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认为,发展涉农物流实质是发展农业与农村物流。农业与农村物流是指农村范围内与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密切相关的物流活动,具体包括农村日用消费品配送物流、农用生产资料末端物流和农产品生产与集货物流等。研究和重视农业与农村物流,并不是要离开城市物流重新构建物流体系,而是要将城市物流的触角延伸到广大农村,通过加强农村物流设施建设,促进农业与农村物流同城市物流的顺畅衔接。在制度安排上要促进农业与农村物流的供需稳定,形成主渠道,满足农用生产资料特别是农产品流通的时间要求;通过物流企业提高农业与农村物流组织化程度;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鼓励现有商贸企业和物流企业深入农村发展连锁配送;引导农村个体企业、民营企业活跃物流市场,扶持大型物流企业服务于农业生产与农村生活;对从事农业与农村物流的企业实行政策倾斜,甚至直接给予资金补贴。
关键词:物流,新农村建设,商品流通,城市物流
一、新农村建设面临的物流现状
作为农业大国,农产品流通一直是我国农业实践及理论中探讨的核心问题之一,而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构建是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我国农产品市场整体上供给大于需求,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要求不断提高,市场竞争激烈,农产品向商品的转化难度加大,物流作为农产品进入市场的关键一环,作用越来越大。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业还比较落后,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物流服务水平尚不能满足社会生产和消费的需要。近年来,社会各界对物流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物流设施明显改善,物流活动组织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全国物流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不断降低。
在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应该看到我国农产品物流还很落后,基本上处于原始的自给自足状态,没有形成规范的组织和管理。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我国每年仅在运输途中腐烂变质的水果、蔬菜和乳制品等就数量惊人,总损失达到750亿元。这笔巨款如果用来买粮食,可让两亿人不挨饿。
作为农业生产投入的农用生产资料,目前其流通状况令人担忧。由于种种原因,国家原在农村建立的农用生产资料服务体系正逐步退出或转变,处于一种“网破、线断、人散”的状态,农村市场常常成为假冒伪劣商品的倾销地和批发地。随着国家农用生产资料市场的进一步放开,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等坑农害农的事件时有发生。
农村生活消费品的供应状况也存在不少问题。供销合作社在农村的发展步履维艰。农村日用消费品的供应渠道几乎被个体户掌控,市场运作良莠不齐,假冒伪劣乘虚而入。在农村,“油盐酱醋找个体,日常用品赶大集,大件商品跑县里”,农民购物难成为不争的现实。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同年2月,商务部正式启动了该项工程,目标是通过在农村逐步推行连锁经营,构建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满足农民消费需求,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力争用三年时间,使标准化农家店覆盖全国50%的行政村和70%的乡镇。该工程的试点和推进,受到了农民、流通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普遍欢迎,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就是建设与之相配套的面向农村的物流体系。
二、“涉农”物流问题
关于农业与农村物流问题,一些学者已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提出了农村物流、农业物流和农产品物流等概念。
1.农村物流。王新利认为,农村物流是指存在于农村的以农业生产为中心而发生的一系列物质运动过程和有关的技术组织、物流管理等活动。此后,王新利又定义了农村
物流体系,并认为农村物流体系是指为农村生产、生活和其他经济活动提供物流支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所组成的体系。农村物流系统既与农业生产和农村消费的特点有关,又与中国现阶段的发展状况有关。
2.农业物流.何明珂等认为,农业物流是从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农业生产的组织到农产品的加工、储运、分销等,从生产地到消费地,从生产者到消费者过程中所形成的包括信息传递在内的一系列计划、执行、管理控制的过程。
3.农产品物流。农产品流通是以增值为目的的农产品的商品交换活动,包括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过程。农产品物流是指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实现农产品价值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经济活动。农产品物流是农产品流通的重要环节之一。刘东英探讨了农产品现代物流研究框架的相关问题。
由此可见,农村物流包含的范围很大,不利于抓住重点。农产品物流是针对具体商品类别的物流问题,它与农业和农村发展有密切的联系,但并不局限于农业和农村范围。发展农业物流、农产品物流对改善农村商品流通环境只能起到一部分作用,遗漏了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这一重要组成部分。要从促进物流发展的角度来为解决“三农”问题作出贡献,研究的范畴就不能只是农业物流、农产品物流或农村物流。
在我国,虽然城市物流的发展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运作状况仍有一定的差距,但随着近年来社会各界对物流的重视,这个差距呈现出缩小的趋势。而国内农业与农村物流处于萌芽状态,与城市物流的差距还有拉大的趋势。因此,结合我国现阶段的物流发展状况,特别是农村的商品流通现状,要改善农村生产和消费环境,单纯研究农村物流就迷失了研究重点,单纯研究农业物流和农产品物流则过于狭隘,把研究对象定位于农业与农村物流这一概念是较好的选择。
三、农业与农村物流的含义
跟农业与农村物流相对应的概念是城市物流。研究农业与农村物流的目的在于加快农业与农村物流的发展,缩小其与城市物流的差距,促进城乡社会和谐发展。基于这一研究日的,能够由城市物流体系完成的部分则不应纳入农业与农村物流范畴。因此,农业与农村物流是指农村范围内与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密切相关的物流活动,具体包括农村日用消费品配送物流、农用生产资料末端物流和农产品生产与集货物流等。这一定义强调了物流的范围和对象,它不同于农业物流和农村物流,也不同于农产品物流,如表 1所示。
从范围来看,农业与农村物流只包括农村范围内的物流,这与农业物流的概念不同。农用生产资料的最初来源地大部分是城市,如农药和化肥是典型的工业产品,这些工业品的分销由城市物流体系提供支撑,只是其深入农村千家万户的末端部分才进入农业与农村物流的范畴。同样,农产品的最终消费地主要是城市,只有农产品集货部分属于农业与农村物流的范畴,集货后的分销完全可以由现有的城市物流体系支撑。因此,农业与农村物流在范围上也不同于农产品物流。
从对象来看,农业与农村物流包括与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相关的物流活动。具体来讲,农业与农村物流的对象是农用生产资料、农产品、农村日用消费品三类物资。与农村物流不同,农业与农村物流并不包含农村基础建设所涉及的物流活动(这些物流活动可由城市物流体系来实现)。与农业物流不同,农业与农村物流包含农村日用消费品(大部分为工业品)在农村的物流活动。当然,从对象来看,农业与农村物流和农产品物流有共同的部分(农产品),只是物流活动的范围不同,农产品物流的物流链条更长更深。
四、农业与农村物流的特征
与城市物流相比,农业与农村物流具备自身的特征。
1.涉及的地域范围广,单位面积内物流需求较小且比较分散,服务难度大.城市是生产和消费集中的地方,而农村生产和消费都比较分散,因而为农村生产和消费服务的物流活动也势必分散。大范围内的分散的物流需求,对物流服务的提供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季节性强,淡季旺季物流需求差异大。由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农用生产资料的需求和农产品的供给也呈现出季节性,因而其相关的物流活动在时间上就很不均衡,如春耕和夏种期间农用生产资料需求旺盛,秋季水果大量上市时期物流需求显著增加。受农村收入来源和消费习惯影响,农村日用消费品需求一般在秋冬季节比较旺盛。这些需求时间不均衡的特点,决定了农业与农村物流具有很强的季节性。
3.方向性突出,运输车辆返空现象严重,迫切需要共同配送来降低物流成本.农产品一般是集货后发往城市或其他消费地,物流方向呈现出由农村单向输出的特点。虽然农用生产资料和农村日用消费品的物流方向是由城市到农村,但其运输条件与农产品的要求有很大的不同,难以利用同样的物流设施实现物流运作。因此,运输车辆返空现象十分严重。要降低物流运作成本,实施共同配送、共同集货成为理想的选择。
4.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物流运作组织难度大。我国农村的生产运作方式决定了农业生产的分散化,而物流运作需要组织化、规模化,这种现实矛盾直接导致农业与农村物流比城市物流具有更大的组织难度。
5.要求高,运作难度大。与工业品相比较,很多农产品都需要控制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否则就会造成大量腐烂变质(或死亡)。同时,农产品多属自然生长,其规格不一,大量初级农产品附加值不高,无包装或包装程度很低。因此,农产品物流运作难度远远大于标准化、包装化、高附加值的工业品。而且,很大一部分农产品是食品或食品加工原料,物流过程对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除农产品外,作为农用生产资料的种子、苗木等属于有生命的物资,农药属于有毒的特种商品,这些商品对包括运输和保管在内的物流过程有较高的要求。所有这些都表明,农业与农村物流并不是简单储运就能满足要求的。
五、农业与农村物流的发展思路
农业与农村物流不同于城市物流。研究和重视农业与农村物流,并不是要离开城市物流重新构建物流体系,而是要将城市物流的触角延伸到广大农村,满足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物流需求。通过加强农村物流设施建设,促进农业与农村物流同城市物流的顺畅衔接。
在制度安排上要促进农业与农村物流的供需稳定,形成主渠道,满足农用生产资料特别是农产品流通的时间要求。通过物流企业提高农业与农村物流组织化程度。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鼓励现有商贸企业、物流企业深入农村发展连锁配送。推动农村个体企业、民营企业活跃物流市场,扶植大型物流企业服务于农业生产与农村生活。
对从事农业与农村物流的企业实施政策倾斜,甚至直接给予资金补贴,将其作为城市反哺农村的一个具体措施,以改变涉农物流在市场竞争中的不利状况(因为物流成本高,物流服务难度大)。
农业与农村物流状况的改善,必将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形成有力的推动,为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持,并促进农村消费环境的好转。而所有这些,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可以认为,农业与农村物流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和理性选择。
责任编辑:小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