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我国肉类冷链现状分析

    2010年,英格索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发布了《中国肉类冷链现状报告》。该报告认为,菜市场和农贸市场是市民购买肉类最主要的渠道之一,而通过这两个渠道销售的肉类均难以保证冷链,存在着食品安全隐患。

    报告分析,屠宰企业的猪肉产品共有6个销售渠道,分别是批发市场、商场超市、零售市场、猪肉专营店、外埠市场以及食品加工企业。其中,猪肉批发市场和商场超市是白条猪的主要销售渠道。据了解,在上海市的猪肉供应量中,大型超市约占20%,普通超市约占2%,菜市场和农贸市场约占68%,分割配送点约占10%。

    对比欧盟,我国的肉品冷链覆盖率有着很大的差距。欧盟的现代化超市和大卖场的销售额约占肉类销售总额的65%,肉类连锁专卖店和一般肉店约占25%,其余10%为直接供应宾馆和餐厅。其肉类生产商通过建立配送中心和销售网络,使近90%的肉品通过冷链进入到各个销售终端。

    在冷链运输方面,目前我国冷藏保温汽车约有3万辆,仅为美国的1/7,日本的1/4。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左右,而美国占到了0.8--1%,英国为2.5--2.8%,德国为2--3%。

    在冷库贮藏方面,我国肉类规模以上加工企业4000个以上,冷库1万余座。肉类冷库占我国冷库总量的一半以上,到2008年肉类冷库容量已经达到700万吨。但我国肉类冷库大部分集中在山东和河南,分布不均匀。

    肉类的低温零售方面,主要有超市和门店两种方式。大型超市一般有冷链相关的管理政策。在收货方面,肉品可以送货到门店也可以送货到配送中心。但一般门店都是在环境温度下卸货,对于肉品品质有一定影响。

责任编辑:芯彤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