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冷静面对贸易保护主义寒流

    继9月的轮胎特保案后,10月美国又接连对我国的无缝钢管、紧固件、铜版纸、磷酸盐等产品发起反倾销合并反补贴的“双反”调查,其诉讼之频繁令人震惊。11月5日,美国商务部公布了对我输美油井管反倾销反补贴案的倾销调查初裁(此前9月9日美国已公布该案的反补贴调查初裁),决定对我输美油井管征收36.53%—99.14%的初步反倾销关税。该案是迄今国外对我国反倾销反补贴最大案值的案件,据中国海关统计,2008年涉案产品金额为32亿美元,占我国全部输美钢铁产品出口总额的46%,涉案中国钢铁企业有90余家。


  
    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并导致全球经济衰退以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加强,我国再次成为国际贸易摩擦的主要对象。2009年1—9月,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产品发起88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总数同比上升29.4%,涉及出口金额102.1亿美元,同比增长125%。目前一些国家还在着手对我国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如果全球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得不到有效遏制,我国遭遇贸易摩擦的数量将进一步增多。


  
    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符合WTO规则前提下提高贸易壁垒,比如发起反倾销调查、提供出口补贴、在法定限制范围内提高关税等。虽然这些措施不违反WTO协议,但如果处置不当,会严重助长贸易保护主义。以提高关税为例,如果所有WTO成员都将它们的关税水平提高到WTO的最高约束上限,那么全球关税水平将是现在的一倍。在全球危机的背景下,在WTO规则约束内提高贸易壁垒的做法是非常危险的,其连锁反应带来的后果仍然会使世界贸易下滑,从而延缓全球经济复苏。


  
    贸易保护主义并非什么稀奇的事情,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滋生就变得更加正常了。在经济形势不好的特定环境下,各国的贸易政策更多地受到国内经济形势和政治压力的影响,而且保护主义也会利用各种各样政策措施上的漏洞而存在,这导致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之风愈演愈烈。目前,世界各国就业形势依然相当严峻,许多国家寄希望通过提高贸易壁垒、增加政府救济等政策措施来转嫁危机,以提高国内的需求,稳定国内的就业。


  
    贸易保护行动是以牺牲别国的利益为代价。虽然有一些贸易保护措施对整个市场的影响可能不大,但对特定出口商来说,这些措施的实施就意味着市场的封闭。另外,贸易保护措施从表面上看仅仅是对某一行业进行限制,但事实上其负面效应会通过传导机制影响到被制裁行业的上下游产业,从而造成更大的损失。如果各国都加大采取贸易限制措施的力度,无疑会恶化全球经济和贸易发展的环境,使全球为刺激需求和恢复经济持续增长而采取的政策无法充分发挥效力。


  
    高筑贸易壁垒将加剧各国间的紧张关系,阻碍世界经济贸易的复苏。这是各国所必须极力避免的。而贸易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这无论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如此。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企稳复苏的关键时期,抵制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迫切。当前的主要风险是,如果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各国政府就难免不断屈从于保护主义的压力,即使是逐渐的和暂时的。因此,在全球经济形势明显好转之前,各国仍需要对保护主义的蔓延保持高度警惕,共同抵制任何进一步的贸易保护措施,避免其对全球经济复苏带来新的威胁。


  
    我国出口产品频频遭遇国外的贸易救济调查,将加大我国出口恢复的阻力,增加企业的损失,甚至会使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面临倒闭的危险。但从总体情况来看,当前的贸易摩擦只针对部分产品,涉及金额尚有限,难以阻挡我国出口逐渐回升的大趋势。尽管如此,面对贸易摩擦加剧的挑战,我们仍要冷静、积极的应对,继续发挥并不断完善“四体联动”机制的作用,商务部、商协会、地方商务主管部门、企业一起妥善应对贸易摩擦。


  
    对于具体案件,通过政府间的双边对话机制加强沟通,加大交涉、磋商和法律抗辩的力度,要求有关国家取消不公平、不合理的保护措施。对某些国家违反WTO规则、滥用贸易救济措施或采取其他贸易限制措施的做法,在必要时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切实维护我国企业利益。从事出口的企业要及时了解国外市场环境的变化,深入了解WTO规则和贸易救济调查的相关知识;在遭遇贸易摩擦时要敢于应对,善于应对,特别是在应诉时要注意团结作战一致对外;要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会计制度;加强自律,主动抵制低价竞销等扰乱出口经营秩序的行为,避免盲目的数量扩张和简单的价格竞争。

 

 

责任编辑:谢逸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