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决定一个企业存活的基本要素,就是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物流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乃至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及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劣地位。本文从物流能力及构成要素着手,分析了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企业如何基于物流能力构建竞争优势。
关键词:物流能力,核心竞争力,竞争优势
随着技术进步、经济全球化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企业为了保持竞争优势,其供应链不仅需要更好地运用物流资源,协调地理上分散的制造和市场活动,而且必须对企业和供应链系统中的各种物流活动进行基于能力基础上的匹配,在为各种物流活动提供依托基础的同时,为企业和供应链整体竞争力提供更高的物流能力支持,使物流资源所形成的物流能力成为竞争优势的关键。
物流能力是衡量企业物流状况的一个综合指标,是企业物流绩效的重要体现,物流过程组织得好坏及其所反映的物流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乃至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及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劣地位。
物流能力及其构成要素
物流能力是指某特定的物流系统,从接受客户需求、处理订单、分拣货物、运输到交付给客户的全过程中,在响应速度、物流成本、订单完成准时性和订单交付可靠性等方面的综合反映,也可以简单地把物流能力理解为是由物流系统的物质结构(如配送中心数量与规模、运输能力等)所形成的客观能力,以及管理者对物流运作过程的组织与管理能力的综合反映。因此,物流能力既包括能够运送货物的能力(有形要素),也包括执行物流过程中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无形要素)。
物流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这已经得到充分认识。Daugherty通过调查认为,基于时间的能力对物流信息技术和柔性十分重要。时间反映出物流的柔性,即在顾客需求和环境变化情况下如何准时地交付顾客的能力,称之为柔性能力。在追求物流战略差异化中,柔性被证明是特别有效的,整合、敏捷都是为了获得或提高柔性。Eckert则认为,关键的物流能力包括人员、质量和时间。Clinton将物流能力分为5个要素—联盟、信息系统、EDI(电子数据交换)、库存控制、流程再造,反映出物流整合能力、信息能力和过程能力。
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全球物流研究小组站在整个供应链的高度,从全球视角,重点研究了物流能力所具有的一般性、普遍性、动态性和关联性4个指标,通过对北美、欧洲和太平洋17个不同国家的111个企业的采访,系统地提出了对物流能力测量的32个指标并确定了17种通用的物流能力,将其分成4组:定位、整合、敏捷和测量。Morash,droge和Vickery根据需求/顾客导向价值规律和供应/运作导向价值规律,确定了4个关键物流能力:递送速度、递送可靠性、对目标市场的响应速度和总配送成本。
Bowersox认为,物流能力反映厂商能否在尽可能低的总成本下提供有竞争优势的顾客服务。值得注意的是,物流能力实际上与其它能力是不可分割的,特别是与生产运作能力、营销能力,这些能力需要进行整合,部门间的整合、协调有利于改进绩效,营销和物流的整合对于获得最大的顾客价值至关重要。
综合国内外学者对物流能力的研究,本文认为,物流能力主要包括:物流资源拥有能力:拥有战略性资源的能力;各资源的协同能力。供应链关系能力:同供应商、分销商、顾客保持“伙伴”关系;一直致力于强化与供应商、分销商、顾客的关系;与供应商、分销商、顾客的关系持续了很长时间。供应链物流整合能力:对整合物流概念的理解与实施;有统一的物流部门或经理协调各物流活动;物流与营销的整合;有整合的物流信息库和利用信息的方法、程序;实施或加强了供应链管理;向员工和供应链各环节反馈物流绩效目标。物流信息能力:物流信息系统包含了较完整的功能;采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获得的信息准确、及时、可靠,并有效运用;有效分享各部门、供销商和顾客信息。物流过程能力:通过有效的物流运作使得物流总成本最低;及时进行反向物流运作;提供与竞争者有差异的物流服务,为特定顾客开发物流方案;简化整体物流过程;提供一致的方法进行关键物流控制。时间响应或柔性能力:物流运作是响应顾客需要而不是事前确定;具有物流服务多样化能力;能迅速组织物流资源满足顾客需求;各配送中心或仓库具有相互调剂能力。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具有规范、完善的物流管理体系;具有持续改进的能力与机制;具有一套物流绩效评价和激励体系;具有适应企业发展的物流管理和技术人才;物流经理、物流服务人员的学习能力。
企业竞争优势理论
企业竞争优势是指一个企业在有效的“可竞争性市场”上向消费者提供具有某种价值的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超越或胜过其它竞争对手,并且能够在一定时期之内创造超额利润或高于所在产业平均水平盈利率的属性或能力。
作为竞争优势理论之一的能力理论认为,核心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企业战略的目的就在于识别和开发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核心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核心能力,企业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不断满足顾客的需求,才能在顾客心目中将企业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才能通过组合和整合形成自己不易被模仿、替代和占有的独特战略资源,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Teece,Pisano and Shuen(1997)提出了一个“动态能力”观的战略理论框架。“能力”是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并稳定下来的专有活动,体现在整合、重构内外部组织资源等方面的自身胜任技能:“动态”则要求企业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所必须具有不断调整、更新这种自身胜任的能力。能力观强调了逐级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以及获得持久竞争优势的途径。
以Demsetz为代表的企业知识论是对企业能力理论的进一步引申。他认为,企业是一个知识的集合体,企业的知识存量决定了配置资源等创新活动的能力,从而最终在产品及市场中体现出竞争优势;同时,知识具有难以模仿性,它通过具有路径依赖性的积累过程才能获得并发挥作用,使得企业的竞争优势得以持续下去;而由知识决定的认知学习能力是企业开发新的竞争优势的不竭源泉。
如何提高物流能力以构建企业竞争优势
基于供应链的思想,企业为客户提供各项服务时,必然受到诸多物流能力的制约,所以企业提高物流能力,进而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管理战略的重要性愈加突出。现代物流是基于供应链的物流,供应链各环节、活动之间的相互信任、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是实现供应链整合的基础,成为响应顾客需求,发挥物流过程能力、柔性能力的基础。但在一个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企业原有的核心能力有可能阻碍企业的发展,企业只有不断提升物流管理和学习的能力,才能适应环境和竞争的变化,才能维持企业持久的竞争优势。
(一)正确定位并获取物流战略要素资源
正确进行物流服务定位、获得专项资源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条件。企业产品(服务)竞争力是企业在对资源要素进行优化整合的基础上,通过市场竞争优于竞争对手的表现,企业可以维持一定时期内市场(主导)地位的竞争力,同时也是持续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知名度的能力。企业不仅应当在专有资产的难以复制和模仿性、企业能力的效率性和经济性方面加大投入,而且必须不断提升整合组织文化、技术、资源效果的能力,在各有关战略资源要素形成协同效应一体化物流方案设计能力及其实现能力方面下功夫。
(二)提高企业物流柔性、物流信息等物流能力
信息能力为物流整合、关系的长期建立、过程能力和柔性能力的发挥提供技术基础和手段。在及时准确的客户需求信息和配送网络资源信息等的支持下,企业利用广泛的配送网络资源和可选择的配送终端,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为客户提供合适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提高供应链服务质量和供应链响应性。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通过信息共享可降低对需求预测的依赖性从而增强柔性能力,提高供应链的服务质量。企业应重视通过企业内部各部门及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信息的连通性和共享,提升其他物流能力。
物流柔性能力是企业为了迅速适应变化的组织系统内外环境,应对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满足客户需求,体现顾客价值,保持企业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柔性能力更多地作用于关注顾客需求,以顾客为导向,满足交付一致性、时间等要求,是为顾客提供增值服务、提高服务质量的保障。企业要增强对物流网络的规划能力,通过整合企业物流流程和与物流相关的其他功能性作业流程,优化其运作机制,建立可促进同步化协调运作的各项决策及运作程序,提高物流系统的灵敏性,从而构建企业的竞争优势。
(三)整合企业内部物流能力
内部物流能力整合也是企业内部物流业务流程之间的协调和整合,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第一步就是整合内部物流作业流程,使这些流程能灵活应对顾客需求的变化。在同一个产业中的不同企业间,竞争者之间的流程差异往往是竞争优势形成的来源之一。企业通过有效的物流运作使得物流总成本最低,提供与竞争者有差异的物流服务,为特定顾客开发物流方案,简化整体物流过程和提供一致的方法进行关键物流控制。物流业务流程上最大程度的价值增值创造了最现实的企业竞争优势,但基于流程层面上的企业竞争优势是可以被竞争对手模仿的,因此,在这个层面上的竞争优势往往只能保持短暂的时间,却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最直接来源。
(四)整合企业外部物流能力
外部供应链整合就是供应链企业之间核心竞争力的整合。企业可以将供应链上的资源进行整合,突破单个企业资源的局限,对有效的顾客需求作出快速响应。企业将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结合起来提升或优化其核心能力的质量和异质性,实现企业的竞争优势。这不仅仅是企业对顾客需求的响应过程,也是在与顾客的互动过程中共同为顾客提供定制化服务、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的过程。
企业根据自己的战略目标,识别外部供应链中的潜在合作伙伴并与之建立和发展战略关系。基于供应链上的物流能力的整合除可以降低采购成本、库存成本等显性成本外,供应链整合建立的战略伙伴关系可使成员企业之间相互信任,降低机会成本;供应链整合产生的协同效应可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降低企业之间的学习成本、信息搜索成本和供应链治理成本等。外部供应链整合是企业获得关键的、有价值的战略性资源,加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动态学习能力,进一步强化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
(五)建立适应动态能力创新的组织、行为机制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但它本身不会自动转化成竞争优势。实现竞争优势还需要一套可以凝聚员工的核心价值观、组织文化、制度机制,将其与业务能力相融合。因此,培育企业核心能力要拓展到生产、技术、组织、管理和服务的许多领域,通过创新构成一个新的有机整体。在超竞争的经营环境中,企业追寻的核心能力不仅来自静态能力的提升,而且更加依赖动态能力的提升。企业会根据外界的反应对系统进行全面审视和反思,从而对环境产生全新的认识,不断调整和改变认知模式,将企业的物流业务流程进行协调、整合、学习和重构转型,实现一体化物流核心竞争力的持续创新。
综上所述,物流能力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竞争力,对物流能力进行研究,既有利于从理论上加深对企业物流能力概念、特点及构成因素的认识,还有利于在物流实践过程中更好地掌握调控物流能力的关键因素,找到提升其物流能力的方法和途径,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构建和巩固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Fawcetts,Stanleyl,Smiths.Developing a logistics capability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J].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1997,18(2)
2.马士华,孟庆鑫。供应链物流能力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5,3
3.Daughery P J,Pittman P H,Utilization of time—based strategies:creating distribution f1exibilty/responsivenes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 Production Management,1995,15(2)
责任编辑:紫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