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促进了我国流通企业对商品的管理由粗放向集约转变。以近年兴起的连锁企业为例,其卖场商品管理的重点转移到了商品的品种管理,其配送中心环节商品管理的重点转移到了商品的库存管理,由于连锁企业POS系统、MIS系统的应用,使卖场的品种管理可以细化为单品管理,配送中心的库存管理。企业的决策者可以从单品管理中获得实时、客观、全面的决策支持,因此,目前单品管理引起了流通企业尤其是连锁企业,高用信息系统开发商及学术界的关注。
笔者认为,虽然我国企业在实施单品管理的实践中己经取得了许多较好的经验但还存在一些误区,最大的误区便是,商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商开发的MIS系统没有考虑提供单品的物流成本核算模块,连锁企业的单品管理就是不考虑物流成本的单品管理,这种忽视物流成本的单品管理是不科学的,急需完善。
单品与单品管理
单品指包含特定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商品种类。对一种商品而言,当其品牌、型号、配置、等级、花色、包装容量、单位、生产日期、保质期、用途、价格、产地等属性与其他商品都不相同时才可称为一个单品。因此,单品与传统意义上的“品种”的概念是不同的,用单品这一概念可以区分不同商品的不同属性,从而为商品采购、销售、物流管理、财务管理以及POS系统与MIS系统的开发提供极大的便利。单品管理是指流通企业根据企业的营销目标,对单品的配置、采购、销售、物流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等活动实施的统一管理,也就是对每一单品的每一活动进行的管理,既管理单品的数量又管理单品的金额,既管理单品的进销价格又管理单品的流通成本。这里尤其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在进行单品管理时只管理单品的数量、金额、进销价格,但却没有管理单品的流通成本,或者没有按单品来管理流通成本,而是按大类管理流通成本,或者干脆就等到商品销售完毕再统一结算一批商品的流通成本,至于一个单品的流通成本是多少谁也说不清楚,这种作法与单品管理的要求相去甚远,由于商品的物流成本要占商品流通成本的10%~40%,节约物流成本应是单品管理的主要目标。物流成本主要包括:运输(含配送)成本、库存成本(指商品占积压流动资金所花的利息)、储存(含入库、在库保管、出库作业)成本、装卸成本、商品加工成本、物流信息处理成本、商品残损成本、顾客退货的处理成本等,这些成本都是可以单独明确分辨和计算的,其具体数额可从财务部门得到单品管理应按照单品来核算以上物流成本,而不应按批核算或者估算物流成本。
单品管理是通过对商品流通环节中的各环节的具体管理过程来实现的,因此,单品管理与其说是一种管理方式,倒不如说是一种贯穿于针对商品的各种管理活动的管理理念和原则,各种业态的流通企业均可采用这种理念和原则,其所产生的效益一定不菲。
为什么要搞单品管理
单品管理是相对于传统的对商品实行的柜组管理、大类管理而言的。实行单品管理的好处主要有:
——便于管理人员准确、全面、实时地把握每一单品卖场销售业绩的细节,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便于对销售业绩排名位于前列的单品实施重点管理;
——便于根据实时、准确的卖场销售信息调整单品结构和商品配置表;
——便于根据前期销售信息预测后期商品销售变化趋势,及早组织货源,开发和采购对顾客有价值的商品,同时降低商品脱销风险;
——便于压缩库存,排除滞销商品,并且提高库存的保障程度,加快商品库存周转率;
——便于根据单品销售中的物流成本信息,优化物流作业,降低单品的物流成本。
如何进行单品管理
企业进行单品管理的必要条件是建立有POS系统和MIS系统,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单品管理的主要工作,简要说明如下:
——商品信息整理。主要目的是确定和规范适于所有单品的信息项目,为建立数据库作准备。其中一类是不变或变化很少的信息,管理这些信息的关键是要将这些信息项目准确地归类,确保一致性和可比性;还有一类信息是可变的,并且是综合的、需要分解到各个单品的,这就是成本信息,主要是物流成本信息。不同的单品具有不同的体积、重量、及物流作业要求,因而具有不同的物流特性,进而会产生不同的物流成本,物流成本不同的单品,自然对企业利润的贡献是不同的。因此,单品的物流成本信息对企业商品配置表的确定,对商品的采购、销售、成本核算、物流管理等各个环节的作业决策具有很强的支持作用。单品的物流成本信息主要包括:单品自购进至今所花的运输成本、仓储成本、装卸成本、包装成本、加工成本、残损退货成本等,这些成本数据可以从财务部门获得,但不是现成的,需要找出相关总费用的数据,然后准确地分摊(决不是平均分摊)给各个相关单品。将物流成本核算至单品,这是单品管理的关键。许多企业忽视这个问题,一些企业嫌麻烦不愿面对这个问题,还有一些企业草草地应付这个问题,这都会导致单品管理的走样,因此,企业无法真正品尝到单品管理所能结出的丰硕果实。
——编制单品代码。是指根据一个单品一个编码的原则给单品编码,确保以单品代码的唯一性实现单品的唯一性。代码只要能做到唯一性就达到了主要目标,当然,代码要尽可能多地包含单品的属性,但由于代码长度的限制,单品的属性较多,一个代码不能反映一切,因此,单品的属性主要还是要通过建立单品属性数据库来全面反映。
——建立两个主要数据库。一个数据库是存放顾客交款时前台POS系统扫描录入的单品数据的数据库,其数据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字段:商品代码、交易日期、交易时间、品名、数量、单位、销售价、金额、退货、部门、营业员等,这是任何POS系统都必需具备的数据库。还有一个数据库十分重要,但被绝大多数MIS系统忽视了,这个数据库就是单品物流成本数据,这个数据库主要用来核算所有单品的物流成本,其数据结构中主要包括如下字段:商品代码、品名、今日销售数量、库存数量、储存地点、单位、进货价、销售价、购进日期、运输成本、库存成本、储存成本、装卸成本、包装成本、加工成本、残损退货成本等。
MIS系统中的单品物流成本数据库的更新比较麻烦,它要求财务部门在处理业务人员报销的与单品物流成本核算有关的物流成本时,就将物流成本数据库中所要求的物流成本数据剔出来。每批商品的每种物流活动的成本都被分摊到每个单品中,这样任一单品的物流总成本就可以计算出来,要注意的是,成本的分摊是根据单品实际发生的成本进行分摊,有物流成本发生就分摊,无则不能分摊,因而不是平均分摊。每日用分摊的成本数据更新物流成本数据库,就可为决策提供非常有用的数据,所以,计算和分摊物流成本的过程十分重要。商用MIS系统应该提供单品物流成本分摊功能,开发商必须清楚这个问题,但据调查,目前国内开发商开发的MIS系统中,只有MRP-11具有物流成本实时分摊功能,但那主要是应用于工业企业的MIS系统,商用MIS系统具有物流成本分摊功能的基本没有,有些开发商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这或许是遗憾中的一点希望吧。
——单品获利大小排队。有了以上两个数据库,就可以初步计算每个单品扣除主要物流成本及进价后的获利大小了。当然,这里没有考虑诸如管理费、折旧费、税金等一些按单品平均分摊的成本,这些成本对单品的获利性排影响不大。计算获利性的公式为:单品的获利大小==单品的销售价—进价—运输成本—库存成本—仓储成本—丢卸成本—包装成本—加工成本—残损退货成本,将当日销售所有商品按单品作以上计算后再按获利大小排队。这个结果可以告诉经营管理人员,卖何种商品最赚钱,为使单品获利最大应减少哪些物流成本等等,这是最有价值的决策支持信息。
——单品销售量排队。这是目前进行单品管理的大多数企业正在进行的工作,即统计每日每单品的销售量。销售量的大小是非常重要的信息,进行单品管理不能缺少这一指标,但只衡量这一指标显然缺乏全面性,因为某个单品卖得好、卖得多,并不能表明就一定利润高,因为一批商品从采购开始到最后销售完、或是坏掉、或是被偷掉、或是被处理掉、或是连处理也处理不掉,其物流费用是极不相同的。卖得多并不是企业的目标,利润高、赚得多才是企业的目标,不考虑物流成本如何能知道商品的净利润是高还是低呢?
——实施重点管理。单品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发现重点单品对其进行重点管理,应实施重点采购、重点销售、重点控制其物流成本等等。当然,有些单品获利小但销售量大,也应作为管理的重点,对于既不获利又卖不动的单品,应及早处理才对。
最后,以上程序应不断地执行,形成相应的制度和措施,实施起来才更有效,尤其重要的是电脑软件不要在单品管理上留有盲点。
责任编辑:紫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