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铁矿石乱局谁得利?

    今年铁矿石市场有点乱,漫长拉锯战后,矿山大佬走出谈判会议室,宣布未来铁矿石将采用季度定价,接下来,第二季度铁矿石价格上涨10美元/吨,离岸价达到了120美元/吨。

    一个群体跳将出来,手舞足蹈地讲着一个预言,版本不一,但风格相近。让我们回顾一下:高盛预测,2010年铁矿石价格上涨60%;美林更直接,预计铁矿石价格将在2010年翻番,年度价格(基于FOB)达到170美元/吨。

    现实捉弄人,今年铁矿石协议离岸价上涨到140美元,已经疲态尽显。现货价格已经大幅下跌,进入5月份,铁矿石连续下跌将近三个月,现货到岸价为122--123美元/吨。若加上运费,中国现货矿比协议矿低了每吨30美元。

    矿价暴跌,源于中国铁矿石需求减少,6月份我国铁矿石进口量4717万吨,比5月份下降473万吨,已经连续三个月下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盛们预测今年铁矿石价格高涨,理由直接是中国需求旺盛。

    其实,不是投行们不了解今年中国经济将面临调整。个人,比如像我,都已经预测到我国经济增长亟待转变,2月份并据此预计今年下半年,进口矿市场风险较高,现货矿价将低于协议价。英明神武之高盛,怎会不知道,“非不能也,而不为也”,人家是典型“知不道”。

    但,矿企,为了“多收三五斗”,在投行唱高矿价合唱声中,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短期协议矿。当时看来,这是最能掘取消费者剩余价值的定价,一点点的挑逗着钢企的承受能力。

    但现在看,三大矿山转变定价方式,本身受益有限,同样付出了代价。第二季度力拓公司的铁矿石产量下滑2%,这将难以完成2010年的铁矿石6%增产计划,明年公司管理层将面临着董事会的质询。而且,后期矿石企业代价将更大,按照季度矿定价依据现货指数原则,深幅度波动的现货矿已经在120美元左右,第四季度季度矿价将大幅下降。由此看来,铁矿石企业没有从季度矿中获得好处,反而带来生产经营的波动,以及下游钢铁企业的不合作态度。

    钢企没有得利,矿企没有得利,那谁得利了?

    零和博弈,应该有输有赢,但这场赌局,我们同时看到两个输家,令人费解。

    环顾四周,发现黑暗中一道眼光,外表绵羊内在阴冷,这就是投行。尽管高盛们没有预测准矿价,但他们却成功的因矿价方式转变而得利。

    矿石市场早已吸引了国际投行的注意力。矿石的市场规模,仅次于原油,但铁矿石市场的固有特点,令投行无法“下嘴”。

    全球铁矿石供需相对集中。三大矿商控制70%的海运交易量,中日韩等主要消费国严重依赖进口,随着中国矿石需求量增加,中国进口量占世界铁矿石贸易量的75%。另外一个障碍,就是铁矿石供需方们达成的年度协议价格。铁矿石的生产集中、消费集中特点,以及年度协议价格,将投行们严严实实地挡在了门外。

    现在,投行们终于看到猎物间有了分歧,投行们纷纷给矿企献策,于是,年度协议定价的破裂,协议矿周期越来越短,矿企、钢企生产经营环境变的复杂,以前稳定而又安全的交易方式不复存在。

    但另一面,投行们的事业有了突飞猛进地发展,铁矿石金融交易大踏步前进,2009年4月,新加坡交易所推出铁矿石掉期结算合同(SWAP),仅仅一年时间,月交易量已经在200万吨左右,发展势头迅猛。另外,铁矿石金融化开始蔓延,欧洲市场可以出现铁矿石掉期交易。

    在投行看来,铁矿石金融衍生品中,看多、看空哪方得利不重要,最赚钱的将是他们自己。

    投行们,又多了一个和原油媲美的投机市场。(作者为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资深分析师)

 

责任编辑:芯彤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