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物流业的急起直追,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水城绍兴,河网如织,湖泊似星,拥有大运河的"黄金水道",但却没有真正的内河港口,现代物流业尤其是大宗物资的物流一直难以形成气候。物流业的滞后导致制造业成本高企,这个素以五金制造业名动天下的城市,近年来却出现企业“外流”的现象。
众多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绍兴的传统产业结构已亟待优化升级。为此,绍兴市提出了“使物流业成为推动绍兴经济转型与发展新动力与增长点”的宏伟目标。
改变“有水无港”的局面,依托港口建设现代物流网络节点,是绍兴打造现代物流体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当地许多企业家的梦想。
12月26日上午,由绍兴民营钢贸企业独家投巨资20亿建造的绍兴港现代物流园正式动工,这标志着绍兴唯一的内河港口正式兴建。
这一被列为省、市“十二五”规划的重点项目,寄托着政府及企业的做大做强现代物流业的殷切期望。
一个制造业大市,如何借助现代物流突破自身发展的瓶颈?物流园区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与转型又会起到什么样的关键作用?绍兴港现代物流园的建设或许能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作为制造业大市,绍兴的伞业、轴承、五金、灶具,在国内外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一个传统的工业城市,物流的重要性已经关系到每家企业、每个工业区的生存与发展。
以钢铁物流为例,绍兴的制造产业无一例外都要消费钢材,年需钢材500万吨,“整个浙江省每消费8吨钢材就有1吨出自绍兴”。浙江鼎嘉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余伟国告诉本报记者说。“如果这些产业的年均增速为20%的话,对钢铁的需求量将年增15%--20%。这是一个庞大的市场。”
不过,用钢量如此巨大的绍兴,多年来却一直被用钢成本困扰。
绍兴钢材流入的特点是:所有的流入钢材一般是先经水路运至杭州后,再通过陆路运抵绍兴,这样就相当于“拐了个弯”,每吨钢材的成本要增加50--100元。如果从上海甚至江苏等地的钢材运送到绍兴,则成本增加更多为150--200元/吨。
一个制造业大市,如何借助现代物流突破自身发展的瓶颈?物流园区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与转型中又会起到什么样的关键作用?绍兴港现代物流园的建设或许能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这百元左右的成本却关系到绍兴传统制造业的“命运”。
据本报记者调查,绍兴不少五金企业的产品主要出口海外,但产品价格低,利润非常微薄,一个产品只有几毛钱甚至几分钱的利润。这些企业均是用钢大户,七成以上的钢材都需要从外地采购,钢材进货成本增加50--100元(每吨,下同)。与其他地区的同类型企业相比,价格优势荡然无存。例如,生产同样的一件小产品,杭州企业生产的总成本可能要10元钱,而绍兴因为钢材价格更高一些,总成本则要11元,甚至更多。有部分绍兴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考虑“外迁”。
因为用钢成本的居高不下,近年来对绍兴产业的影响已经有所显现。
为什么绍兴的钢材要在周边城市“拐弯”后再流入呢?
国内钢铁行业知名咨询机构Mysteel在绍兴调研后发现:当地原有的传统钢材市场的份额在缩小,主要原因是本地钢材货源在价格方面没有优势,不仅库存量少,而且出货速度也慢。用户处于成本方面的考虑,一般都希望与杭州、上海等地贸易商联系采购。
与此同时,当地尽管钢材整体需求量较大,但却都以个体采购为主,由于企业过于分散,个体采购量必然有限,规模采购效应难以发挥,采购成本必然会高。
更大的原因还在于,尽管作为工业城市绍兴的大宗物资物流需求很大,然而,直至今日,绍兴还没有发展起与工业相适应的物流服务,许多物流企业还停留在很初级的阶段。
“企业做不大的关键是缺乏现代物流网络节点。”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汪鸣告诉本报记者说。绍兴乃至浙江省都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节点,形成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格局已经迫在眉睫。
Mysteel常务副总裁宋天祥在对当地调研后说,物流园区已成为必不可少的区域发展基建设施。绍兴市依托当地的制造业及天然的水道区位优势,布局现代物流园区已经势在必行。通过对物流资源进行统一规划,通过多元化的服务手段,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才能为当地各个产业的发展创造便利条件。
作为绍兴最早的一家从事钢材贸易的企业——浙江鼎嘉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余伟国等人很早就看中了绍兴物流市场存在的问题,也发现了商机。
余伟国多年来十分渴望绍兴有一个象样的钢材物流市场。“但梦想了8年也没有实现”,余伟国说,“绍兴没有港口(物流节点)就很难形成真正的钢材市场”。
让当地企业尴尬的是:水城绍兴,河网密布,拥有大运河的“黄金水道”,却没有真正的内河港口。没有港口也就没有现代物流网络节点,绍兴天然的水道资源就难以整合。以钢材市场为例,钢材运输成本大,公路铁路运输又十分紧张,若能利用绍兴天然的河道优势,运输成本则只需公路铁路的三分之一。
杭甬运河的通航给余伟国带来了启发。
2010年8月,绍兴港项目公开拍卖,余伟国决定,投资建设绍兴港,打造包括钢铁物流基地在内的绍兴现代物流园。由民营企业独家投资建造港口,这在浙江尚属首次,全国也十分罕见,足见当地政府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决心。
他将项目“落子”于越城区东湖镇东部的窑湾江深水河段旁,紧邻杭甬运河和长泗江航道,水运可直达宁波、杭州、上海等内河系统,并紧靠绍兴市区南北交通要道越东路、萧甬铁路绍兴货运东站、杭甬高速、绍诸高速、杭金衢高速等,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
余伟国的“落子”无疑将开启绍兴物流发展的新“棋局”。“以往绍兴发展滞后关键是缺乏现代化的物流平台和网络节点,导致资源无法整合,运输难以协同,致使成本很高。绍兴市交通局一位港航专家表示。绍兴港建成后,将成为绍兴通向世界的口岸和绍兴水陆交通的枢纽。“港口物流园区就是一个现代化的物流网络节点,将有利于资源整合,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我们测算了一下,如果依托港口直接在绍兴设立钢材物流基地,通过水路将钢材运送到物流中心,然后直接供应给企业,至少让企业减少每吨百元左右的用钢成本,一年下来,可以减少成本几个亿。”余伟国说。
这是因为绍兴港建成后,企业就可最大限度地利用港口在货源集中和运输便利上的交通枢纽优势,并与物流园区在码头作业、多式联运、仓储加工、中转配送、展示交易、物流金融、电子商务、商住配套、物流信息、分拨分销十大方面的综合服务功能相结合,以便实现运输协同、资源整合、信息化共享等,从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进而增强整个地区产业发展的竞争力。
据介绍,园区总体规划用地1460亩,其中一期占地面积475亩,投资约5亿元人民币,预计于2011年底建成并投入运营。二期项目预计用地900亩,投资15亿元,计划于2015年完工。一期项目包括“两基地两区块一中心”,即钢铁物流基地、石化物流基地、集装箱物流区、综合物流区和商住配套中心。
绍兴市交通局负责人告诉记者,绍兴港现代物流园是第一个真正能使杭甬运河发挥作用的项目,它能聚集百舸千舟,使绍兴内河真正成为“黄金水道”,向“江河海联运时代”迈进。
在发挥现代物流网络节点的作用之外,绍兴港及绍兴港现代物流园还被赋予了更大的期望。
李先生是绍兴齐贤镇一家钢材市场的贸易商。他回忆说,过去几年得益于轻纺市场、钢材市场等蓬勃发展,绍兴物流业发展较早。甚至杭州的很多物流也转到了绍兴,可以说,绍兴当时是浙北地区物流的一个重要地区。
可没想到几年后的情形却相反了。如今,杭州不仅诞生出了令绍兴人都羡慕的“传化”物流,而且绍兴30%的物流都要输入杭州。为什么绍兴的土壤上长不出“巨人型”物流企业?许多人都在深思。
绍兴市运管处货管科科长宣东华说,绍兴物流业起步不算晚,但一度面临物流资源被瓜分、重商轻流的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困扰。直到今天,还是有不少人认为,绍兴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利于发展物流。
“长此以往不但增加企业经营成本,而且绍兴每年的物流产值正在被杭州、宁波、温州几个“杭州湾老大哥”的物流企业所分食。”绍兴市商务局一位负责人同样说。
事实上,绍兴区位优势明显,发展物流的条件优越。“我们在综合分析后发现,其实,绍兴发展物流业很有优势。”宣东华表示,义乌、苏州、昆山等城市与绍兴处于几乎同等的环境,但这些城市的物流产业发展很不错,说明绍兴物流业大有可为。面临几个“杭州湾老大哥”的竞争压力,绍兴物流亟待发力。
绍兴因其产业发展的特点,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性的重要产业发展基地和制造中心。
借此重要的发展机遇,也对绍兴物流产业园的建设及钢铁物流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绍兴港也将承载更为重大的使命和更凝重的内涵,“成为浙东南乃至杭州湾地区大宗物资尤其是钢铁物流的发展新高地”成为了余伟国等企业人士乃至当地政府的梦想。
据测算,包括绍兴在内的整个浙东南地区钢材市场年需求量达300万--400万吨。这些地区约70%的钢材在杭州和宁波钢材市场采购。而随着绍兴当地物流园区的兴建和运作,上述局面会逐渐被改变。
以钢铁、石化等大宗商品贸易产业为例,余伟国谈到,“在绍兴建设现代物流园区,将给绍兴这些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变化。”
“首先是一种“地位”上的变化。”原来绍兴的大宗商品贸易长期以来处于经销末端,大宗商品物流也以小规模快进快出为主,而建立港口及物流园区后,凭借资源整合、规模优势、运输协同等优势,绍兴就能在浙江省东南部产生更多的辐射力。
对于绍兴物流的未来发展,汪鸣说,“绍兴港现代物流园的建设,既可有效承接临近的上海洋山港、宁波港等大型港口的辐射,同时又可以更好地消化和转运上海洋山港、宁波港的货物,为这两个大港的提升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这意味着绍兴不但将逐步改变本地物流市场遭到蚕食的局面,而且还将参与到杭州湾大市场的竞争中去。
责任编辑:芯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