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历来被认为是影响钢价的众多重要因素之一。
2003年3、4月,上海地区螺纹钢库存量直落到9万吨后,市场立即作出反应,钢价直涨到4000多元。后因相关部门干预,钢价回落到2000多元。在以后几年里,上海地区库存量一直在三四十万吨左右。库存量的浮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钢价,但令人费解的是,去年11月至今年4月份,上海地区螺纹钢库存量长期创出七八十万吨的新高,钢价却一路上扬逼近5000大关。由此看来,“高库存必然影响钢价”的说法并不一定正确。
高库存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新情况,笔者认为,以下因素使近年来库存高成为必然。
钢厂产能释放因素。在全国钢产量一亿多吨时,上海螺纹钢二三十万吨的库存量就不算低了。如果今年产量达到6.6亿吨,该有多少库存才算不超高呢?
钢贸商队伍扩大因素。在2004年,上海地区钢贸商已经拥有6000多家,2009年上海工商局统计钢贸商已达到12100多家。行业队伍扩大了一倍,流通量增大了,库存量该增加多少呢?
进货渠道多元化因素。自前几年推出电子盘市场后,部分钢贸商改变传统单一到钢厂进货的做法,利用电子盘套保套利也能进货。特别是去年3月份期钢问世后,钢贸商进货途径就更多了。目前,上海的钢材交易市场多元化,电子盘远期合约交易和期钢市场也有交割的需求,该备多少库存应对呢?
兴办钢市热潮因素。据业内人士称,近两年上海钢贸商在全国各地兴办钢市,特别在长三角兴办了上百个现货钢材市场,每个钢市都有库存的需求,而且这些钢市的根都在上海,上海交通又很便利,有很多钢材都是由上海转发出去的,这又需要增加多少库存准备呢?
行业资金实力因素。近几年,上海钢贸商通过自身努力,拓宽了融资渠道,建立了众多融资担保公司,使得整个行业“不差钱”。钢贸商手中资金充裕,就会多备货,即便“差钱”的,在进货时也无需担心资金问题,专门从事“托盘”的公司可在签约后给予填资进货,这些都导致库存升高。
质押资源增多因素。银行、担保公司、典当、小额贷款等机构的存在,拓宽了钢贸商的融资渠道,使得资金周转更为灵便,随之被质押的资源也会增多。一般来说,在质押时,资源估价只是现价的六至七折,此外还需有20%的押金。即便如此,钢贸商为了运作方便,十分愿意参加各种有附加条件的质押担保,只要适合企业运作就行。质押资源多了,现货库存也相应增加。
综上可以看出库存增量的原因,因此库存量长期居高只是一种见怪不怪的常态。
责任编辑:芯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