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国家之间、区域之间、城市之间、企业之间的合作日益加强,在这些合作中,大量的物资和信息在频繁地交换和转移,供应链把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及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结构,为了使这个结构得以顺畅地运行,建立社会化的区域物流中心是必不可少的。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程的加快,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西部地区将更加开放。这为西部地区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创造了宽松的外部环境,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党中央审视度势、总揽全局,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重大决策。
新疆由于独特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在西部大开发中有着特殊的战略地位,是西部大开发的重中之重。在西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中,乌鲁木齐起着区域城市物流中心的作用,是地区市场中的中心,是商品流通中心和金融中心。如果要顺利地实现发展战略重点西移,加速区域市场向国内统一市场的发展,必须在西北区域市场和西南区域市场的基础上先融合成西部大区域市场,使西部经济带转化为大区域市场。要完成这种融合和转化,就一定要在培育西部大区域市场过程中发展相应的物流中心体系。乌鲁木齐既然已经是西北区域市场的物流中心,在西部大区域市场的形成中,会逐步成为大区域市场的物流中心。
1、 区域性物流中心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
近代到现代在商品经济发展中流通中心的形成,是伴随着国内统一市场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变化和发展为逐步构成完整成熟体系的,即在社会分工,特别是地区分工的拓展和深入中,地区间的商品联系经常化和稳定化,商品流通、货币流通和信用关系不断地突破原来已经达到的空间局限,开拓和扩大市场,因而日使市场由地方小市场发展为地区市场,进而发展为区域市场到国内统一市场,再进入世界市场。在这个市场空间发育的过程中,形成范围大小、层次高低不同的市场空间所构成的市场空间体系。每个市场空间都有它的流通中心,作为该市场内部集散的枢纽并与其他市场连接的集结点。这就说明,流通中心的饿形成离不开这个城市所在的地域,必须在这个市场空间范围内的商品供求、货币乃至资金的供求达到一定的规模,需要有这样的城市来作为本城市以外整个区域内不同市场之间供求关系相互衔接的中心,同时,也需要它作为本区域市场的供给或需求的主要集结点而与其他市场空间发生市场关系,组织本区域对外商品、货币乃至资金的流通,而这个城市的自身条件又必须能够承担起组织本区域内外商品流通的任务,这时它才能成为流通中心。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多功能、高层次、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综合物流中心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日本的和平岛物流园区、阪神商业综合物流园区、荷兰鹿特丹物流园区以及遍布美国大城市群的配送中心都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其中日本的东京、阪神和京都三大经济圈的物流总量占日本全国物流量的比重长期保持在44%以上,不仅对日本经济发挥了支持作用,使日本能够充当东亚经济的生产总值中枢,还优化了该地区的物流结构,繁荣和完善了市场体系,提高城市经济档次,并带动运输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增加税收。
2、 物流中心在区域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物流中心在整个区域经济活动总所起的作用主要有:
(1) 商品周转中心的作用
(2) 商品分拣中心的作用
(3) 商品保管中心的作用
(4) 商品在库管理中心的作用
(5) 流通加工中心的作用
(6) 物流中心的集约作用
(7) 物流中心的有效衔接作用
(8) 物流中心对联合运输的支撑和扩展作用
(9) 物流中心对提高物流水平的作用
(10) 物流中心对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
(11) 形成规模经济效益的作用。
3、 我国物流中心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物流业仍然是相对分散的,涉及到铁道部、交通部、民航局、国内贸易部、外经贸部、经贸委等部门。由于体制没有理顺,各部门之间分工又有交叉,造成了物流行业管理中存在的条块分割、重复建设等问题。
物流中心的建设比较滞后,特别是没有形成物流中心的社会化,没有按照社会发展的要求进行物流中心的统一规划,使物流中心的建设分散、重复。另外,物流中心的功能单一,管理落后,难以起到网络结点的作用。物流中心的规模、服务范围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未来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中心将成为发展趋势,同时,也将形成区域性布局的发展趋势。这种布局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流通领域的物流走向合理化,影响制造商和各级供货商的销售体制和物流布局的调整。
加快物流中心建设,是提高物流综合效益的核心。由于我国目前物流作业的分散性及物流服务的各个环节的相互脱离,所以整合物流资源,使之发挥系统性功能,已成为物流业发展的趋势。
4、 乌鲁木齐区域物流中心研究
4.1 乌鲁木齐市作为西部物流中心的定性和定位
内陆地带,包括中部地带的市场至今还不是国内统一市场所形成的区域市场,而是依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形成的经济地带,因而三大地带之间并没有形成国内统一市场和所需要的社会分工。东部地带是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中部地带是商品经济有所发展的地区,但还没有完全商品化;西部地带商品经济发展的水平较低,特别是边陲和交通闭塞的地区。因此,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地带之间虽然有一定的商品供求和资金供求,但不是在地区社会分工为主的基础上所发生的供求关系,而是经济发展不平衡条件下不利于中部,特别是西部的供求关系。在供给方面,在工业总产值中,东部1995年占66.0%,同年,中部占23.8%,西部占10.2%。中西部的资源东流,资金也有这种倾向。西部拥有70%的国土面积,拥有全国22%的耕地和89%的草原,但农业的投资在全国农业投资中的比重,“八五”期间仅为24.6%,而东部为41.5%,中部为28.2%。在居民收入方面,中西部远远落后于东部,1994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东部和西部之比为1.41:1;而农民的收入东部和西部之比为2.8:1。这种不平衡使不同地带间的国民收入发生很大的转移。东部输出工业品,尤其是轻工业品;输入则以农产品和矿产原料为多。西部则相反,自然扩大了东西部两大地带之间的差距,而不是在分工协作中缩小差距。
为此,要使中西部地带和东部地带的关系协调,缩小差距,就一定要创造条件,促使三大经济地带发育成三大地域市场,促使三大经济地带中的流通中心成为三大区域市场的流通中心并联结成有机的体系,以便能够在全国范围的社会分工的基础上融合成国内统一市场。为了促成三大经济地带转化为三大区域市场,一定要大力强化原来在各经济地带内已经初步形成的区域市场。如东部以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域为主的华南地域市场,以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为主的华南区域市场,以渤海圈经济区域为主的华北和东北沿海地区的区域市场等等,这些区域市场至今由经济水平相近而地理上又连成一片的行政省区所组成。为此,经济地带要转化为大区域市场不是有关省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市场的联合,而是经济地带内区域市场进一步的融合,是相关的区域市场内流通中心体系进一步结合成大区域市场的流通中心体系。
4.2 乌鲁木齐市建立物流中心的可行性分析
(1) 乌鲁木齐具有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城市的基础条件
乌鲁木齐市是新疆的首府,我国大西北的重要门户,在整个新疆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乌鲁木齐是全区的最重要的工业基地,是西北地区的重要商贸中心,全区交通运输的总枢纽及全区的金融中心。乌鲁木齐市位于欧亚大陆腹地,地处天山山脉之北,天山西段与东段的结合部,准葛尔盆地南缘的中点,东西最长处约190公里,南北最宽处约120公里,是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内陆城市,也是我国的边疆城市之一。它西出中亚,东联内地,是我国西北边陲的战略要地,是联结天山南北的交汇点,沟通东西方的国际大通道上的重要节点城市。
乌鲁木齐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拥有数量可观的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山区有繁茂的饿天然森林和阿00多万亩草场,广阔的冲积草原上有90多万亩耕地和大量可开发的土地,具有发展农牧业生产的良好条件。地下矿藏以煤为主,储量约100亿吨,保有储量占全疆保有储量的24.9%。现已探明乌鲁木齐除煤外,还有油页岩、石棉、芒硝、岩盐、水泥用石灰岩等29种矿。另外,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得天独厚。乌鲁木齐市四周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东有高山、冰川、雪原;南有森林、草原、瀑布;西有戈壁、草原;被有沙漠瀚海景观,在此可领略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手工艺品及名、优、特产驰名中外,乌鲁木齐是旅游、度假、观光的好地方,这也是发展经济、吸引国外投资的有利条件。
乌鲁木齐不仅可以依靠自己及其周围的农业、工业、科技的优势在西北区域市场上发挥核心作用,而且可以辐射到整个西部乃至全国许多地方,还可以强化与西南区域市场的交流,并且吸引更多的西南区域市场的商品通过这里中转出口,乌鲁木齐可以象它在西北区域市场一样,在西部大区域市场的形成中成为对外供求关系的集结点和运转的枢纽。
(2) 良好的交通运输网现状
1) 公路
乌鲁木齐有13条干线公路,其中国道3条,即上海至伊宁,横贯中国东西连接沿海与西北的312国道;阿勒泰至巴仑台的216国道,乌鲁木齐至红其拉甫口岸的314国道;另外有省道10条,构成了乌鲁木齐的公路主干道骨架和境内纵向交错的公路网。
2) 铁路
乌鲁木齐位于兰新铁路、南疆铁路、北疆铁路的交汇处,是连通中国江苏连云港至荷兰鹿特丹第二欧亚大陆桥的门户大站,乌鲁木齐目前每日有9对客车、1对国际客车及18地直通货车到发。乌鲁木齐办理货运铁路车站的有乌鲁木齐站、乌北站、文光站和而宫站。其中乌鲁木齐站是乌鲁木齐铁路枢纽客货运装四项业务俱全的一等站;乌北站是矿区各支线、小黄山支线的汇合点,是二等站,有30多条专用线,是自治区大宗物资仓库集中地;文光货运站是配合兰新复线的通车而新建的一个货运站,今后将把乌鲁木齐货场逐步向文光站转移,乌北站承担不了的货物也分流到文观战;二宫站目前仅承担鲜活易腐货物的到发,设有一个货场。
3) 航空
乌鲁木齐现开通国内航线33条,国际航线5条,区内航线12条。乌鲁木齐机场已完成改扩建,以适应航空事业发展的需要。
4) 管道
乌鲁木齐共有3条输油管道。其中,乌鲁木齐王家沟至克拉玛依管道2条,分别长295.42公里和293.408公里,输油能力分别达到300万吨/年和400万吨/年,乌鲁木齐王家沟至乌鲁木齐石油化工总厂管道1条,长31.558公里,输油能力250万吨/年。另外,乌鲁木齐有一条从吐哈油田至乌鲁木齐的天然气管道,年输送能力6亿立方米。
目前,乌鲁木齐市的交通运输正在快速发展之中,正在形成一个民航、铁路、公路、管道竞相发展的立体交通网络,连结国内国际,四面八方,为全市、全疆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3) 对外贸易引起的物流量
城市之间由于经济发展促成物流量的急剧增加,是建立物流中心的基本条件之一。足够的物流量,就可以大规模地实现城市之间小编组、快速直达货车或班车的开通,就可以不再采用必须经过编组、凑整的传统铁路运输方式。新疆地处亚欧大陆中、古丝绸之路要冲,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脊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8个国家接壤,与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伊朗等国邻近,是通向中亚、西亚、南亚、北非乃至欧洲的捷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疆对外开放的新起点,使新疆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向世界打开了大门,随着对外开放进程的不断发展,新疆与周边国家及邻近诸国在政治、经济、贸易、科技、教育、新闻、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日益扩大和加强,对外经济贸易迅速发展。由于对外贸易的饿不断发展,引发了越来越多的物流量。
综上分析,乌鲁木齐已经具备了作为西北地区乃至整个西部物流中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4.3 乌鲁木齐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
乌鲁木齐具有成长为西北地区重要物流中心城市的有利条件,但是也存在着种种挑战,面临的问题也较为突出。这就是的乌鲁木齐建设现代物流中心的任务十分艰巨,同时又十分紧迫。
(1) 物流增长低于经济增长,与经济腹地的经济联系减弱。
(2) 现代综合物流体系尚未形成。
(3) 物流体制还不能适应现代物流中心城市的要求。
(4) 大陆桥综合运输体系不完善。
(5) 流通加工环节薄弱。
(6) 物流中心建设落后。
4.4 建设乌鲁木齐区域物流中心应加强的工作
为了使乌鲁木齐得以尽快承担起西部大区域市场物流中心的轴心重任,需要努力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加强新疆综合物流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首先,坚持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物流成本和提供社会化服务为根本目的,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加快对物流管理观念的转变和管理体制的改革,改变物流过程各环节相互脱节的局面,使物流业的发展在整体上有较大的突破;其次,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从体制、机制、制度和政策上为综合性物流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再次,应当根据新疆的地域特点、生产与贸易流通格局规划新疆物流系统的合理布局,将乌鲁木齐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战略重点,同时加强各主要口岸的物流设施建设,建成强有力的物流支撑系统。
(2) 继续大力发展交通事业。
(3) 利用地理和区位优势,大力强化与西南区域市场的商品联系,发展物流交流,发挥中转作用。
(4) 加快现代物流中心的规划建设。首先,应当依托新疆现有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充分利用开发区已有的经济与市场环境,通过综合物流规划,加强物流中心的重点建设;其次,应当围绕物流中心的功能与发展要求,完善配套体系,加强中心城市的综合运输建设。应以乌鲁木齐为重点进行现代物流中心的饿建设,同时加强各口岸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以新亚欧大陆桥运输体系将乌鲁木齐中心城市与各口岸联系起来,形成一个覆盖全疆,通过口岸辐射各个贸易方向的综合物流系统。
(5) 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加强对外开放力度,与对内开放相辅相成。
(6) 大力加强批发贸易组织和贸易组织的建设,其中特别要注重批发交易市场和现代化大
批发商业、外贸和其他流通组织的建设。这就要改变一些城市对流通中心的建设侧重于零售服务业,特别是众多的百货大楼、购物中心、宾馆、娱乐场所而忽视批发贸易的专业组织、交易组织(特别四枢纽性的大贸易组织和批发交易组织、期货交易所乃至证券交易组织)的建设。
(7) 加强体制改革,特别是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政企分开。
(8) 积极引进人才,注重中高级人才的培养。
根据以上的论述,得出以下结论: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中心、中国西北边陲,其蕴藏的巨大经济潜力为其建设国际区域物流中心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条件。国际区域物流中心的社会经济环境和社会技术环境,以及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的实施,为乌鲁木齐建设国家区域物流中心提供了极好的发展机遇。而乌鲁木齐区域物流中心的建设必将有力的促进新疆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有力的推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责任编辑:紫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