达到有毒物质零排放。该公司还加速了产品创新,成功开发了黄麻纤维的环保产品,取得了150余项技术专利。
沃尔玛迅速扩张的商店网络也参与进来。目前,该公司在中国拥有144家商店。通过采用美国开发的绿色建筑技术,沃尔玛在中国的新建商店能耗将比现有商店低40%。该公司将对现有商店进行改造,到2010年把能耗降低大约1/3。节水也是一个重点。在未来两年,通过在盥洗室、餐厅和维修间安装节水设备,沃尔玛中国公司计划把水资源消耗减少一半。
安德鲁·哈特森(Andrew M. Hutson)是非盈利组织美国环保协会(Environmental Defense Fund)的供应链专家,一直无偿为沃尔玛提供咨询。他表示,好的策略在供应商之间传播很快。根据常规,沃尔玛这样的买家会尽量把一份既定订单分摊给至少8家供应商。反过来,制造商也会遵循类似的法则:通常,他们对单一客户的依赖不会超过总产能的1/8。当一家供应商接受沃尔玛的标准时,这家工厂的其他客户也会从效率提升中受益。“这最终让供应链更加高效,”哈特森表示,“如果沃尔玛能够帮助做到这一点,供应商将把这些实践传递给所有客户。”
对此,人们自然要问,忙于环保的管理者是否还能集中精力降价。哈特森认为,注重环保最终符合公司的低价目标。通过帮助供应商节能减排,成本节约一定会转化成更低的价格。“过去那种压榨血汗的方法不一定带来最低的成本。说起来,那种方法导致了环境的退化,”他表示。
责任编辑:谢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