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汽车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

引言

 

  汽车工业发展到今天,已经没有哪家汽车制造商能够独立完成从零件生产、整车装配到最终把汽车卖到客户手中的全过程。提高新产品的开发速度、降低生产成本,已不再是一个企业自身的内部问题,而是一个全球化的供应链网络问题。汽车工业从专业化的原材料供应、汽车零件加工、零部件配套、整车装配到汽车分销乃至售后服务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汽车制造——销售——服务供应链。汽车行业同其他行业相比,流程多,制造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涉及到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多,因此潜在的供应链风险就更大,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汽车供应链风险,有必要对汽车供应链风险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汽车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内涵

 

  汽车供应链包括从原材料的供应到整车交付中的所有流程,即包含原材料采购、运输储存、零部件加工、整车制造、车辆配送及备件供应等流程,是最复杂的供应链系统之一,通常为一个整车制造厂配套的供应商多达上百家,如此庞大的零配件供应群体和相应的运输、配送环节,构成了层次繁多、结构复杂的供应物流体系。

 

 汽车供应链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其中还蕴藏着高风险性。汽车供应链风险主要分两类:一类是供应链中单个节点企业自身内部风险,尤其是核心即汽车制造企业内部风险;另一类是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的风险,比较突出的是核心企业和零部件供应企业之间的矛盾所带来的供应链不稳定。

 

二、汽车供应链风险的识别

 

  汽车供应链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节点企业的内部风险;另一方面是节点企业间的合作风险。鉴于整车组装制造企业在汽车产业链的核心地位,其余企业如零部件生产商、物流配送公司等都是围绕在核心企业组装厂的周围,为组装厂服务。因此在识别汽车供应链风险时,以汽车组装制造厂为中心,沿着汽车供应链向上和向下展开,主要从汽车制造企划、研发、原材料采购风险、零部件供应、组装制造、销售、产品运输与配送等阶段来识别供应链风险源。

 

  (1)企划阶段风险识别

 

  企划是汽车制造企业的一项战略举措,企划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益,甚至生存发展。对于汽车制造的企划来说,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市场研究、车型定位、成本核算、价格空间设定、规格设定,其中存在各种风险。

 

  ●车型定位风险。车型定位取决于消费者的喜好以及市场需求,定位于高档车还是低档车,是适合年轻人的口味还是适合所有年龄段顾客群的需求等,都需要在定位车型时慎重考虑,定位不明确就可能导致失败。

 

  ●价格空间设定风险。在车型定位的基础上,通过零部件成本的计算以及品牌价值等其他因素的核算,设定价格空间。价格空间的设定直接受到车型定位的影响,同样存在着很大的风险。

 

  ●设计技术风险。新车型具有哪些创新,与其他同类车型相比是否具有竞争力,其核心竞争力在哪里。新车型如果在这些方面没有清晰的设计思路,也会带来风险。

 

  ●信息泄露风险。企划案一旦制订,要采取信息保密措施,不为竞争对手知道,否则就会存在泄露的风险。

 

  (2)研发阶段风险因素识别

 

  研发是继企划阶段后的第二个阶段,其目标是完成整部车核心技术和其他技术的开发和引进。在这个阶段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风险:研发资金投入不足、研发人才缺乏、研发周期过长以及标准化风险等。

 

  (3)原材料采购风险

 

  传统的原材料采购是由采购人员取得生产计划,建电子表格,根据单台定额,估算采购需求,分配到供应商,然后把采购需求发传真给供应商,供应商送货。这种流程存在着以下问题:速度慢,重复工作多,采购员估算采购需求,到库存现场查看,物料编码不统一。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生产进度,给生产过程、统计和分析市场带来风险,从而给决策过程带来风险。由于对需求和库存情况不了解,在定货时往往会进行需求修正,一级级传导下去,需求被逐级放大,出现“牛鞭效应”。

 

  (4)零部件供应风险

 

  由于汽车的零部件非常多,与企业存在直接或者间接关系的供应商也特别多。目前我国3000多家零部件供应企业,按照其产权归属关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整车企业具有产权隶属关系的零部件供应企业,在整车企业改制之前,这些零部件供应企业是整车企业的直属专业厂,改制后,它们成为整车企业的控股子公司或参股子公司,属于整车企业集团紧密层或半紧密层成员企业;另一类是独立的零部件供应企业,在产权上完全独立于整车企业。从目前情形来看,前一类企业是主流,我国整车企业平均约有70%的零部件是由这类企业供应。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零部件供应商都与核心制造企业存在着契约关系,这必然产生道德风险。

 

  (5)组装制造阶段风险

 

  对于汽车制造企业来讲,其直接利益相关者是上游零部件供应商、下游经销商和客户。它的主要内容是按计划制造各类产品,根据订单生产产品或者根据订单设计生产产品等,还包括制定生产活动时间表,实施产品制造,例如制造、测试、包装、暂时库存等,将产品送交运输配送部门等。此外,制造组装过程的管理规则、业绩、数据、在制品、设备和设施、运输和生产网络也是其重要内容。

 

  在组装制造阶段可能存在如下风险:整车组装工序的设计没有达到最优化、人员岗位调配不当引起的生产效率不稳定、产品质量标准低于市场可接受水平、生产能力弹性不足、作业安全制度不健全等。

 

  (6)销售阶段风险

 

  销售阶段的风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委托——代理风险、关键营销人员离职风险、营销体系风险、市场信息反馈风险。其中的营销体系风险主要指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尤其是生产商、运输商以及零售商的营销体系是否相配。如果不能融合,不仅成本浪费大,且会对整个销售网络产生不良影响,给企业带来风险。

 

  (7)产品运输与配送阶段风险

 

  运输与配送过程包括:汽车零部件从零部件制造企业到整车组装企业,不同的整车组装点之间的运输,整车从组装厂到销售部门的运输,还可能包括销售部门到最终用户的运输与配送。产品运输与配送过程中的商务规则、信息、成品库存、资产评估、运输、生产周期、进出口要求等因素也成为供应链风险的潜在来源。

 

三、汽车供应链风险的评估

 

  汽车供应链是以整车企业为核心,包括从零部件供应商提供的零件到汽车制造、产品交付给客户及售后服务的整个流程,其中伴随着资金、信息和物资的资源流动,它们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作用的,信息流和物流支撑着生产流程的高效运作,资金流则反映各个环节的成本。因此,当物流、信息流与生产流程脱节时,就会出现生产效率问题;当物流与资金流不能紧密配合时,则会出现物流和库存成本失控的局面。所以应该对市场客户需求的变动、整车企业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信用以及个节点企业自身风险等进行调研,预测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且进行定量估算和测量,作好防范的准备。

 

四、汽车供应链风险的处理

 

  汽车供应链是一种多环节、多渠道的复杂系统,供应链的风险有常规的也有突发性的,对不同的风险所采取的处理方式也不一样。对于常规的风险,具体如下:

 

  (1)建立多种原材料和配套零部件供应渠道。不能只依靠单一的供应商,否则,一旦供应商出现问题势必影响汽车产品的市场供应。特别是对于某些具有依赖性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应充分考虑地域风险。

 

  (2)加强对供应商的激励。对于某些供应商可能会利用信息不对称做出有损于整车制造企业的道德风险问题,除了要尽可能消除对信息不对称性外,还要极力采用一定的激励手段和机制,使供应商能得到利益。

 

  (3)加强风险信息管理。风险问题归根结底是信息问题,因此加强信息管理必不可少。加强信息管理主要从两方面人手:一是实现信息共享。企业应借助信息技术,获得供应链联盟企业所提供的准确信息,实现供应链信息的共享和集成。通过信息共享,减少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带来的风险。二是整合信息传递路径,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建立高效的信息传递渠道。如可以利用现代化的通讯和信息手段管理并优化整个供应链体系,使供应链上各个合作伙伴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协同工作。

 

  然而,即便对供应链风险采取充分的防范措施,有的风险仍无法避免,很容易发生一些突发事件。汽车制造企业的供应链风险管理,对突发事件的发生要有充分准备。对于偶发但破坏性大的事件,预先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计划,制订应变措施,建立应变事件小组,以便在风险难以避免和转嫁的情况下,企业有能力承担最坏的后果,将损失有效地控制在企业自身可接受的范围内。一旦风险事件出现,运用各种风险控制工具,对损失的后果及时进行补偿,促使其尽快恢复,使企业免遭灭顶之灾。

 

责任编辑:杨莹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