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知识供应链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

摘要:高校知识供应链有着自身的特性,对其研究有助于图书馆在知识创新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文章提出了新的高校知识供应链模型,丰富了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研究内容,拓宽了知识服务理论研究的范畴,对于如何开展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知识供应链,知识链,知识服务,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

 

1.高校知识供应链

 

1.1  知识供应链的内涵

 

    所谓知识供应链是指围绕某一核心主体,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导向,通过知识流的活动,即知识创新将知识的供应者—知识的创新者—知识的使用者连接起来,以实现知识的经济化与整体优化目标的功能链节结构模式。该知识供应链是从功能性角度出发,描述了它的知识创新功能与知识效益目的。徐建锁等指出,知识链是基于知识流在不同企业主体间及企业内部的转移与扩散而实现知识的捕获、选择、组织和创新的具有价值增值功能的网链结构模式。这一知识链则描述了企业知识流运转过程,强调知识链的不同环节。李瑁等从供需关系角度建立了一种知识供应网络,分析了制造业知识供应链中结点内部的五种知识活动,即知识获取、知识选择、知识产生、知识内部化及知识外部化。在这里,知识链形态是网状的,而不是单一的链式结构。知识供应链理论关注显性知识的获取、选择、组织、共享以及基于此的创新,也更强调隐性知识在知识创新中的价值。一般知识供应链是上述功能、过程、形态的合一模式,这种知识供应链以实现知识创新为目的,通过对过程的控制和知识网络的构建,从根本上解决了知识创新的动力学机制。

 

1.2  高校知识供应链

 

    1)高校知识供应链特征。高校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信息优势和学术环境等优势决定了它是生产新知识新理论的沃土和温床。据国家统计局的科技年度数据表明,2004年高校基础研究经费占全国基础研究经费的比重为40.9%,基础理论成果占43%。高等学校专利数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发明专利数的增长。2004年高等学校专利申请数中发明专利占74.5%,与上年基本持平;专利授权数中发明专利占63.3%,比上年提高12.7个百分点。中文科技期刊刊登的科技论文篇数,其中在总的论文数量中,高等院校占69%,最反映知识创新的基础学科领域,高等院校发表论文数占76.5%。这无疑说明,高校是知识创新的核心地带,也是国家知识资源重要的基地。高校在国家知识创新工程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同时由于高等院校自身的特点,其内部知识供应链体系又有着自身的诸多特点。

 

    高校知识供应链是指围绕高校教学、科研等知识创新活动而产生的知识获取、选择、加工、共享以及输出的链式结构,是高校知识创新的基础活动。高校知识供应链不仅具有“不确定性、复杂性、动态性、价值增值性等一般知识供应链特征”,还有其独特的特征:①学科交叉性。高校是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基础理论与实践研究于一体的组织,这种多学科、综合性使其知识供应链形成交叉频繁的特点。②较好的延续性。教学和科研要求教师和科研人员有着深厚的知识背景和开拓精神,因此知识供应链必须保持较好的延续性和拓展性。③结果的不对称性。在基础科学领域,知识供应链产生的成果更多是向科研和教学的再循环,间接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应用科学领域,知识创新成果更多是向社会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④扩散性。由于高校人才教育的特性,知识供应链的成果以及其运行体制会随着人才走向社会而形成“知识基因”的携带和扩散。

 

2)高校知识供应链一般模型。我们根据高校知识供应链的特征以及相关知识服务的理念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高校知识供应链,其中虚线框架标志着图书馆知识服务的重点领域。可以说这一模型内嵌了知识服务的涵义,也进一步说明知识服务与知识供应链是不可分割的关系。

首先,该模型是一个开放的螺旋上升的循环体系。在知识环境中,它从既成的知识产品出发,经过智力活动进而产生知识资源,再从知识资源到知识创新,形成更高水平的知识产品,如此循环构筑了知识的无穷进化。其次,知识资源池是知识创新形成的知识汇总,它既包括抽象的科学理论,也包括形象的实物产品;既包括个人的隐性知识,也包括形成于文字的显性知识。总之,它是一切知识创新的成果。第三,区分外部知识资源与内部知识资源的标准是知识创造的成果所有人。外部知识资源是非高校内部科研人员智力活动的一切知识资源总和,其获得主要以显性知识为主。自主知识资源主要是指高校内部相关人员从事科研、教学等知识创造活动中的成果和产物,主要以隐性知识为主。最后,在特定技术条件和特定目标作用下,自主知识资源与外部知识资源可以相互转化。

 

    3)高校知识供应链与图书馆。知识链管理强调各成员都专注于自身独特的知识资源,通过成员之间的知识流动获取或创造新知识,巩固和发展其核心能力,实现“共赢(win-win)”。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是保证高校知识供应链有效运行的制度基础和设备基础。由传统的信息服务正向知识服务过渡,它更加关注知识供应链运转过程中的知识资源建设和知识组织、转化等功能。图书馆是高校知识供应链管理中的核心环节,通过自身所具有的不可比拟的资源优势、学科优势、人才优势成为知识供应链体系中的协调者和领导者角色。知识供应链理论为图书馆构建知识服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知识服务不再仅仅是信息服务的延伸,而是知识经济下高校图书馆服务理念和水平的蜕变。

 

2.基于知识供应链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

 

    知识供应链将各个知识信息连接在一起,建立起一种基于知识共享的协作关系,致力于实现知识创新并形成在科技领域的竞争优势。建立在知识供应链管理基础上的知识服务体系,围绕知识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运转,通过运用相关技术和手段实现知识供应链的通畅,达到知识创新的目的。

 

2.1  知识供应链与知识服务的关系

 

首先,知识供应链是知识服务流程的基础。知识供应链是知识流运动所组成的一系列围绕知识创新的活动,知识供应链为知识服务提供了平台。第二,知识供应链管理与知识服务目标趋同。知识供应链优化与知识服务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增强组织创新能力、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加快决策的执行速度、增加经济效益。第三,知识供应链与知识服务的互动关系。知识服务是根据用户知识信息需求,对用户整个解决问题过程提供的围绕知识获取、利用、转化的服务,这正是知识供应链的核心功能——知识创新与知识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供应链描绘了知识的链式流动概念,具有一般价值链的思想;知识服务则是优化知识供应链的重要手段,是维护知识供应链运行的具体操作方式。最后,知识服务有助于知识供应链体系的构建。知识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知识供应链的运转效率,好的知识服务可以促进知识供应链的形成和发展,形成组织知识竞争优势。

 

    2.2  基于知识供应链的知识服务体系

 

    高校知识供应链与图书馆知识服务间的关系说明,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是提升高校知识创造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基于知识供应链的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部的知识服务体系,二是外部的知识服务体系。

 

    1)内部的知识服务体系。高校内部的知识服务体系构建的关键在于图书馆内部服务机制的建设和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同管理。首先,在学校高、中层领导中间形成高度重视和尊重知识创造的强烈意识,确保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在学校内无阻滞运行。使图书馆知识服务中心成为常设的服务管理机构,对高校内部知识供应链活动进行管理和指导。其二,善于挖掘本校内部知识创新成果,缩短获取知识创新成果的时间。比如,在系部内部进行的科研、教学活动设立“知识跟踪”机制,通过培训“知识服务助手”等措施记录知识创新的全过程,使重要的隐性知识外显化,最后汇总到图书馆知识服务中心,并使之成为内部知识资源的一部分。第三,知识服务体系需要全方位管理。不仅对所有知识资源实施控制和协调,同时也要对知识选择、知识获取、知识挖掘、知识组织、知识存储、知识创新等所有知识服务环节实行全面管理,这要求高校需要变革涉及知识服务的原有的垂直型的组织结构和知识管理方式,建立在知识服务中心统一协调下的扁平化管理组织体系。最后,图书馆内部需要提升服务的技术含量和进行组织结构的适应性变革。通过内部网络构建知识资源门户,以内部知识地图的模式使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的知识优势得以彰显,有助于多学科融合发展和深度创新发展,并能对知识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智力支持。

 

   2)外部的知识服务体系。高校外部的知识服体系则呈现出其开放性特点,不同高校可以通过共有或相近学科间的知识交流,使自身的知识供应链相互融合并组成国家知识供应链中特有的体系。首先,不同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可以形成战略联盟,以知识创新战略为核心,使内外知识资源得以高度转化吸收,实现高校战略发展和知识服务流程的全面结合。通过组建具有效力的知识服务管理机构,统一领导和协调全国高校系统的知识服务的运行体系。其次,要构筑包含显性、隐性知识资源的宏观服务体系,就需要构筑一种学校图书馆之间相互信赖、相互协调的组织文化,使这种文化贯穿于高校知识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推动跨越高校界限的知识服务团队活动。第三,从方法和工具上讲,知识选择、知识获取、知识挖掘、知识组织、知识存储都有着自己特定的技术特点,必须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最后,通过构建学科专业知识地图解决隐性知识传播问题。将不同学科领域的权威学者进行标注形成国家知识地图模式,使用这种知识地图可以有意识获取最前沿学者的知识活动,因为他们是隐性知识创新的最主要动力。

 

    3.结束语

 

目前,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多是发展自传统图书情报理论,因而面临着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将知识供应链过程及其管理理论嵌入到知识服务体系之中,很好地解决了其所面临的理论困境,为自下而上的知识服务创新实现提供了基础。图书馆在关注提高知识服务技术和方法的同时,也应该关注新技术、新方法的理论构建,才能使得知识服务真正摆脱信息服务的影子,成为知识创新的有力保障。

 

 

责任编辑:紫藤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