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综合超市、百货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各大零售巨头都开始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6年前,奢侈品消费开始在国内兴起,外资大型超市加速扩张,本土零售超市积极尝试跳出竞争激烈的普通超市业态,转战高端精品超市市场。百佳超市的“international”、华润万家超市的“Ole’”、北京华联的“BHG”、和记黄埔的“Taste”、香港的“City Super”以及韩国的“C——mart”等各大零售商纷纷在一线城市争相开店,高端超市的市场大战已经在逐步升温。正在修订的《零售业态分类》国家标准,虽未将精品超市纳入超市细分业态,但其在已有5年的市场培育期和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推动下,一线城市精品超市正成为商家新的竞争热点。
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部分城市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京沪穗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开私家车、住高档小区的人越来越多,此类人群激发了以高端精品超市为代表的新兴业态崛起。对于高端消费者而言,普通的零售大卖场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因为普通卖场的中高档产品种类少、质量不高,而且卖场太大、产品不好找、结账等待时间过长等问题也进一步降低了人们的购物乐趣。精品超市的出现则弥补了这一缺憾。
同时,精品超市具有以下优势。产品很有特色,对高端消费者吸引力较大;精品超市内环境优雅,采购方便,结账不需要排长队,满足高端消费者独享优质服务的心理;消费市场上频频出现的产品质量问题,使高端消费者对购买绿色产品、优质高保障产品的欲望加速提升;无须入场费,对供应商有吸引力,在产品选购上零售商的谈判地位较高;以代理商为主要进货渠道,多数商品自己采购,管理灵活; 产品的毛利率较高。除此之外,精品超市更重要的优势还要体现在服务上。上海、北京不少精品超市,员工可提供英、日、泰等多国语言服务,还提供不限地点不限购物金额的送货服务等。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精品超市还处于市场培育阶段,不过前景不可小觑。为保证在未来几年稳定的占据竞争优势,须基于现今零售行业的竞争格局,根据精品超市市场竞争的优劣趋势,有针对性的制定策略。零售商在精品超市竞争中制胜的关键是形成差异化竞争,保持客流的质和量。
精品超市的经营模式为自购自营,在产品选购和分配上比较灵活,容易形成差异化竞争,其关键在于产品特色和产品结构的合理分布。在零售大卖场中,高端消费者有强烈购买欲望但总难以满意的高端产品,可作为精品超市吸引高端消费者、形成差异化竞争的特色产品。其中洋酒、葡萄酒和咖啡类产品,可作为重点参考对象。保持客流的质和量非常重要。量,是确保在产品毛利率较高的情况下保持高客流量;质,是确保进入精品超市的消费者能带来较高的客单价。
要保证形成差异化竞争,保持客流的质和量,则须不断跟踪和满足高端消费者的需求,这也是在市场培育期间制胜的关键。谁能更精准的了解高端消费者,谁就能在精品超市竞争中出奇制胜。
精品超市的市场培育须与建立信息系统同时展开。对所在商圈的高端消费者进行调研,了解其消费需求,降低开店风险; 建立会员信息系统,基于会员POS数据,跟踪消费者需求; 制定会员消费反馈机制,与消费者形成互动;基于消费者的消费数据,为优质客户制定个性化服务,绑定高质的消费群;采取盘中盘营销模式,有意识的制造口碑,通过核心的优质客户或商圈,带动周边的中盘,从而带动整个市场。
精品超市是零售业态发展细分和消费层次丰富化的必然产物,也是零售市场竞争的下一个重要战地。而谁想在精品超市的市场中占据竞争优势,谁就得更了解高端消费者的需求。
责任编辑:铥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