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零售业并购密集 谨防跃进式发展损害经营

    尽管4月份的天气乍暖还寒,但零售业早已迎来火热并购的“夏天”。


  “他们出价多少,我在这个基础上增加10%,你卖不卖?”这是并购狂人老王常常说起的一句话。最近,老王挖了不少“墙脚”。在双方并购即将敲定的节骨眼上,老王突然杀进去,以高于对手10%的价格拿下目标企业。


   老王原本是某大型零售企业的高管,2008年辞职后被某大佬相中,让他担任旗下零售板块CEO。这位大佬有多个产业,资金充裕,“不差钱”。考虑到零售业稳定的现金流,为了配合其他产业进行资本运作,该大佬打算并购全国大大小小的零售企业,整合到某一品牌旗下,最终运作上市。


   “不论企业大小,只要有愿意出售的,我们就买。”如同打了鸡血一般,在资本的蛊惑下,本属企业战略层面的并购重组,变得如探囊取物般轻巧。


   并购狂人老王只是行业冰山一角。近一个月以来,零售行业此起彼伏的并购案令人眼花缭乱。仅媒体公开的就有,华润万家并购江西洪客隆、海航商业并购梅州乐万家(有消息称深圳新一佳超市也成为其并购对象)、湖南步步高并购成都统一量贩等。


   零售行业并购每年都会发生,为何今年如此密集?在笔者看来,这与中小区域零售企业的生存压力不无关系。人力费用、房租等各项成本不断上升,与此同时激烈的竞争使得零售企业销售额和毛利润同比下降。辛苦运作多年之后,一些中小零售企业家已经萌生退意,“卖身套现”似乎成为区域零售商的不二选择。


   另一方面,一些具有资金实力且善于资本运作的巨头早已摩拳擦掌,随时准备将疲于应对市场竞争的零售企业收入囊中。对他们而言,这是一场丰收的盛宴。


   行业洗牌进行中。然而,这场皆大欢喜的并购“大跃进”需要警惕。“哪怕只有一个门店,我也愿意收购”,并购狂人老王一语道破天机。在资本的推动下,零售企业间的并购早已远离了零售本质,被并购零售企业已沦落为资本运作的道具。


   总结零售行业近年来的并购,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业务整合层面。某零售商为了增厚业绩或者曲线进入某区域从而并购另一零售企业。如沃尔玛并购好又多、华润并购苏果等;另一类是资本整合,并购的目的就是为资本运作而服务的。甚至有些企业是之前从来没有做过零售的“外行”,通过并购某区域零售企业,以此为跳板,图谋整合上市。


   对行业而言,后者更“可怕”。零售业由于具有区域性的特点,两家企业的整合本非易事,而这种一开始就冲着上市圈钱而去的疯狂并购更是难有成效。


   目前,染色馒头、牛肉膏等频频爆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已经令消费者对传统零售商的信心大跌。大型超市在消费者心目中积累起来的安全、放心、平价等美好形象逐步在瓦解。在这种情况下,上市圈钱的冲动使得零售企业所有者再无心思经营实体,零售行业将会变得更糟。


   诚然,零售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支撑,但亦不能本末倒置,经营实业才是零售商应尽的本分。让资本回归资本,让零售回归零售,才能使行业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铥铥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