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苦练内功,凭着娴熟的技巧,力挫群雄,摘取了一汽集团百工种技能大赛发动机装调工比赛第一名,同时荣获了一汽集团 “技术标兵”的称号。最近,记者在春雨淅沥的午后,又一次在锡柴装配一线采访了一脸憨厚笑容的程天庆,从他真诚的谈吐中,记者得到了另一种思维延伸:事业的成功就在不懈追求的过程中……
围绕现生产 爱钻“牛角尖”
看似腼腆的程天庆是锡柴装配车间部装甲班班组长,可以说,对技术的探求,凝铸了他做事喜欢钻“牛角尖”,也逐渐使他成为锡柴装配车间部装线上技术“多面手”,仅仅在今年的高产期间,为满足市场需求,争分夺秒提产能,勤于动脑的他就提出了多项自主改善的“妙招”。
高产中,程天庆围绕现场改善创意频出:当部装CA6DM机油冷却器芯子时,为防止冷却器体上凹槽内O型圈移位,造成柴油机油水混合,他动脑自制了一个专用工装夹具;在CA4DX系列柴油机部装缸盖时,4个缸必须100%作气密试验,以前是用一个塞子各缸轮流作,但已跟不上总装流水生产线节拍。于是,他又自制了3个塞子,可4个缸同时作气密试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随着装配排产计划的一再攀升,装配生产线需要产能提升!
程天庆凭着对柴油机装调这项工作的热爱和内心涌动着的激情,自主创新的金点子又不断涌出:1月份,程天庆在进行CA6DM空压泵部装齿轮时,发觉齿轮会随着风扳机转动,于是,他反复琢磨,并自制了1个工装夹具,部装时只需将工装套在齿轮外围,通过固定住齿轮来保证齿轮紧固螺母的扭矩,提升了柴油机装调质量;同时在部装CA6DM节温器时,他又发现节温器上的暖水阀开关由于尺寸较大,现生产中只能用大的活络扳手,于是他又钻起了“牛角尖”,自制了一个专用套筒,只需将套筒套进暖水阀开关,利用风扳机将暖水阀开关打紧,大大缩短了工作时间……
持续巧改善 自主攻“顽症”
从现场的细节入手,开动脑筋,善于思考,是程天庆自主改善的基点。拥有市场服务6年实践经验的程天庆深知,锡柴机的品质对于用户意味着什么。1月份,供一汽的CA6DF3-18E3F-4404等机型在安装出气弯管支架时,由于前吊耳是K-1,影响正常出产。程天庆提出将K-1前吊耳更改为1003057-451-4440,从而消除了质量隐患……2月份,程天庆又发现供一汽的CA6DF非典车增压器出气弯管1118031-47L-1AY132固定支架尺寸由于过短,易导致装配连接软管时错位变形,他建议设计部门将出气弯管118031-47L-1AY132上的固定支架增加6mm……在生产供江淮的CA6DF共轨车过程中,安装动力转向油泵时,细心的小程注意到由于动转泵进油接头的拧紧螺母偏大,不便于动转泵法兰固定螺栓的安装,既影响生产节拍,他又建议改进了动转泵进油接头拧紧螺栓……“成为一汽技术标兵,离不开集体的智慧。”可以说,今年的高产中,程天庆带领班组员工自主改善,通过的厂级、车间级现地现物改善项目竟有30余条,真正做到了“人人在改善,人人有改善”:班组员工卢炳训在部装CA4DX国Ⅲ机的缸盖时,发现排气侧的双头螺栓过短,导致装配排气管后有负扣现象,他就建议设计部门将螺栓加长;班组员工戴亮在部装进气管时,发现B45-ZC10进气歧管与B41-KM10的形状相似,只是一个端面的尺寸高度差2mm,极易错装,他也建议相关部门在歧管上做好标记;班组员工施宋华针对机滤渗油这个漏点,通过改进垫片得到了控制;黄荣标通过改进工装,提高了部装CA6DM缸盖的生产节拍……
程天庆所在班组员工在高产中提出的每一份自主改善提案,字里行间都折射着他们大干自主的勇气、勇担责任意识、自强自信的精神。
责任编辑:芯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