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卓创资讯:化肥行情能否好转 关税政策成关键

 

化肥作为粮食的粮食,涉及国计民生。化肥是大宗商品,但农民作为最基层的购买者,对于化肥价格上涨的敏感度不亚于方便面、洗涤剂等日用品。在金融危机之后,化肥供需矛盾凸显,行情日益惨淡,化肥行业也走上产业整合的艰难之路。作为化肥产销大国,部分企业以出口来寻找出路,借此缓解产能过剩压力,但作为资源类产品,国家对于化肥价格控制较为严格,毕竟出口不是长久之计。为控制一个合理、易接受的价格,本着以供应国内为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于化肥企业的政策调整也较为严厉。可以说,在目前化肥利润微薄、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较金融危机之前,销售压力倍增,国家政策部分时期成为影响市场的主导因素,甚至是决定性因素。
 
08年金融危机之后,化肥企业经营惨淡,不少中小型企业倒闭或者转型,在经过08、09年近两年的挣扎之后,国家为了缓解化肥企业销售压力,调整部分化肥品种的淡季出口关税和淡季出口时间,其中一铵、二铵和尿素的淡季出口关税下降3个百分点,由10%下调至7%。伴随着国际经济的逐渐复苏,国际经济形势在通胀压力之下,各种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上涨,这使得国内化肥(主要是磷铵和尿素)出口顺畅,国内价格出现猛涨,据卓创资讯监测,在去年11月尿素价格达到2010年的顶点,同比上涨16%,三倍于当月的CPI(2011年11月CPI为5.1%),但是相对诸如棉花等其他大宗商品,化肥的涨幅依然有限,由于化肥的特殊性,政府在去年11月果断调整淡季出口时间和淡季出口基准价格,尿素淡季出口时间为7-10月份,共四个月,淡季出口基准价格为2100元/吨。磷铵的淡季出口时间为6-9月份,二铵的淡季出口基准价格为3400元/吨。
 
责任编辑:刘康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