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与中国商报社共同评选的“2010中国十大商业新闻”在京正式揭晓。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望创新高到CPI持续走高,从零售企业多元化扩张到电子商务突飞猛进,这些反映商业流通业跳动脉搏、折射行业发展历程的新闻事件引起了行业和社会的关注与思考。
一、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望突破15万亿 “十二五”规划扩内需居首
2010年12月,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指出,去年我国深入实施并完善家电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政策,加快城乡流通网络和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等新型流通业态加快发展等,预计2010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高达18%。
此前,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扩大内需排在首要位置,也是第一次在五年规划建议中独立成篇。这主要由于“十一五”后期世界范围内发生了国际性金融危机,根据党中央的预判,这场金融危机很有可能持续到“十二五”前半期,所以“十一五”后期实施的扩大内需政策在“十二五”时期仍将延续。
二、CPI持续走高 及时调控保障市场平稳运行
2010年3月份,CPI刚刚走出2009年的负增长仅仅一个月后,就涨到了2.8%,达到了18个月以来的最高涨幅。到了7月,商务部数据显示,全国36个城市中近70%的食用农产品在涨价,绿豆、大蒜更是创下了近年来的新高。而随后的数月里,涨价已不仅仅是吃的,房价在涨、油价在涨,电价、燃气也在涨。与这些相对应的CPI也持续走高,直至11月创出28个月的最高涨幅5.1%。
此时,我国通过政府储备收储和投放,保障了市场平稳运行。积极应对西南地区特大干旱、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组织调运居民生活必需品和救灾物资,避免了灾区市场大幅波动。农超对接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以流通环节少、成本低的优势对稳定物价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全国有28个省(区、市)开展农超对接,涉及10多类农产品。
对于CPI持续走高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注。在2011年元旦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冒着严寒来在北京考察时强调,要进一步落实好“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有效保障蔬菜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解决好广大群众的吃菜问题。
三、多元化扩张 零售业瞄准新利润增长点
目前零售企业的多元化,不再单纯指增加业态等内容,主要是零售企业进军商业地产、增加自有品牌、扩大物流建设、开拓电子商务等方面,这也是零售企业的新利润点所在:一是在传统商超和百货业态的基础上,开始涉足大型商业综合体和社区商业中心等商业地产领域。去年,在从沃尔玛、麦德龙、宜家、欧尚等外资零售企业看到自建物业成效后,许多内资零售企业纷纷进入商业地产,广百股份、华润万家都开始增加商业物业持有比例;二是针对不同区域市场消费者特点,实行细分自有多品牌发展策略,尤其是在高端市场和折扣店领域表现突出;三是加快建立电子商务与实体店相结合的销售模式,期望成为未来效益的新增长点;四是供应链管理向上游延伸,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原产基地采购、改善供应商合作模式等,将更加巩固主业核心竞争力;五是区域零售企业间并购将成为热点,未来他们还会涉足金融领域。
四、电子商务突飞猛进 交易额有望突破4万亿元
2010年国内电子商务的发展继续高歌猛进。据商务部预计,2010年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将突破4万亿元,特别是在网络购物方面,2010年前三季度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到3500亿元,与前年同期相比增长一倍以上,而据社科院发布的《商业蓝皮书》预计,2010年网络购物的全年交易额将达到5000亿元,约可达到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3%。
与此同时,网上购物掀起价格战、团购网站风生水起、传统零售企业也大举进军电子商务领域。根据商务部规划,到“十二五”期末,力争网络购物交易额占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提高到5%以上。
五、受益于世博会商机 餐饮业拉动内需作用明显
在世博会游客大量集中到沪影响下,上海市餐饮业零售额快速增长,成为上海商业受益最多的行业。根据上海市商业信息中心对餐饮企业抽样调查数据显示,餐饮企业5-9月营业收入同比增幅为36.4%。
上海餐饮业的快速增长只是全国的一个缩影。根据中国烹饪协会的统计,2010年1至10月份,全国餐饮业营业额已实现14312.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约18%。其中,多元化餐饮在各地高速增长。
六、加大并购重组力度 内外资商业掀起新一轮扩张
2010年7月,家乐福与河北最大的超市连锁企业保龙仓商业连锁经营有限公司对外宣布,家乐福完成对保龙仓的竞购。这是家乐福进入中国市场15年来第一次以收购的方式进行扩张。2010年12月10日,日本电器连锁巨头山田电机(YAMADA)首次在日本本土之外的中国的沈阳开出了其在中国的第一家门店,在此之前,麦德龙与富士康联姻的“万得城”去年11月也在上海落户。
与此同时,更多的本土零售巨头正拿起并购利器,多年精耕一方的区域领头羊也因此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物美集团、华润万家、茂业国际、银泰百货、新世界、海航商业、大商集团、山东银座、苏宁电器等企业市场在扩张中动作不断。
此外,本土企业还加大了重组力度。6月25日,联华股份正式宣布,该公司旗下联华、华联两家企业于7月10日起合署办公,至此,联华、华联并购案划上圆满句号。上海友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2月21日发布公告称,友谊股份拟以新增A股股份换股吸收合并上海百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9月1日,西单商场发布公告称,根据北京国资委日前有关通知,公司控股股东北京西单友谊集团的国有资产将被无偿划转给首旅集团,从而成为首旅集团的下属全资企业。
七、国美上演股权之争 民族品牌亟需加强保护
2010年8月5日的一则公告,让国美的控制权之争正式浮出水面。国美创始股东黄光裕提请召开9月28日的临时股东大会,要求国美董事局主席陈晓“下课”。陈晓为首的董事局对此的回应是宣布起诉黄光裕,追偿其于2008年年初在回购公司股份中从事的违法行为给公司造成的损失。国美控制权之争,是中国公司股权争夺史上一次难得一见的奇观。
对此,中国商业联合会发表的“关于国美问题的几个观点”指出,国美电器集团是本土培育成长起来的民族企业,从小到大很不容易。多年来,无论是各级政府、行业协会和有关机构,还是广大消费者都给予了国美电器很大的支持,“国美”品牌已成为国内消费者最为信赖的民族家电品牌之一。无论国美电器股东如何变化,希望在开放发展的大原则下国美电器能够永远保持民族品牌的本色。
八、获取充裕扩张资金 零售企业掀起上市潮
2010年初,人人乐在深交所上市,打响了连锁零售企业资本市场的第一炮。2010年6月上市搁浅的岁宝百货11月已经在香港重启IPO;而以生鲜超市起家的永辉超市也在上交所成功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上市的生鲜超市;另外,好孩子也在香港交易上市,麦考林、当当先后在美国成功上市。如今,上市不再是国有百货的专长,也不再局限于A股、深交所,而是扩展到香港、纽约、纳斯达克等证券市场。
相较于龙门一跃成功登顶的喜悦,还有在证交所门前踯躅的煎熬,自2010年1月25日,发审委就宣布:“文峰大世界连锁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通过”。从1月份到现在,江苏文峰连锁成了毕业遥遥无期的“问题学生”。
九、提升市场竞争力 中外零售企业深挖低碳经济
随着席卷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零售业销售大大缩水,成本加大,利润降低,为了维持生计,许多企业都在想方设法地进行节能降耗工作。2010年中,零售企业加快了完善供应链、优化人力资源、合理降低损耗、大力压缩不必要的开支以降低成本等措施,千方百计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自哥本哈根会议以后,“低碳”热潮在全球爆发,包括沃尔玛、TESCO在内的外资零售巨头们纷纷把节能减排上升为打造低碳超市的高度。进入4月份,苏宁电器也率先宣布,卖场全面停售2级以下能效定速空调,这比国家规定的时间节点提前了两个月。国美电器首批“世博家电”均由行业顶级生产商采用新技术、新材质制造而成。TESCO通过在全球建立一系列不同等级的低碳超市,摸索出了一条较为成熟的低碳超市经营模式……
十、扩内需 促销费 中商联启动年货节
为扩大节日消费,由商务部支持、中国商业联合会(下称中商联)主办的“2011全国年货购物节”(下称年货节)于2010年12月25日至2011年2月8日在全国各地共同展开。据悉,中商联此次联合了中国烹饪协会、中国副食流通协会、中国肉类协会、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等15家全国性行业协会,以及各地商会、全国大中城市商贸服务业企业、商业街、部分专业展览公司等单位,是中商联首次打造的全国商贸服务业联动的高层次会展节庆活动。“年货节”还得到中国银联、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特别支持
据初步统计,截至目前,“年货节”吸引了全国20多个省市的50多个城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吉林、石家庄、南昌、大连、西安、长沙、宁波、吉林、武汉、银川、济南、太原、合肥、扬州等),50余家地方商协会,以及各地百货商场、商业街、购物中心、超市、酒家酒店、老字号企业参与。
责任编辑:铥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