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陈文玲]多层面打造现代港口核心竞争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来到这里,参加中宣部、全总、交通部、中共山东省委和青岛市委联合举办的“青岛港科学发展模式高层研讨会”。

 

胡锦涛总书记625日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指出:“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也有不少不利因素,关键看我们工作做得怎么样。”胡总书记还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始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物质基础。”

 

“五一”之前,由新华社组织,我们一起到青岛港进行了深入的学习调研,听取了青岛港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传的介绍,也观看了青岛港的发展纪实短片,我感到特别振奋、深受震撼。我曾经到国际国内的很多知名港口了解物流模式和管理绩效,感觉青岛港科学发展的成功经验非常独特,值得全国国有企业学习和借鉴,可谓名副其实科学发展的国企旗帜、国际强港。

 

面对挑战和机遇,青岛港的发展历程充分说明青岛港抓住了关键,抓住了发展这个第一要义,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极大地释放了人的原动力,创造了令人振奋的业绩。青岛港的经验确实很全面,闪光点也很多,就像大珠小珠落玉盘,有闪光的任务、闪光的语言、闪光的事迹、闪光的思路、闪光的理念,我曾经到香港港口考察,也到过世界上其他一些现代港口,青岛港丝毫不亚于世界上最先进的港口。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港口非常传统、非常落后、也非常弱小。中国的对外贸易,过去主要是通过香港这个港口中转,香港连续十几年一直位于世界集装箱吞吐量的第一位。世界吞吐量亿吨级的大港口,当时中国是一个都没有。经过改革开放二十九年的历程,中国现在已经有六个港口跃居世界港口前十位,青岛港也在其中,我觉得这是改革开放了不起的成就。

 

青岛港之所以形成现代港口的核心竞争力,归根结底是有一位好的带头人,有一个好的班子,有一支好的队伍,有一套好的管理,有一股拼搏向上的精神。青岛港的发展,既是我国港口发展的缩影,也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见证。我认为,创造出青岛港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动力源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现代流通创造港口核心竞争力。我觉得青岛港与众不同的是,在二十九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现代流通能力,提高流通速度,降低流通成本,以推进现代物流为主题,来打造无缝链接、一单到底、多式联运、信息化引领的新的现代流通方式。通过这种现代流通方式的推进,使青岛港真正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大港。

 

在青岛港的事迹中,创造了“零极限”、“零缝隙”、“零缺陷”、“零制约”、“零时间签证”,这么多的“零”,是什么概念呢?就是以最快的流通速度来实现物流效率的最大化。最大限度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当时我在香港港口考察的时候,也很感慨,香港的港口占地面积比国内很多大港口的占地面积都小,但她的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十几年世界第一,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她的流通速度快,流通效率高,流通成本低,吸引了众多的客户。现在青岛港也吸引了众多的客户,就是因为流通越来越“无缝隙”或者说“零缝隙”。港口的物流流程设计越来越“零缺陷”,让客户等待的时间越来越达到“零时间”,在整个流通过程中实现“零制约”,因此就可以把流通成本降低到“零极限”。

 

这个“零”,就是现代流通创造的现代港口核心竞争力。青岛港外贸吞吐量多年保持全国沿海港口第二位,进口铁矿石吞吐量居世界港口第一位,进口原油吞吐量居全国沿海港口第一位。没有现代流通的推进,这几乎都是不可能的。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决定一个国家、一个区域、一个企业,特别是港口企业的竞争力是什么?是现代流通能力。不是传统的装卸量,而是货物的通过量,物流的流量和生成量,是流通速度、流通效率和流通成本。今后港口的竞争,竞争的是物流的生成量,没有物可流,港口这个载体就不复存在。或者说就是存在了,也没有多大用处。因此,谁能创造客户,谁能创造物流的最大的流量、最快的流速、最低的成本和最高的效益,谁能最大限度地使物流生成量向自己的港口集中或者集聚,谁的港口就有竞争力。

 

第二,现代管理创造港口核心竞争力。青岛港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与青岛港利用现代管理手段,不断提升港口经营水平密不可分。自青岛1892年建港到2001年吞吐量超过1亿吨,用了109年的时间;而从2001年的1亿吨到2006年超过2亿吨,仅用了5年的时间。青岛港提高管理水平不是从近几年开始的,从改革开放以来就把提高管理水平作为建设现代港口的重要措施。十几年来,他们坚持瞄准世界港口发展的前沿水平,科学准确把握国际航运业的发展趋势,先后实施了“四大发展战略”。他们在全国沿海港口中率先通过了安全、质量、环境三大管理体系认证,推行国际管理标准,规范港口管理。十几年来,青岛港筹资100多亿元,建成投产了六大工程八大码头,进行了上百项重大技术改造。由一个百年老港区扩大到三个现代化的新港区,引领了中国港口发展的方向,被世界港口大会认定为“二十一世纪的希望之港”。青岛港在现代管理方面,创造了很多经验,比如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码头工艺,最早建成大陆沿海港口规模最大的EDI中心,建成世界一流的中央控制调度室、世界一流的现代物流信息中心,“五大核心货种”全面实现了中央控制系统调度指挥。把计算机软件开发从专家手中“解放”出来,成为员工新式武器,近年来开发软件成果3000多项。“用鼠标革了铁锨的命”。比如节能降耗的经验,工人创造的工程管理、技术创新方面的经验等等,现代管理使港口从传统走向现代。现代管理是港口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现代理念创造港口核心竞争力。现代港口需要以现代理念去指导发展。比如说第一个理念,现代港口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核心业务的理念。作为国有企业,作为一个大企业,剥离那些非主流业务,非核心业务,使我们具有某个产品、某个业务、某个项目、某个环节或某个方面的核心竞争力,这一理念,是青岛港制胜的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青岛港明确主流业务,明确核心业务,把这些业务打造成精品,没有某些方面的放弃,就没有另一方面的收获。第二个理念,追求效率的理念,用数字思维挑战模拟观念,通过“快、新、高”(快节奏、新流程、高科技)实现飞跃。全集团练出“绝活儿”1500多项,创出行业、全国、世界纪录700多项,现场人员都手握秒表挖潜力,开启了“秒的时代”。集装箱装卸“振超效率”6次打破世界纪录,不仅把桥吊每小时装卸87.67自然箱的纪录提高到96自然箱,而且每个集装箱电能消耗由2.78度降为2.26度,降低18.7 %。铁矿石卸船“孙波效率”6次打破世界纪录,矿石单吨电耗下降4.1%。纸浆作业12次打破世界纪录,作业效率是日本港口的2.5倍,而且单吨电能消耗下降15%。使我没想到的是青岛港这种“秒时代”的理念,就是现代企业的效率精神。青岛港的现场工作人员都是手握秒表计算时间,一个工人的“秒时代”从36秒降到33秒,一年就是多通过上万辆铁矿石车,这就是青岛港快速流通的基础。第三个理念,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特别是履行企业环境责任、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一理念。青岛港实施蓝天、碧水、绿地“三大工程”,高标准打造环境友好型港口。青岛港投资3000余万元,建设了煤、矿防尘系统,加强粉尘污染防治,空中不见黑烟和粉尘。为防止船舶垃圾入海,对停泊在锚地的船舶配有专业垃圾船接收,对靠岸船舶设专车每天接收。每年耗资60万元,设5条专船配专人打捞海上漂浮物。保障了海域清澈洁净。实施绿地工程,港口绿化面积达100多万平方米。年年对码头道路库场、机械设备、绿化美化亮化等全面整改。如今的青岛港,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变成了大花园。环境保护是要有责任意识的,是需要长期行动的才能产生的累积效应,破坏容易治理难,如果每个企业都能像青岛港一样履行自己的环境责任,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才能落到实处。

 

第四,现代人才创造港口核心竞争力。现代人才是一个动态的理念,或者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青岛港不仅把管理层变成专业化、现代化的管理人才,而且把技术工人变成现代化的技术工人,把农民工变成现代港口工人。从初中以下文化水平人数占全港总人数的77%到现在高级工、高级技师占技术工人总数的76%,这个过程就是培养现代人才的过程。特别令我感动的是青岛港招收的7300多名农民工,他们专门出台18项农民工优惠政策,提出让农民工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目前已有一大批农民工经过培训成为业务骨干,每个行业、专业工种都有数十名工人的领军人物。

 

农民工是我们新时代经济建设中的工人阶级的主体。不仅是港口,包括矿山、建筑、森林、冶金等很多行业,现在的工人主体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那种在城市出生、城市生长的工人,而是来自于农村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出来的农民工。尽管我们现在叫他们农民工,但是可以断定,今后很多行业的工人主体,就是他们。因此,如何把一批又一批流动的人变成企业的人力资本、技术骨干、管理骨干,这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在青岛港,有一个广大职工耳熟能详、非常醒目的口号是:工人伟大,劳动光荣。我觉得现在商品经济时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叫响这个口号的企业并不多。不管是在什么时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是工人伟大,仍然是劳动光荣。当然这种劳动,包括以体力劳动为支付方式的劳动,也包括以脑力劳动为支付方式的劳动。两种劳动共同构成了我们在新时代的劳动精神、时代精神。因此,我觉得青岛港的经验确实很全面、很典型,不仅有“振超精神”、还有一种非常震撼人心的“时代精神”,可以叫“青岛港精神”,这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在国际上地位提高以后,一个大国变为一个强国所需要的中国的“企业精神”。

 

下面,我想谈几点希望和建议:

 

我确实感到青岛港取得了非常重大的成就和突破,但是作为一个国际化的港口,我们面临的竞争和压力还是相当大的。进一步提升港口的管理水平,创造港口新的竞争优势,这个任务还是很艰巨的。

 

从我们周边国家的港口来看,都瞄准中国的港口,争夺中国已经形成的物流量,集装箱的箱源,展开新一轮港口之间的竞争。包括韩国的釜山港、日本的东京港、横滨港、新加坡港,还有菲律宾的一些港口。这些港口的主要竞争对手就是中国的港口。因为亚洲在世界制造业转移和要素重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新的产业链,新的产业链就是世界的制造业加速向中国、向印度、向越南这样的新兴国家转移,特别是向中国。中国从1978年进出口贸易总量206亿美元上升到去年的1.76万亿美元,我们从在世界上的第32位上升到去年的第3位。我国已经成为一个贸易大国。因为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使中国的国际贸易包括进口、出口生成了巨大的物流量,这些物流量需要国际航运中心,有90%以上的国际贸易都是通过海运来完成的。因此港口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这个重要来自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来自中国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张。因此在这一轮的竞争中,各国都把争夺中国的集装箱、物流量作为竞争的重点。比如说韩国釜山港就由一个一般的港口晋升为国家级的港务管理局,在港务局揭牌的时候,韩国总统卢武铉亲自到场揭幕。充分证明了政府高层对港口建设的重视。其他国家港口也是这样,争取从中国来的集装箱的中转量,成为一个主要的经营目标。我们国内现在的港口,包括上海港、深圳港,物流的生成量基本是一次性的,不管我们是来自于内地还是来自于周边。但是像新加坡港,像釜山港,他们物流的中转量40%都来自于中国。中国的集装箱要在那中转,深圳的中转量大概也就7%。我在调查中问青岛港一位负责人,他说青岛港中转量也不到10%。因此,创造港口的凝聚力、吸引力和辐射力,使流通速度更快,流通更加便利,流通成本更低,这是我们今后面临周边国家港口竞争的一个必然选择。

 

从我们国家的港口发展来看,国务院已经通过了关于港口的发展规划。这个发展规划是把全国港口划分成五个港口群,包括长三角港口群、珠三角港口群、环渤海港口群、东南沿海港口群和西南沿海港口群。问题是我们的五大港口群,每个港口是一个独立运作的系统,它没有关联也没有整合。我们港口发展很快,我们已经迅速形成了港口的存量,但是我们港口的整合、港口整体竞争力的提高,现在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比如说环渤海港口群有青岛港、天津港、大连港、烟台港,再小有营口港、旅顺港、秦皇岛、黄骅港等。天津、大连的物流规划我都参加过专家评审,青岛、天津、大连都把自己定位为环渤海的国际航运中心,或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到底谁是中心?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天津滨海新区的指导性文件,天津滨海新区的定位是北方经济中心,是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国际分拨配送中心、国际加工中心,上海浦东和洋山港的定位也是这几个定位。从这个沿海看,所有的港口,特别是大港口,都是国际航运中心,那么这些大港口如何整合,真正使中国成为国际化的最有竞争力的港口群,我觉得这是摆在我们所有港口面前的一个重大的课题。当然,这个课题不可能靠青岛港一个港口能够实现的,需要从国家层面,从区域协调发展的层面,从物流资源整合的层面,从提高经济运行的层面,应该考虑这样的问题。

 

从我们现代的流通方式来看,我觉得青岛港已经创造了“1>2”、“1>5”、“1>8”乃至“1>10”的效率,这是在不同工作环节、工作层面创造出的效率,我想,现在流通应该能创造更高的效率,可能是“1>10”,也可能是“1>100”。以资本流通为例,美国的资本是高速流通的,它的资本市场非常发达,而且美国的社会形成了一种超前消费、借贷消费,以消费拉动型的经济,所以它的资本始终是在流动,也就是它社会的资本总周转量,2000年的数字就达到了78次,就是它的社会总资本一年要流动78次,这是什么概念呢?就是一块钱可以转78圈,可以用作78次使用。所以,我们同样一个港口,同样的面积,同样的装备,流通的速度决定了港口的效率,决定了港口的效益和港口的潜力。我觉得港口要进一步研究,如何与多种物流方式、多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包括铁路的、陆路的、水路的,各种运输方式如何衔接才能顺畅地到达青岛港,使它能够做到无缝链接,使它最大限度减少装卸、搬倒次数,也就是说一单到底、不搬倒行不行?我发现青岛港已经在做这个工作,和海关及有关部门把关口前移,一直到制造业工厂。但是我们的流通流程能不能再造,包括海关的监管,进出港速度能不能再提高。再一个问题,现在我们在加快流通速度、提高效率方面,还有进出口贸易管理方面有很多新的措施,比如说青岛有现代物流园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青岛这几种特殊功能区都有。我们港口怎么与这些特殊经济功能区进一步打破行政障碍,使它以港口为中心,以港口为主体,以港口为载体,快速组织这些商品的流转和货物的流转。现代物流园区实际上也是为了提高流通速度。再比如说,现在国家确定了一些地方区港联动,青岛港也是。区港联动就是使港口逐步转移向自由贸易区,使港口与区域贸易、区域发展成为一体,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第三代港口。在第三代港口这个目标上青岛港能不能先行一步?同时青岛港能不能创造第四代港口,包括流程设计、速度、质量、效益、临港产业的发展,包括我们这五种特殊功能区的整合。当然这不是一个港口能做得了的。但是在青岛港这样具备条件的企业,能否允许他们先行先试?使之成为未来青岛市提升竞争力的最重要的环节和切入点。

 

青岛港发展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非常令人振奋。但是我们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面临着重大的机遇,需要我们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把青岛港建成国际化的一流港口,或者说我们超过国际一流水平,再造青岛港的辉煌业绩!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博禅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修班
  • 第二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师资研修班

    (2021年05月30日--06月04日)

  • 日本物流与供应链20讲(2020年第一期)

    (2020年11月21日始)

  • 北京秦藤物流沙龙
  • 关于发起举办“北京秦藤中日物流沙龙”的通告
  • 中日物流论坛
  • 中日商贸往来与物流体系建设研讨会

    (2016年03月27日)

  • 中日经贸关系发展与自贸区建设研讨会

    (2014年01月18日)

  • 中日经济往来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3年04月02日)

  • 中日经济交流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2年05月12日)

  • 中日冷链物流论坛
  • 第二届中日冷链物流国际论坛(2021)

         ---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10月29日--31日)

  • 第一届中日冷链物流发展国际论坛

         ---农产品 · 食品冷链物流与生活品质

    (2019年07月06--07日)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论坛
  • 第一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国际论坛

           ---供应链研究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2021年04月16--18日)

  • 中日农产品流通论坛
  • 第一届中日农产品流通国际论坛(2021)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08月00--0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