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19日举办的第二届(2009)海峡物流论坛上,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汪鸣作为主题论坛的演讲嘉宾,做了《海西区域物流系统建设思路及政策问题》的专题演讲。
海西区域物流系统的基本框架提出
汪鸣指出,我国《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关于物流业的布局构想里,九大物流区域其中之一就是以厦门为中心的东南沿海物流区域。物流节点城市分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和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其中全国性和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是由国家确定的。厦门是全国性的物流节点城市,而福州是区域性的物流节点城市。物流节点在初期的确存在一定的先天优势,但发展中的竞争必然存在,是依托优势的错位竞争和发展。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提出,福建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承接台湾现代服务业转移,依托中心城市、产业集聚区、货物集散地、交通枢纽和港口资源,建设福州、厦门、泉州等物流节点和一批现代物流中心。依托临港工业和台资企业集中区,合作建设物流配送或专业配送中心。依托保税港区、保税物流园区,建设连接海峡两岸的现代物流中心。
汪鸣表示,区域物流中心是城市物流功能概念,不是单一物流项目(物流园区)概念,单纯的脱离区域、城市经济发展环境的物流中心项目是不能成立的,因此,必须按照城市的区域地位和竞争性进行物流项目的建设。
他指出海西区域物流系统的基本框架构成,即以全国性物流节点厦门为核心,以区域性物流节点福州为支点,辐射福建海西地区其他城市,并以台湾相关物流节点为合作伙伴,构建具有支持产业布局、经济合作和物流一体化运作的物流系统。厦门为海西物流业的枢纽。
海西区域物流系统建设思路
“一些具有较好经济发展基础、地理区位优势明显的中心城市,可以通过物流服务系统营造良好的制造业、流通业发展环境与条件,成为海西区域产业组织中心。”关于如何建设海西区域物流系统这一问题,汪鸣表示,伴随制造业和流通业的发展而培育具有规模的物流产业,成为区域物流组织中心,双中心的共同作用,最终使城市经济获得新的增长点而得到快速发展。
在记者问及海西区域物流系统建设有何新思路时,汪鸣表示,“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需多方多途径进行系统建设。”
要做好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必须在城市的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具有国内、国际影响力和规模的产业)上做文章,是为物流积聚与辐射效应的形成提供经济支撑,是产业链组织和供应链管理与服务的中心。此外,围绕产业配套,与海西地区形成产业组织与分工,为物流网络系统的建设奠定基础。
基础设施保障的建设。一是搭建物流发展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平台,创造物流发展的设施环境与条件。具有地理区位优势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要建设区域物流中心,具有良好的运输枢纽条件,但不一定是运输与物流的组织与服务中心。由于区域性中心城市具备提供产业布局和服务业支持联动发展条件,要通过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建设,形成物流基础设施系统,并通过物流中心的建设,延伸交通基础设施(高速公路、铁路)的功能,构成物流基础设施平台,营造具有区域辐射能力的物流服务环境。二是推进物流的信息化,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调动和协调信息化相关的部门、企业的积极性,建设物流信息平台,为物流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创造信息环境。三是形成支持物流业发展、具有高度开放性、为区域物流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的产业政策环境平台。从区域的角度和构建物流骨干网络系统的高度,制定规划和相关政策,支持物流中心的建设和发展。
服务业的发展。要按照区域性物流组织、管理的需要,建设强大的物流服务系统支撑环境与条件,其中包括区域性中心城市—周边城市的综合运输服务系统;各类物流、运输场站设施构成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区域物流服务系统;运输服务及代理、第三方物流、金融保险服务等组成的区域物流服务系统;由政府职能部门的行业监管与物流行业协会的行业自律形成的物流市场监管服务体系。
注重创新发展,包括理念创新、模式创新、体制创新、业态创新。要用新的理念开发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特别是从经济的角度推进发展,而非就物流论物流;要通过市场机制和适合区域性中心城市资源禀赋条件、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市优势的发展模式创新,推动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发展;要用新的体制在制度和政策机制上保证区域性物流中心发展所需要的环境的建设;要创新物流发展的产业形态,特别是具有城市经济、产业布局与物流联动,制造业、流通业与物流联动,国内物流服务企业联动的产业形态的发展。
多项联动 共推区域发展
“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发展要注重城市之间的联动,制造业、流通业与物流联动,物流服务企业联动。”汪鸣认为,只有多项联动,才能共同推进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发展。
首先是城市之间联动。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区位、产业基础优势,利用物流中心形成的服务条件与环境,形成区域性中心城市与海西其他城市之间在经济发展、产业布局、物流服务方面的相互促进局面,寻求为海西地区提供物流服务的途径与方式,实现城市之间的联动发展,推进区域物流中心的形成和发展。
其次,制造业、流通业与物流联动。通过流程再造和管理提升,提高产业发展能力,形成物流与既有相关产业的互动发展;利用良好的物流环境,促进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布局与发展,形成物流与增量产业的互动发展,培育具有规模效应的物流需求,推进区域物流中心的建设。
最后,物流服务企业间的联动。通过具有区域服务能力的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合作,推动区域性物流组织与服务的发育,推进区域物流中心的建设。
责任编辑:博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