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了 《关于2010年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安排的通知》(以下简称 《通知》),规定各级政府、各部门要重点检测食品添加剂、农产品质量以及加强对生产加工环节的整顿。同时,食品流通领域的问题也是重点整顿对象。
《通知》规定,要严格食品流通许可制度,完善食品市场主体准入机制,完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和退市制度,建立销售者主动退市和工商部门责令退市相结合的监管机制;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日常监管,监督食品经营者依法落实食品进货查验和记录制度,督促食品经营者加强自律;完善食品市场监管和巡查制度,突出重点地区、重点场所和重点品种,深入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加大食品市场分类监管和食品市场日常巡查力度,打击销售过期变质、假冒伪劣和不合格食品的违法行为。
无疑,今年的 “重点监管”将会给食品安全带来更大保证。 “落实食品进货查验和记录制度”,有利于提高收货标准、加快食品的可追溯系统建设。
但是,业内人士认为, 《通知》对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更多的是倾向于零售企业,对物流环节的监管并没有明确规定。虽然《通知》的执行还将配套一系列的细化措施,而对食品物流只字未提,说明了政府部门对食品物流的重视不够,尤其是食品的冷链物流。
食品工程是一个从田间到餐桌的链条工程,包括生产、加工、存储、运输、配送、销售等各个环节。其中,冷链物流是保证食品品质、营养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对于易腐食品,冷链物流是不可或缺的技术。虽然生产、加工才是食品安全事故的 “多发区”,也是安全事故的源头,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在物流环节的可能性较小,但几率小不等于没有,而且一旦出现问题,往往就是大问题。比如,前几年在日本发生的 “毒水饺”事件,问题的根源就在于食品的物流过程中没有监管到位。
其实,食品冷链物流公司恶性竞争、违规操作等问题还普遍存在。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食品物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签名表示,食品冷链物流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行业,也是一个问题开始显现的行业,希望国家能够多一些关注、多一些扶持、多一些监管,未雨绸缪,不要让食品的物流领域出现 “三聚氰胺”和 “毒豇豆”事件。
责任编辑:芯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