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改规字[2006]1456号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有关厅、局,相关企业:
 
交通运输“十一五”发展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专项规划之一,是自治区“十一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指导交通运输的发展,加快交通现代化建设,统筹规划交通领域的重大建设布局,按照自治区政府的要求,我委编制完成了《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十一五”发展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〇六年八月十八日
 
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交通运输发展现状
 
“十五”期间,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加快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自治区交通建设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交通状况明显改善,运输市场进一步发展,运输能力有了大幅提高,有效地缓解了交通运输对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不适应状况,为全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做出了较大贡献。
 
(一)“十五”期间交通运输发展取得的成就
 
1.交通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运输能力显著提高
 
“十五”期间,自治区以前所未有的投资力度和建设速度,实现了交通基础设施总量的快速增长,路网规模继续扩大,运输能力显著提高。到2005年底全区铁路总里程达到7934公里,比“九五”末增加755公里;全区公路总里程达到7.9万公里,新增1.17万公里,已初步形成西起巴彦浩特东至海拉尔的区内东西大通道,全区实现了全部旗县通油路,100%的乡镇(苏木)、90%的行政村(嘎查)通公路;全区民用机场达到9个,增加2个。目前,全区铁路运营里程达到6410公里,全区汽车站场达到380个,营运线路7400条,民航共开通经营航线45条,通航城市30多个。2005年全区货物发送量达到7.8亿吨,比“九五”末增长75%;旅客发送量3.14亿人,比“九五”末增长34%。
 
2.交通基础设施技术等级显著提高
 
“十五”以来,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技术等级明显提高。铁路复线里程达到1216公里,电气化线路里程达到289公里;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已建成通车1001公里,一级公路达到2139公里,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比重由2000年的5.2%提高到14.6%;全区9个民用机场中呼和浩特机场飞行区等级达到4D级,包头和海拉尔机杨达到4C级。
 
3.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市场融资步伐加快
 
“十五”期间交通建设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97亿元,是“九五”期间投资的3倍多,年均投资增长率超过30%。 “十五”以来,大力引进区内外各类建设法人实体,通过收购、合资、BOT等形式加快自治区交通发展建设,五年累计投资130亿元。同时,国家和自治区也加大了重点公路、农村公路和民航支线机场的投资力度,形成了“国家投资、地方筹资、银行贷款、民营企业投资、引进利用外资”的全社会、全方位合力办交通的建设格局。先后建成了满洲里、二连口岸站场扩能改造、准格尔—东胜一期、锡林浩特—桑根达赉—正兰旗等铁路项目,麻黄沟—乌海—包头、呼和浩特—老爷庙、包头—东胜—苏家河畔高速、省际通道白音查干—阿荣旗一级等公路项目以及乌海和满洲里支线机场。
 
4.交通管理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自治区境内铁路局撤消了所有铁路分局,并将所属学校、医院移交地方管理,逐步实施主辅分离;2003年国家民航总局将自治区境内7个机场全部下放地方,自治区组建了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公司,对区内机场实行企业化管理,实现了民航机场的政企分开;2004年,自治区成立了高等级公路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对区内高等级公路进行建设经营管理。民航机场公司和高等级公路公司的组建,使以“政企分开”为核心的交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迈出了重大步伐。
 
(二)交通运输发展存在的问题
 
“十五”期间,虽然自治区交通建设和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与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全国及其他地区相比,由于基础差,发展相对滞后,交通基础设施仍然是薄弱环节,总量不足依然是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1.交通设施密度小,等级偏低
 
自治区交通现状与全国的差距仍然较大。到2005年底,我区铁路、公路网密度和百万平方公里拥有的机场数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5%、33%、49%,交通设施总量仍然不足。自治区境内铁路仅有大准线一条电气化铁路,除京包、包兰线和滨洲线部分为复线外,其余都是单线,线路整体技术标准低、设备老化;公路等级偏低,高级、次高级路面仅占公路总里程的38%,较全国低8个百分点;现有机场等级低,呼和浩特机场在全国省会机场处于较低水平,其余大多数机场为3C—4C级。
 
2.部分交通设施建设投资渠道少,筹资难
 
我区位于国土面积大,且处于国家路网的边缘,建设任务十分艰巨,地方财政困难,政府配套资金匮乏;交通流量偏小,项目招商引资难度较大,特别是一些公益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渠道单一,筹资难仍是制约自治区交通建设的主要矛盾。
 
3.铁路运输通道不畅,综合运输网络尚未形成
 
我区资源丰富,煤炭等大部分能矿资源需通过铁路运输,铁路通道输送能力紧张,特别是深入能矿产地的铁路支线少,配套设施不完善,影响了我区以煤炭为主的资源开发规模和速度。,自治区规划的“三横九纵十二出口”公路建设布局还没有形成,对外出口、地区间的通道数量少、等级低,没有形成合理的公路网络。运输车辆不能合理地选择最佳运输线路和运输方式,从而对运输质量和效率产生一定影响。
 
4.行业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化需求
 
铁路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步伐缓慢,未能实现政企分开;公路建设的市场化程度低,大部分公路建设没有实行真正意义上的项目法人责任制,直接融资受到影响;民航机场虽然按企业化进行经营管理,但由于我区大多数机场航空客运量较小,机场自我生存及发展能力较低。
 
二、交通运输发展的环境和需求预测
 
(一)交通运输发展的宏观环境
 
1.西部大开发等战略的实施将继续为我区交通事业带来发展机遇
 
“十一五”时期,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家将继续出台扶持政策,加大投资力度,支持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的发展,加快西部地区的通道建设和农村公路建设;同时,国家又开始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战略,并在积极制定实施包括我区东五盟市在内的东北地区交通发展规划和战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这些政策的实施,必将有力地推动自治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将有力促进交通运输的发展
 
“十一五”期间,自治区将按照和谐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快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区经济将继续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自治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将保持在13%以上。随着自治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资源转化和输出能力将越来越大;同时,经济增长会带动社会和个人收入的增长,人们的出行将更加频繁,这必将推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要求交通运输提供更快捷、高效和安全的服务,同时也将为交通发展提供物质供应和资金保障。
 
3.改革开放的深化将对交通运输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
 
“十一五”期间自治区将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主动拓展与俄、蒙合作的空间,以大型企业为主导,通过境外的并购及投资,引导区内外优势企业进入俄、蒙市场,并积极合作开发利用俄、蒙两国的矿产资源。对外开放的扩大将使国内外、区内外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地区间的人员、货物交流更加频繁,从而带动客货运量的增长,并对我区对外通道建设提出了更快、更高的要求。同时,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放开基础设施建设准入市场,这将进一步调动全社会建设和经营交通的积极性,开创交通大发展的新局面。
 
4.我区特有的资源优势为交通建设加快发展提供了支撑
 
我区与八个省区毗邻,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东西协作将进一步加强,而我区经济与内地省区有较强的互补性。近年来,以能源为主的资源需求旺盛,我区丰富的资源优势日益显现,煤炭、油气、有色金属等各类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步伐加快。同时,自治区将重点开发以草原、沙漠、森林、冰雪、温泉、口岸等为主要内容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资源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对交通运输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反过来也为交通运输提供了巨大的运量保证。
 
5.自治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将为交通运输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按照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自治区将继续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步伐,工业将重点发展六大产业,到2010年,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3180亿元,年均增长18%;城镇化水平达到56%。工业化进程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将对交通运输产生更大的需求,使客货运输结构和布局产生新的变化,对运输资源的合理配置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即要求提供安全、及时、快捷、方便的运输服务和集中化、专业化的运输,从而推动交通运输的进一步发展。
 
(二)交通运输需求分析及运量预测
 
“十一五”时期,运输市场竞争机制进一步形成,不同运输方式、不同运输行业之间在竞争的运输市场中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将继续发生变化,并日趋合理。同时,自治区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工业生产结构由资源密集、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型转化,产品高附加值趋势越来越明显,对客货运输的要求将更侧重于迅速、方便、安全、舒适等运输质量的提高。
 
货运需求持续高增长。长期以来,我区煤炭、金属矿、石油、钢铁、建材等能源原材料运输占货运总量的较大部分,产业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将使这部分货物运输量的内部结构发生变化,但能源、钢铁、建材等用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扩大,将会有较大的增长。货运需求中高附加值产品、特种货物以及鲜活农副产品总量不多,但增幅较大。因此,货运需求总量仍会有较大增加。
 
客运需求呈较高的增长速度。随着自治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将持续得到改善,人们出行次数会显著增加,旅游度假等因私出行比重将明显增加,客运需求比较旺盛。同时,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将向城镇集中,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使区域之间、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人员往来更加频繁,客运需求由此增加并将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
 
按照自治区中远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结合自治区经济发展和客货运输市场分析,根据2001—2005年客货运输完成情况,经测算确定“十一五”期间我区运量弹性系数采用0.9左右。
 
预计到2010年,全区客运量为5.5亿人,年均增长11.8%,其中铁路4500万人,公路5亿人,民航200万人;旅客周转量为520亿人公里,年均增长11.6%,其中铁路180亿人公里,公路315亿人公里,民航25亿人公里。全区货运量为14.5亿吨,年均增长13.2%,其中铁路4.5亿吨,公路10亿吨,民航2万吨;货物周转量为3270亿吨公里,年均增长11.2%,其中铁路2600亿吨公里,公路670亿吨公里。
 
三、交通运输发展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发展的总体思路
 
“十一五”期间,我区交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开放为保障,以协调发展为立足点,继续加大投入,全面提高运输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综合运输通道建设,加快新农村交通设施建设,改善区域交通,逐步完善交通运输市场体系,初步形成铁路、公路、民航等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综合运输网络和运输市场体系,交通运输总体能力、市场化进程和服务质量基本满足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发展的基本原则
 
1.坚持统筹规划的原则。以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为指导,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注重不同运输方式间的衔接,促进铁路、公路、民航的协调发展。
 
2.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从满足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高起点规划交通发展和重点建设布局。
 
3.坚持重点推进原则。结合自治区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产业化等发展战略,重视大城市、开发区和产业基地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4.坚持协调发展的原则。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因地制宜,要重视区域间、城乡间的不平衡,加强土地、环境和生态保护,注重协调发展。
 
(三)发展的总体目标
 
到2010年,全区铁路总里程达到11000公里以上,其中复线里程2100公里,电气化线路里程1800公里;全区公路总里程达到8.9万公里,高速公路达到2500公里,一级公路达到3500公里,高级、次高级路面达到5万公里,自治区首府至盟市以高速和一级公路连通,盟市至旗县基本以二级公路连通,乡镇(苏木)通油路,行政村通公路;区内民航机场达到14个;全区货物发送量达到14.5亿吨,旅客发送量达到5.5亿人。
 
四、交通发展建设重点
 
按照交通运输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十一五”期间自治区交通发展要以铁路和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统筹规划、扩大网络、完善布局、提高等级,进一步加快运输通道建设,继续构建“贯通区内、畅通三北、联通俄蒙”的交通运输格局,基本建成能够满足自治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一)铁路
 
“十一五”期间,铁路建设要以自治区东西大通道、出区通道、口岸通道、煤运通道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新线建设和既有线电气化扩能改造力度,建成能够基本满足区内资源开发和对外贸易发展的铁路运输网络及出区、达海通道。
 
1.加大对既有铁路干线和枢纽扩能改造力度,不断提高列车运行速度和铁路输送能力。对大包线、包兰线、集二线、滨洲线等进行提速改造,提高国铁干线的客货运输速度;对京包、包兰、集二、京通、集通等线进行电气化改造,全面提高铁路的运输能力;对滨洲、大齐、新包神、大准、白阿、通霍、叶赤线等增建复线或扩能改造,解决通道能力不畅问题;对包头、集宁、通辽枢纽进行扩能改造,解决枢纽能力不足问题。
 
2.加快新线建设,构建自治区铁路东西大通道。重点建设东胜—乌海、伊敏—伊尔施、锡林浩特—白音华—霍林河—乌兰浩特、通辽—乌兰浩特等铁路,初步形成由西至东的自治区铁路运输通道,提高铁路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
 
3.加强出区通道、口岸通道、煤运通道建设,尽快适应自治区经济快速发展对铁路运输的需要。建设临河—策克、包兰线—甘其毛道、白云鄂博—满都拉、阿尔山—乔巴山、满洲里—伊尔施、海拉尔—黑山头、莫尔道嘎—室韦等铁路,增加我区与蒙古和俄罗斯的铁路连接通道;加强满洲里、二连、策克等铁路口岸站场建设,扩大口岸过货能力,为实现我区向北开放创造条件;建设呼和浩特—准格尔、集宁—张家口、准格尔—朔州、赤峰—大板—白音华、正蓝旗—丰宁、西乌旗—阜新等铁路,形成自治区煤炭运输和出区下海的新通道。
 
“十一五”期间,铁路建设共需投资500亿元,新增铁路3560公里,新增电气化铁路1500公里。
 
(二)公路
 
“十一五”期间,要按照自治区 “三横九纵十二出口”的总体布局,围绕区内通道、出口通道、口岸通道、新农村公路、国边防公路及运输站场加快建设,全面提高路网密度和等级,基本建成自治区干线公路网络及与周边省区快速直达的公路运输通道,初步形成与自治区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其他运输方式相协调的公路运输系统。
 
1.完善国道主干线和省际通道建设, 全面贯通区内主通道。重点建设横线中绥满国道主干线301线牙克石—甘南段高速公路,国道110线呼和浩特和临河绕城高速公路,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主的西起阿左旗东至满洲里的主横线,全面畅通自治区东西部的公路大通道;建成国道111线赤峰—通辽高速,国道109线东胜—大饭铺、棋盘井—察汗淖高速公路,基本形成以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构成的西起乌海东至额尔古纳的自治区第二横线。
 
2.加大出区通道和路网改造力度,形成自治区通往“三北”的运输通道。进一步加强盟市出区公路通道建设,在重点区域初步形成路网通道。建成国道302线乌兰浩特—白城、国道303线通辽—双辽、省道205线赤峰—朝阳、国道208线赛汉塔拉—白音查干—丰镇、国道109线大饭铺—十七沟、国道207线桑根达赉—三号地、阿左旗—银川等一级以上出口公路,打通所有盟市至“三北”的运输通道。同时,以改造、完善国省干线为主,重点建设省道203线乌兰浩特—阿尔山、国道303线天山—通辽、国道111线巴彦胡硕—舍佰吐、省道207线赛汗塔拉—新宝力格等区内路网改造项目,完善区域内部路网结构。
 
3.加快口岸公路建设,连通对外公路通道。在二连、满洲里口岸通道建成一级公路的同时,重点建设策克、甘其毛道、满都拉、珠恩嘎达布其等口岸二级公路和部分口岸界桥,形成联通俄蒙的公路通道。
 
4.大力推进新农村公路建设。以通乡油路和行政村“通达”工程为重点,全面提高农村公路等级和通达深度。重点建设国家和自治区规划的通乡油路和行政村通路工程,建设总规模为3.5万公里,其中通乡油路13000公里,到2010年基本实现全区乡镇、苏木通油路和行政村通公路(其中,50%的行政村通油路)的建设目标。
 
5.加强公路站场和国边防公路建设。继续完善自治区公路主枢纽建设,建成呼和浩特公路主枢纽,陆续开工建设包头、赤峰、通辽、海拉尔、临河等公路枢纽工程。根据需要适时对重点旗县经济运输站场进行改扩建,适应区域物流发展的要求。继续加强国边防公路建设步伐,重点实施边防连队与边境旗、县、乡镇连通的公路项目。
 
“十一五”期间,公路建设共需投资1200亿元,新增高等级公路里程9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500公里。
 
(三)民航
 
“十一五”期间,民航机场建设要以建立内蒙古区域支线航空运输网络为目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旅游、口岸和通用航空的需要,进一步完善机场建设布局,提高现有机场综合配套能力,初步形成以呼和浩特机场为中心,覆盖华北、西北、东北的支线航空网络。
 
1.强化地区枢纽机场。将呼和浩特机场建成地区枢纽机场,“十一五”期间完成呼和浩特机场扩建,使其飞行区等级达到4E级,成为首都国际机场的主备降场。逐步开通呼和浩特机场与全国各大枢纽机场以及全国干线机场的航线。
 
2.完善地区性干线机场。“十一五”期间对包头机场和海拉尔机场进行扩建,使两机场飞行区等级达到4D级并具备一定干线机场功能。
 
3.加快发展支线机场。进一步完善现有支线机场综合配套能力,规划布局一批新建支线机场项目。“十一五”期间对乌兰浩特机场飞行区、锡林浩特机场航站区进行扩建;建成鄂尔多斯机场、阿尔山机场、二连浩特机场,迁建赤峰机场,适时开工建设巴彦淖尔、额济纳旗机场。
 
“十一五”期间,民航机场建设共需投资20亿元,新增机场5个。
 
五、交通运输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促进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要树立综合交通发展观,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通过不同运输方式的快速、协调发展,提高综合运输能力,发挥投资的整体效益;二是要认真做好交通运输与城乡发展和地区发展的衔接,使交通的发展在城乡间和地区间相协调;三是要积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尽可能减轻交通建设对资源、生态、环境的影响。合理使用土地资源,尽量少占耕地。对建设项目要实行环境影响和水土保持评价制度,采取环境、土地保护整治措施,使交通运输发展与国土资源的保护治理相互协调。
 
(二)深化交通管理体制改革
 
进一步加快和深化交通管理体制改革,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铁路方面,要改变目前“政企不分、网运一体、高度集权”的体制,建设项目要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尽快开放铁路运输服务市场,实现“网运分离”,逐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府监管机制、企业激励机制、自我发展机制。公路方面,要进一步推进公司化改革步伐,努力培育交通建设经营法人主体,同时积极推进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管养分离,提高公路的使用寿命和通行能力。民航方面,通过引进国内外大型机场和航空公司对我区现有机场公司实行联合重组,提高机场管理水平,不断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机场经济效益。对新建机场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管理,不断探讨新形势下机场经营管理的最佳模式。
 
(三)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投融资体制改革精神,合理确定公益性和经营性交通基础设施。属公益性的,要进一步加大政府投资力度,通过争取国家投资和自治区各级政府出资来加快建设;属经营性的,要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鼓励和引导各类投资主体采取多种方式进入交通运输领域,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同时要采用转让经营权、收费权作为筹集资金的重要手段,尽快盘活存量资产;通过扩大利用外资和银行贷款规模、发行企业债券、股票上市融资等多方式、多渠道、宽领域筹集交通建设资金。
 
(四)创造良好的交通发展环境
 
积极贯彻执行国家和自治区制订的西部开发和加快公路发展有关政策,尽快制订出台加快铁路建设和经营的优惠政策,结合支线航空试点工作,出台配套政策,为交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自治区各有关部门要依法行政,加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在项目的前期工作、建设实施和经营发展等方面提供优质快捷服务,为交通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大新闻舆论宣传力度,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理解并亲身感受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从而支持并帮助交通建设与发展,形成全社会支持交通建设的良好氛围。
 
(五)保障交通规划实施
 
交通运输中长期发展规划是政府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交通运输建设质量、提高运输效率和效益的重要措施,是实现交通运输发展战略目标的关键之一。规划一经确定,各级政府和交通部门都要自觉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要以中长期规划为指导制定年度计划,把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衔接好,通过年度计划的实施,逐步实现中长期规划确定的战略目标。在具体项目的组织上要加强前期工作,搞好项目储备,提高前期工作质量,为年度计划和规划的实施创造条件。
 
资料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网站
转载时间:2013年06月20日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