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我军战略运输预见性研究少需整合三军资源

    战略投送能力是国家战略能力特别是军事能力的重要标志,是掌握和保持军队行动自由权的重要基础。如何加强战略投送能力建设,已成为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战略任务。当前我军战略投送能力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理论研究滞后,对实践指导作用有限。近年来,我军战略输送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突破,但从总体来看,“人唱我随”的现象比较突出,事后总结式研究多,超前预见性研究少,原创性探索研究少,理论先导作用和现实指导作用有限。

    力量建设薄弱,指挥管理机制不够科学。与美俄日印等国军队相比,我军的投送力量建设薄弱。加之我国奉行积极防御战略,强调谋求共同安全,军交运输力量发展以应对本土防御为主,战略运输能力特别是海空投送能力薄弱。指挥手段上,与美军依靠“全球运输网络”实施军事运输的动态可视与全程可控相比,我军运输指挥信息化建设标准不统一,软件系统不兼容,技术水平仍在低层次循环。

    后备力量不足,交通动员机制不够完善。各国历来重视后备力量建设,通过制定一系列法规把地方运力纳入到战备体系中,使民用运力的征用法制化,从而建立起军地一体、常备不懈的战略机动力量。而我军的战略后备力量薄弱,动员机制上更不够完善,严重制约平时和战时的快速转换。

    在现有情况下,要科学确定战略投送能力建设的重点。一是依托国家交通运输资源,发展军民融合的战略投送力量。战略投送是陆运、海运、空运三位一体的大规模、大建制跨域、跨疆投送的战略行动,必须依托国家战略运输力量,建立军地一体的战略投送力量体系,这也是世界军事强国提升军队运输能力的普遍做法。在我国海空运输力量发展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应进一步发挥铁路运输的优势作用,并随着海空运输事业的发展,整合利用民用航空、海运资源,在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载工具建设中贯彻国防要求,建设军地一体的运输力量体系。

    加强海空投送能力建设,发展军队自身的战略投送“拳头”。美俄等国的运力资源很丰富,但仍非常注重军队自身运力建设。与之相比,我军的海空投送力量十分薄弱,装备建设落后,必须以海空投送为重点,以陆上特种装备运载工具为补充,建设军队的投送“拳头”。

    二是建立顺畅高效的指挥管理机制,提升战略投送指挥效能。指挥管理机制是否顺畅高效,是战略投送能力强弱的关键。应按照三军一体、军地一体的建设目标,改革完善现有体制,建立统一规划、归口管理三军运力的工作机制。应积极探索战略投送力量建设与使用新模式,建立能统一管理全军运输力量,又能统一调度军地运力的指挥管理机构,形成管理、使用一体化的运行机制。

    此外,还需树立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并改革完善驻交通沿线军代表体制。

    要加强战略投送能力建设,必须从富国强军有机统一的大局出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