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物流成本占GDP的20%,约有19000亿元的规模,如果能够降低到发达国家约占GDP10%的水平,就可以节约成本或实现利润9500亿元,而这就是物流企业的市场空间。”针对这种比较流行的说法,中国物流协会常务理事王佐近日撰文指出,这种说法混淆了物流总成本规模与物流服务交易规模的界限,同时也把物流总成本规模与物流外包的规模混为一谈,不恰当地夸大了我国物流市场的规模。
王佐认为,物流市场就是第三方物流市场,而一国企业物流系统的总成本支出并不等于该国物流市场的规模。摩根.士丹利亚太投资研究小组今年推出的《中国物流报告》估计,中国每年物流费用虽然超过了2000亿美元,但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在全部物流费用支出中仅占2%,其规模只约为40亿美元。简单换算之后不难发现,估计两种之间相差超过23倍。 市场规模被夸大的结果之一,就是物流企业的数量以近于荒诞的速度增长,从1999年到2002年,我国已经注册的物流企业有73万家,而在2001年,据美国美世公司统计我国物流服务企业只有约10060家,最大的物流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也不超过8亿元的规模。 据了解,一国物流市场规模指的是企业间物流服务的交易规模,仅仅指企业在市场上外购物流服务的费用支出部分,或企业用于物流外包的支出。但企业并不一定必然到市场上去采购物流服务。因此,物流产业不能把生产制造和批发零售等企业组织自我物流服务的开支算做物流市场的交易规模或物流市场开发的潜力所在。王佐说,如果简单地把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作为物流服务的市场规模,简单地把物流成本占GDP比重的降低作为物流服务的潜在市场,甚至把这种节约直接计算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对于物流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美丽的陷阱。
责任编辑:博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