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万达集团将以环渤海经济区、中部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和东南沿海为重点,并向西北和中部核心城市纵深扩展。还将积极开发旅游地产,打造全新的地产开发模式。
记者:2010年包括万科在内的一些大型地产企业,都加大了商业地产方面的市场开拓力度。万达集团如何看待这一市场现象?
石雪清:随着宏观调控的逐步深入和美元不断地贬值,导致大量热钱会流入商业地产市场这个“价值洼地”,因此加速并刺激了商业地产的发展进程,促使众多以前专注于做住宅的房地产企业也开始进入商业地产开发。
但是,由于这些新进入商业地产领域的房地产开发商只是初步涉足,这些地产企业的能力或者说开发规模,还不足以形成一个商业房地产大发展的势头。
因此,中国商业地产真正实现大发展,呈现群雄逐鹿的状态,应该是在三年之后。因为,万达集团通过多年的商业地产开发经验,发现商业地产比住宅地产复杂得多,有很多产业链的环节。万达经过十一年的稳健发展,才营造了一条成熟的全产业链。虽然万达在发展模式上已经给业界架设了一座桥梁,可以帮助其他企业走得更快,但要实现这一目标至少也得需要三年的时间。所以,三年之后,商业地产大发展或者说风生水起的时代才有可能真正到来。
记者:2008年末到2009年初,万达曾在市场低迷时期在全国大量拿地,而在2010年新政出台后,万达宣布了公司将减少开工面积,不会像以前一样大规模开发。万达为何会进行如此的战略调整?
石雪清:万达集团之所以会调整企业发展策略,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主动响应国家号召;二是担忧热钱等流入中国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使得本就充满“不确定性”的中国经济形势2011年更加复杂。
其实自2008年以来,万达在全国的土地储备已经相当充足,拿地的紧迫性不大,放缓拿地不影响公司未来的发展速度。但公司确实在考虑从加速发展过渡到匀速发展,进一步升级内部经营管理水平。另外,未来万达并不是不拿地了,而是在2011年的开工速度上会放缓,比如本来计划2011年有20个项目开工,现在可能减为18个了。
此外,万达的商业地产之所以发展这么快,核心竞争力在于集中资金的使用。即使国家有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财政手段,也不会影响万达的财务状况,而且万达布局多年的上市准备已经进入国家规定的上市节奏。
记者:如今万达又开始进军旅游地产市场,此举将会给万达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哪些推动作用?
石雪清:自2008年至今,万达已投资近1700亿元于旅游地产,目前已占据旅游地产业近50%的市场份额,在商业地产之外开辟了另一片战场。万达的首个旅游地产项目、投资额高达200亿元的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目前已开始对外预售,预计2011年年底其一期就将对外正式运营。
除此之外,万达集团还将建设武汉中央文化旅游区(拟投资500亿元)、福州琅岐岛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拟投资200亿-300亿元)、武夷山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拟投资30亿元),以及西双版纳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拟投资150亿元)等中国大型旅游地产项目。在旅游地产开发中,万达集团将借鉴自身已经成熟的商业地产模式——“订单模式”,并通过与其他企业联合投资的形式,开启中国旅游地产的新发展道路,并通过旅游地产的开发,成就万达的多元化发展道路。
责任编辑:铥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