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国庆期间,上海消费市场繁荣活跃,节日气氛浓郁,商品供应充沛,营销活动精彩。据市经委会同19个区县经委、8家集团公司抽样调查显示,2006年10月1日至7日,全市358家大中型商业企业共实现零售额39.93亿元,同比增长21.4%,增幅比今年“五一”节、春节以及去年国庆黄金周分别提高3.4个、13.6个和8.4个百分点。
黄金周餐饮入账9290万元
2006年国庆黄金周沪上餐饮业在婚宴、家宴、快餐等推动下实现零售额9290万元,同比增长18.3%,其中婚宴消费占了大部分比例。同时,宾馆、服务、娱乐业实现营业收入3614万元,同比增长16.9%。
据本市抽样调查的138家宾馆、酒店统计数据显示,共举办婚宴3.5万桌,同比增长46%;实现营业收入5303万元,同比增长61.4%;平均每桌婚宴消费1519元,同比增长10.6%。节日7天,本市名烟名酒店、家电、金银饰品店、服饰等专卖专业店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34.9%、29.3%、25%、6.2%。
双节引发消费叠加效应
今年国庆、中秋、旅游节同在一个黄金周,引发了消费叠加效应,使得本市节日期间各大零售业态增长明显。据统计,本市连锁超市业态销售规模继续保持第一位,达到18.05亿元,同比增长21.2%。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专业专卖业态的销售增速保持领先,同比增长22.2%,超过了连锁超市和百货。
郊区商业平均增速强劲
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本市中心商业区努力调整商业布局和结构,增加综合消费功能,10个区合计实现零售额14.03亿元,同比增长17.1%。与此同时,本市郊区商业的平均增速较中心区高出19%,增势十分强劲。
据统计,9个郊区(县)商业累计实现零售额5.3亿元,同比增长36.1%。实现了“三个超过”:一是郊区商业平均增幅超过中心区商业19个百分点;二是郊区商业增幅全部超过两位数增长,其中嘉定、南汇、松江、金山、青浦、闵行6个区零售额均同比增长30%以上,奉贤、宝山、崇明同比增长14%-20%之间;三是郊区新型业态节日客流量超过市区。百联集团在青浦开设的奥特莱斯品牌直销广场和东方商厦青浦店节日里日销分别达到385万元和45万元。
责任编辑:銩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