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张文杰]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主要问题

2009年年初,受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委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进行了“汽车零部件行业基本状况及产品研发能力状况调查”。调查以发放综合问卷和技术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范围为汽车零部件各专业领域的重点生产企业,以及发动机、变速器、车桥、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等五大总成及其零部件的主要生产企业。其中综合问卷共发放522份,回收148份;技术问卷共发放119份,回收43份。以下论述基于本次问卷调查的结果,并结合了对部分整车及零部件企业的走访和调研。

 

()缺乏系统性规划

 

  我们目前尚缺乏对汽车零部件产业转型、升级方向和政策措施的系统性规划。

 

  1994年和2004年的汽车产业政策都述及汽车零部件发展问题,《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更是对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的研发、自主化和产业化、对零部件企业的兼并重组及对零部件产品出口等内容反复提及,但这还不够,我们还缺乏对汽车零部件产业转型和升级的进程进行系统性的战略设计和政策设计,包括战略目标、实施步骤、标准法规、政策措施等。

 

  我们要将汽车零部件真正当作一个产业来考虑,不仅关注配套市场,还要关注售后市场;不仅关注国内市场,还要关注出口市场;不仅关注高技术零部件,还要关注各不同技术层次的零部件,使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转型和升级具有明确的方向性。

 

()核心技术缺乏是制约发展的瓶颈

 

  近来的一些情况表明,我国汽车零部件产品在高端技术领域与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并未随着我国汽车产业规模的持续增长而逐渐缩小,反而有扩大的趋势。这主要表现在:外商投资企业在汽车关键零部件配套上,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牢牢占领着市场竞争的制高点,中国汽车零部件厂商在核心技术上对外商的依赖程度相当高。在2007年我国汽车电喷系统、发动机管理系统(EMS)ABS、微电机、安全气囊产量中,外资企业所占比例分别为100%、100%、91%、97%和69%。

 

  核心技术缺乏也是制约零部件产业自身发展的瓶颈。在全国上规模的50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中,目前有1200多家是外商投资企业,且外商独资、控股的趋势愈加明显。

 

()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是薄弱环节

 

  本次调查,对“制约企业提高产品开发能力的主要因素”的调查结果尤其值得关注。

 

  在调查中,共列举了13项因素,包括:人力资源、资金资源、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技术资源、产学研合作资源、政府及行业支持、企业管理水平、企业文化和激励机制、缺乏相应的战略规划、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企业产品市场份额不够大、合资外方不积极、配套整车厂不积极、日益严格的法律法规等。调查结果显示,人力资源因素是制约企业提高产品开发能力的第一重要因素,其次是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技术资源,资金资源也是比较重要的因素之一。

 

  此外,调查中关于“目前企业最需要的产品开发能力”的调查结果也揭示了一些重要问题。调查结果显示,除了有42.7%的企业认为“完整过程新产品开发”为最需要的产品开发能力外,合计有超过50%的企业认为,国产化产品制造过程开发、逆向开发、适应性开发等3项为最需要的产品开发能力。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目前整车企业对零部件企业产品开发能力的要求还停留在较低层次上;第二,自主品牌整车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将对零部件产业提高自主研发能力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整零关系”状况影响了竞争力的提高

 

  目前,零部件产业的散乱及创新能力的薄弱,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与整车企业之间在供货情况、交易方式、功能分担等方面相互关系的影响。

 

  根据本次调查统计结果及企业调研,我们可以对“整零关系”状况对零部件产业竞争力的负面影响作如下分析:

 

  第一,地方保护作用于“整零关系”,客观上加剧了散乱状况。

 

  第二,与整车企业供货关系不稳定,使零部件企业不愿意进行产品研发。

 

  第三,投资回报无保证,使零部件企业不敢进行产品研发。调查结果显示,在整车与零部件企业的定价协议中,竟有25%的情况完全不考虑这些投资的回收,再加上与整车厂供货关系不稳定,使得零部件企业不敢在研发上投入过多的资金和精力。

 

()产业集群创新能力不足,低水平竞争问题突出

 

  我国已基本形成东北、京津、华中、西南、长三角、珠三角等六大零部件产业集群,但我国的零部件产业集群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很多突出问题:

 

  第一,“散、乱、小”的情况比较普遍。全国汽车厂家为了就近配套,纷纷成立工业园区,往往一个县城内生产同一个汽车零部件的厂家就有数十家,形成“散、乱、小”的状况。

 

  第二,缺少实力强大的关键零部件龙头企业。2007年我国最大的零部件企业万向集团营业收入为408亿元人民币,而世界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博世集团2007年的销售收入为362亿美元,两者之间差距巨大。

 

  第三,仍处在利用低成本优势阶段,创新能力不足。

 

()零部件出口和国际化面临诸多挑战

 

  据本次调查统计,目前尚无产品出口的企业中,有84.2%的零部件企业在今后5年内有出口产品的计划;关于其他的国际化举措,有44.12%的企业有技术输出的考虑,有26.47%的企业有在海外建厂或进行海外收购的考虑。

 

  调查数据表明,23.2%的被调查企业在通过自己的销售渠道进行出口,产品出口实力有所提高。但关于出口产品加工情况和出口主要障碍的调查结果,还反映出我国汽车零部件产品出口和国际化面临很多挑战:

 

  第一,出口产品材料本地化问题值得关注。无论来料加工还是来件加工,都将增大产品材料成本,因此出口产品材料本地化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出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

 

  第二,出口产品附加值低的状况没有改变。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的出口主要基于要素成本优势,出口的零部件产品中,多数为铝车轮、水箱、玻璃、电线束等附加值低、高资源消耗型产品。

 

第三,企业对汽车产品出口中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近来,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与外国公司在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诉讼事件增多,但从被调查企业对零部件出口主要障碍的看法来看,这一问题没有引起企业的足够重视。

 

 

责任编辑:紫藤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修班
  • 第二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师资研修班

    (2021年05月30日--06月04日)

  • 日本物流与供应链20讲(2020年第一期)

    (2020年11月21日始)

  • 北京秦藤物流沙龙
  • 关于发起举办“北京秦藤中日物流沙龙”的通告
  • 中日物流论坛
  • 中日商贸往来与物流体系建设研讨会

    (2016年03月27日)

  • 中日经贸关系发展与自贸区建设研讨会

    (2014年01月18日)

  • 中日经济往来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3年04月02日)

  • 中日经济交流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2年05月12日)

  • 中日冷链物流论坛
  • 第二届中日冷链物流国际论坛(2021)

         ---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10月29日--31日)

  • 第一届中日冷链物流发展国际论坛

         ---农产品 · 食品冷链物流与生活品质

    (2019年07月06--07日)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论坛
  • 第一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国际论坛

           ---供应链研究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2021年04月16--18日)

  • 中日农产品流通论坛
  • 第一届中日农产品流通国际论坛(2021)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08月00--0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