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第六次物流学术年会相关报道

  第六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2007年11月10日在深圳举行,大会由中国物流学会常务副会长戴定一主持: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代表,大家上午好!第六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全体会议现在开始。首先让我介绍一下出席本次学术年会的一些嘉宾同志: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同志、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处长吴国华同志、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关志成同志,还有我们中国物流学会的会长、副会长和其他的领导同志,其中还有很多是政府机关或者是研究机构的重要领导,但是因为时间有限,就不一一介绍了。此外我们还请到了韩国中央大学东北亚物流流通中心主任李忠培教授、韩国中央大学韩国通商信息学会、韩国国际商学会崔西范教授以及其他一些韩国朋友。还有泰国社会咨询有限公司迈克尔先生。参加本次活动的还有来自全国各地学会会员、理事、常务理事、特约研究员、全国物流机构、协作网、物流企业、物流院校、研究机构、咨询机构、新闻单位等各方面朋友,我们对大家的积极支持我们这样一个学会活动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首先有请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会长何黎明同志致辞。

 

中国物流学会何黎明会长致辞:


                                       

    尊敬的全国政协委员李德水局长、尊敬的王宗喜将军,各位会员、各位代表、同志们,大家上午好!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今年是第六届了,今年来自全国各地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及企业的近500名代表济济一堂,来参加这次会议,展现出中国物流学术研究的热烈气氛和勃勃生机。首先我代表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向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同志及其他的演讲嘉宾、向参加会议的各位会员和代表,向来自韩国中央大学东北亚物流研究所的李忠培等韩国朋友及泰国朋友表示热烈欢迎,向对本次会议顺利召开做出贡献的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向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领导和师生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六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全体会议是在全国人民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的学术会议,会议的主题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分析研究国内外物流实际和理论研究发展的形势与需求,回顾总结去年武汉会议以来的新成果、新经验,集中探讨当前我国物流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团结组织学会会员和各方面的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研究方向,推进产学研相结合,进一步提升物流学术理论研究的能力和水平。昨天晚上,我们举行了学会的四届二次理事会,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在各位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特约研究员及广大会员的积极参与下,在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学会工作思路更加清晰,主要工作有了创新和发展,特别是物流学术理论研究取得了一批新的成果,本次年会我们共收到参评论文468篇,课题研究报告59个,涉及全国各地1000多名作者,总字数在500万字以上,从这次年会收到的论文和课题报告来看,显示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是选题更加广泛,这些研究成果涉及物流经济、物流服务、供应链管理、行业物流、区域物流、农产品物流、物流技术、物流设施与设备,物流金融、应急物流与逆向物流等许多方面,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二是内容方面有了一定的创新,譬如物流经济方面的文章,从宏观方面探讨物流产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物流服务方面从多个角度寻找企业能力建设的路径,对企业绩效评估进行了集中研究。供应链管理研究聚焦产业上下游整合与协调,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三是操作性有所增强。一些文章重点研究了石油、家电、医药、报刊、军事等不同行业的物流特点,从具体操作层面提出了优化的物流模式。区域物流方面的成果分析了相关规范理论,并由具体区域进行了实质研究。物流技术与物流设施方面的研究解决物流操作方面的方法和手段。四是来自院校和研究机构以外的研究成果也有了一些,但总体仍偏少。据统计,本次年会89.6%的论文和97%的课题来自院校和研究机构,社会其他方面,特别是物流实际工作者投稿比例还比较低。来自企业参评论文只占总数的6.8%,这是需要我们改进和加强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未来的物流学术理论研究仍然要坚持来自于实践、服务于实践的原则,同时也要树立好继承性与创新性的关系,把实践提出的新矛盾、新需求与已有的研究成果相结合,不断推进物流理论体系的发展,从学会组织的学术研究来看,以下十个方面应给予特别的关注:一是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研究现代物流与科学发展观,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及构建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 二是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研究物流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如何适应并促进制造业、商贸业、农业等各产业的发展。三是从区域经济学角度,研究物流在我国区域经济建设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成功的经验和历史的教训。 四是从技术经济学的角度,研究先进适用,并结合中国特色的管理技术,物流运行方式以及物流装备、器材。五是从信息化、标准化角度研究我国物流信息化、标准化的主要矛盾,分析经典案例,提出应对措施。 六是从管理经济学角度,研究物流宏观管理和企业微观管理上的规律性和创新性,提出改善制度建设的政策建议。七是从物流工程学的角度,研究我国重大物流工程项目的规划、建设、营运、管理中的基础理论。 八是从比较经济学的角度,研究物流产业在国外的发展,借鉴其先进的技术、理念以及相关的制度、法规,促进我国物流学术研究的对外交流。九是从学科建设的角度研究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理论体系与教学体系的框架结构,使其既与国际接轨,又具有中国特色。 十是从一般方法论的角度研究物流规划,运营中常用的基础网络理论,规划建模方法以及各种优化算法等,当然上面提到的也只是一个初步的概括,涉及的十个方向也只能点个题而已,总的原则还是应该理论联系实际。


    本次年会我们吸收了各方面的意见,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今天上午会议邀请李德水局长等四位专家分别就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当前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形势、当前我国物流学术理论研究和国内外现代物流关键技术等四个专题作报告,今天下午首次由有关单位和专家学者自主设立分论坛,参会代表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论坛。通过本次年会的改革尝试,我们想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模式,不断充实新的内容,进一步提升年会的质量和吸引力,尽可能使我们参会者参加这么一个年会有所收获。中国物流学术年会是业内最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我们要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前进,明年的年会我们考虑要在产学研结合方面寻求突破,研究机构和人员应该深入实际、深入企业、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我们要吸引更多的物流实际工作者参与理论研究和学术年会,请企业出题目,专家做文章,同时要发挥我们的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和特约研究员的作用,要善于发现人才、培育新人、不断壮大物流研究网络和队伍,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学术交流,吸引更多的国外同行和港澳台同胞参加我们学术年会,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向美国供应链管理协会那样的国际目标迈进。我们的考虑是经过三到五年的努力,使我们这样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逐步让它从国内走向国际,吸引更多的国际学术理论研究者来参加我们这样一个学术论坛,共同进行交流。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达到。各位会员、各位代表、同志们,第六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时间很短,但是内容很丰富,希望同志们聚精会神开好年会并就继续办好年会献计献策,让我们高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大紧密结合物流研究和实际工作者,加强理论研究,进一步提升物流水平,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为推进物流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预祝会议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商务部政策研究室的吴国华处长致辞:           

                          

    尊敬的李德水委员、尊敬的何黎明会长、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本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今天的会议是在十七大刚刚结束之后不久就召开,会议聚集了这么多民族物流精英。本次会议我感觉到有三高的特点:第一,物流学术界高端论坛。第二,继续在中国最高学府。第三,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端问题。因此意义十分重大。这无疑将会在我国物流发展史上写下重要篇章。因此借此机会我对本次会议隆重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 现代物流不仅是推进我国流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式,而且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落实科学发展观就需要我们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率,而这恰恰是现代物流的用武之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需要我们提高综合国力、企业竞争力,这也是现代物流业的功能所在。从国际经验来看,大国崛起需要现代物流支撑,当然伟大的实践呼唤伟大的理论,我们革命导师也教导我们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因此可以说中国物流学会研究工作担负着光荣的历史重任。刚才我听了何会长讲的十大方向,我深受启发,我感到无论从宏观政策上来看还是从微观基本面来看,都在呼唤物流创新。从宏观来看,我国物流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还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物流学术界深入研究,献计献策,从微观经济上看,目前增值服务、业务创新为物流企业利润增长点,受油价上涨、工资上涨等因素,物流配送、加工、代理等增值服务快速发展,物流企业效率越来越依赖于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的创新,而这些创新呼唤我们物流学术理论创新。我相信在新班子的带领下,我国物流业一定会团结进取,不辱使命,为我国物流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最后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关志成院长致辞: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代表,今天第六次中国物流学会年会即中国物流学会四届二次理事会在南国深圳召开,我谨代表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对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专家学者莅临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表示热烈的欢迎! 当今社会随着商品生产规模和流通规模不断扩大,现代物流的地位和作用日趋明显,对企业来讲,物流是第三利润源,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战略手段,对国民经济而言,现代物流的发展是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我国物流的快速发展,特别需要物流领域的学者们从基础层面、应用基础和应用层面对现代物流的发展进行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中国物流学术年会是一个很好的学术交流窗口,自2002年首届年会举办以来,中国物流年会已经成为我国物流学术交流、总结推广物流研究成果的一个多层面交流平台。对物流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硕果磊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扬。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很重视也很珍惜学会这个平台,要积极为交流合作尽心尽力,很荣幸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作为本次年会的承办单位能够为会议的成功举办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和服务,物流学科是深圳研究生院重点发展的特色学科,深圳研究生院物流学科依靠校本部、管理优势结合深圳及华南地区物流业蓬勃发展的机遇,经过几年建设已经在学科规划、教材编写、承接大项目、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清华大学物流工程管理学科以建设一流学科为目标,针对物流工程、仓储技术、设备应用工程、供应链管理等四大学科方向开展综合性学科建设,我们希望能与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保持长久密切合作关系,为物流学会发展壮大尽绵薄之力,我们希望在这个平台上与兄弟院校为提升我国物流水平、推动我国物流业健康快速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最后预祝本次学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做经济形势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上午好!我非常荣幸能参加中国物流学术年会,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是长期以来特别是计划经济年代,对物流产业重视不够。人们的注意力更多的放在食物生产部门,看到产品从流水线上滚滚的流出来,很高兴。但是流向哪里去?怎么流得更好?就不太关注。据我们过去物资部在90年代上半期,我在原国家计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工作,我分管统配物质的分配,跟我们物资部的同志经常打交道,大家很辛苦。但是主要精力也是在统配物资如何分配上,对整个物流产业的发展,对物流科学的研究却是非常淡薄,这一点我看得非常清楚。因为现在特别是近几年来,我们物流学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的物流产业发展的很快,大家做了很多工作,我深有体会到物流产业的发展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提高经济效率的重要的难题。我对参加学会的这些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我借这个机会给大家汇报一下当前经济形势,这些问题怎么看,把我个人的学习体会谈一谈。

  
   我今天想谈论几个问题:第一,五年来的辉煌成就。第二,当前经济生活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包括国际国内。现在说第一个问题,五年来的辉煌成就。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回顾十六大以来的工作时指出,这五年是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和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是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显著提高的五年。通过认真学习,我深深感到胡锦涛总书记这个判断是完全正确的。五年来,我们战胜了国内外各种困难,经济社会发展确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我想从八个方面,从我统计工作者角度来解读一下:一是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从2003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一直保持二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每年的增长率分别是03年10.0%,04年10.1%,05年10.4%,06年10.7%,今年又调整了为11.1%,今年1--9月同比增长11.5%,估计全年也差不多是这个水平。改革开放,只有1992年到1996年经济增长率都在10%以上,但是这几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1994年CPI上涨24%,商品销售价格也上涨21.7%。是伴随着严重通货膨胀而实现的十以上的高速增长。从建国之初到1977年,中国年均增长5.93%。在这个过程中,只有1963-1966年增长速度在10%以上。这是有三年自然灾害之后恢复性的增长。到了1967年、1968年,由于发动了文化大革命,经济增长连续两年负增长,是负的5.7%、4.5%。所以我们看看过去这五年,自改革开放以来,也可以说是建国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最强劲,也是最稳健的一段时间。可以说是最好的时期,真是很不容易。第二是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位置这五年内相继超过了法国和英国,位居世界第四。05年12月我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经济普查新闻发布会,公布我们普查合适的GDP数据,第二天英国首相布莱尔就开了新闻发布会,他讲的第一句话:“中国随时可能超过我们。”引起了世界上的高度关注。上个月,我在北京中国石油大学讲课,我讲了一句:“今年下来和德国差不多。”记者就把这个作为新闻点报道了一下,在世界上形成了阵阵言语。很多国家都有强烈反响。今年我们GDP总量,我说得保守一点最少23万亿,从02年国内生产总值12万亿,经济总量可以将近翻一番,我估计最后核算是可以达到翻一番。人均GDP按照美元计算也是肯定能翻一番。 第三是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国家财政收入从2002年的1.8904亿增加到38731亿,年均增长19.6%。四年就翻了一番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连续4年保持在20%以上的增长速度。今年1--8月又同比增长37%,我算了一下,全年实现利润可以比2002年翻二番。GDP总量翻一番,人均GDP翻一番,财政收入翻一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翻一番,都是五年内实现的。所以不仅是增长速度快,效益好,运行质量也是明显提高。第四是工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农业税、工业税、特产税,这些税全部取消。一举结束了2600多年以来农民交税的历史。极大的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连续4年获得丰收,这在建国以来是没有的,是第一次。根据传统经验,粮食生产在五年之中两丰两欠一平,能够连续两年增长或者五年里面有两年丰收的,不容易。这五年里连续四年丰收,确实很不容易。除了老天爷照顾,更主要是党的农村政策发挥了巨大作用。工业生产特别是制造业这五年发展非常迅猛,据美国全球财经研究所公布的一个数据,2006年我国大陆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份额已经从1995年的4.6%上升到12.1%。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世界工厂。 第五是基础设施、基础产业进一步加强。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基础建设项目建成投产,拿发电来说,到今年年底中国发电装机总容量可以达到7亿千瓦甚至超过。7亿千瓦其中有一半多是这五年内建成的,而且这几年来陆续淘汰了一大批落后发电机,在淘汰的基础情况下,增加了这么多发电机,而且新添的可以说全部是大型的、先进的、是世界水平的,什么先进技术都用上了。这7亿千瓦意味着什么,相当于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五个国家发电装机总容量,这五个国家发电装机总容量6.9亿千瓦,我们是7亿千瓦。想到这里,我们很自然提出来我们的GDP是人家的多少?我们用了这么多电,是不是也说明了我们经济结构还不太合理?当然中国人口也多,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很好的去研究。前四年兴建铁路5273公里,新建港口6.62亿吨,公路21万,高速公路2万多公里,特别是在经济连续5年高增长的背景下,煤电油运等瓶颈制约不仅没有凸现出来,反而得到了明显的缓解。我们历次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马上煤电油运给我们显示出严重的制约,拉闸限电,就在04年上半年全国拉闸限电最高的时候有26个省区市,还是一片的叫喊声,这两年经济增长更快,基本上不存在拉闸限电。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很大。通信产业更是突飞猛进,我们移动电话用户数目前已经达到5.23亿户,相当于多少个国家人口总和。互联网上网人数也达到1.37亿户。信息产业发展对我们经济发展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第六是对外经济快速发展。从2001年、2002年我们进出口总额6208亿美元到去年06年达到17600亿美元,年均增长29.8%。今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23.5%。我估计全年会突破2万亿美元。特别是这五年我们顺利度过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渡期,各方面成本大大提高。想当年加入世贸组织我们做了多少工作,怎么样安全的过渡、避免出现问题。有的同志说当年加入世贸组织的困难、出现的问题估计的过于严重了,我说不对。如果我们当时没有这样做工作,没有立足最坏的角度上抓好各项工作就不会有今天这样顺利的局面。如果我们掉以轻心,麻痹大意可能现在问题很多。第七,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去年各类高等院校在校学生超过2500万。科技方面,我们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系列航天飞船成功发射,最近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成功升天。卫生事业,体育事业、文化事业等各个方面都有蓬勃的发展。特别是非典之后,中央深刻体会到经济功能、社会功能要同样重视,不能过度注重经济而忽视了社会,一定要解决好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这几年在社会发展方面下的力气相当大,国家财政投入的资金也相当大,取得的成果也是很明显的。第八,人民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7703元,2006年达到11759元,四年年平均增长7%以上。今年前三季度达到10346元,同比实际增长13.2%。农民居民纯收入2002年只有2476元,到2006年达到3587元。今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收入达到3321元,同比实际增长14.8%。城镇就业人数持续增加,前四年城镇年均就业每年新增就业665万,我们今年前八个月就新增就业842万。社会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到8月末,全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236万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573万人,今年我们在全国农村普遍推行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些事情也是了不得的。过去想做根本就不敢做,财力不够,今年全面推开。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也大幅度增加,覆盖面继续扩大。


   从以上八个方面足以充分说明五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充分说明当前我国国民经济仍然保持平稳快速发展态势。呈现出增长较快、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好趋势。这样好的发展形势确实是来之不易的。中国人民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向着新的奋斗目标迈进。大家在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十七大报告的时候可以发现关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与十六大提法有三大重要新变化:第一是提出确保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前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次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建设,一个建成,一字之差,反映出更高的要求。而且前面有确保两个字,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过去几次党代会是转变增长方式,增长方式改变为发展方式,这两个字的区别意味着、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不仅是数量的增长,更要求质量和效益的提高,能耗的降低、环境的改善等等。发展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第三,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020年比2000年翻二番,增加了“人均”两个字。在今后这段时间里,中国人口还处于增长期,人口的高峰还没有到,所以实现人均翻二番比总量翻两番的难度要大很多。这些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我们坚信今后是一定能够实现。现在大家在学习十七大精神,全国人民精神非常振奋,我前段时间写了一句话“伟大的新长征之路,我们要向新的目标奋进”。在形势大好的背景下,我们要看到经济生活中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困难,所以我第二部分向大家介绍当前经济生活中的主要问题。从当前我国经济形势运行看,总体上确实很好,可以说是令世界羡慕。但是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经济增长仍然偏快,具体体现在投资增长过快,1--9月份固定资产投资91527亿,同比增长25.7%。货币供应量,9月末M2增长22.1%,去去年9月末高了6.4个百分点。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33600亿,同比多增加6422亿元,全年调控目标是25000亿,我们9月就已经达到了33000亿,外贸顺差过大,即所谓的“三过”,前三季度累计顺差1856亿美元,同比增长758亿美元,外贸顺差增长很快。以及价格上涨较多,包括消费价格、也包括资产价格,我们以前喜欢讲物价这一概念,物价这一概念是太窄了,我们一季度CPI累计上涨6%,这是多年来比较高的。资产价格,包括房地产、股市价格上涨的更快。这些数字天天在变,大家可以看到。另外节能减排的任务很重,去年十一五计划定的目标完成,现在看来有很大的难度。我觉得在我们经常讲的“三过”这些问题的背后,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因素值得关注,这就是流动性过剩问题,资金的流动性过剩,导致我国流动性过剩最直接的原因是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它有很多因素,但最直接、最明显是外汇储备增长过快。我国外汇储备1978年只有1.67亿美元,从1978年到2003年我们花了25年时间,外汇储备达到4033亿美元,而2004-2005年两年外汇储备就翻了一番多,达到8189亿美元。去年又增加了,2473亿美元。今年前三季度又增加了3673亿美元。到9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了14336亿美元,去年年底全世界官方外汇储备总量只有48700亿美元。我们经济总量只占世界5%多一点,而外汇储备占了多少?很不正常。 


   
    外汇储备有这么几个特点:第一,他不是财政收入,不能无偿的划拨。第二,外汇储备既是央行的资产,又是央行对于企业、对于个人甚至政府的负债。香港大学一个教授讲:“外汇储备就像赌场里面柜台上放的现金。”游客到赌场里先要带着现金到柜台换筹码,这是普遍的规则,不可能拿现金去赌场。而走的时候挣了多少都要兑换成现金。我们外汇储备跟这个性质有一点相象。虽然进你这个门必须要换成人民币才能在市场上流通,世界上普遍的规律制度,但是我走的时候,或者我挣的钱全部要换成美元出去,那就是你这个柜台上拿的这么多钱都是你的吗?你这些钱都能随便花吗?不能。你要花很多筹码去换,这就是基础货币。第三,外汇储备必须放在国外,如果放在国内,谁给你付利息啊?谁使你保值增值呢?这一点特点印象很深刻的,或者是投资国外的人或者是采购,必须放在国外,买一点国债也行。下面最后一条就是我刚才已经说到了,它的使用只有在国内上投资。你说社保基金我给你安排一些外汇储备放在里面去,没有用,他拿着这些外汇还是要到财政部要人民币来买,买了后外汇又还给了外汇管理局。外汇储备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外汇储备短缺的时候,我们想外汇、盼外汇。如今外汇太多了,拿着也烫手。这些外汇储备每一分钱都是中国人民银行用相应的人民币换来的,不是白拿的。结汇就是一手交外汇,一手交人民币。到9月末,外汇占款已经达到125700亿人民币,占人民银行资产总量的70.1%,这个数字很可怕。而且外汇占款是属于基础货币,他在存贷的过程中会产生五倍左右的乘数效应。央行从来没有滥发过基础货币,而是为了结汇被迫发行货币,这么多基础货币加上5倍左右的放大效应,导致了央行和银行系统商业银行、市场三个层面资金流动性普遍过剩。这也为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价格包括资产价格上涨过快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没有钱你干什么,没有这么多钱你怎么能搞这么多项目,信贷怎么能拿到钱贷呢?都是钱在作怪。股市也好、房地产市场也好,整个社会钱多了。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非常复杂,从国内看是长期形成的经济结构存在的诸多的不合理性。经济发展方式比较粗放等等。也有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国际产业分工出现新格局的客观因素和它的必然性,甚至于是合理性。从国际上最根本的原因是美元本位制的国际金融体系缺乏约束,债务货币,美国高负债,美国联邦政府国债余额已经8万多亿。债务货币创造了美元,债务美元的爆炸性扩张和储备中心的货币,也就是美元过量发行直接导致了美元在世界上的泛滥。美元的泛滥又成了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基本源泉。在经济全球化加速的趋势下,世界经济形成了一个新的动态循环,美国得到了世界上最好、最廉价的商品,它发行了大量美元,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通过出口获得美元,根据我前面说的美元的几个特点,我拿这些美元去美国投资,包括买美国国债,由此实现了美国的动态平衡。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确实是钱货两收啊,收到这么好的商品,钱又回来了,到他的资本市场上。由此保证了美国能在低通胀、双赤字的情况下实现经济的增长,而且增长还不错,特别是这几年。美国在这样的一种循环中尝到了甜头,反正美元是美国印制的,一张美元的成本4美分,100美元也是这样,所以美元霸主地位使美国处于随心所欲的地位。而且大量交易,连这4美分都不用花。那些发出去的大量货币就变成了亚洲美元、石油美元、矿质美元等等,中国无疑会成为这种国际流动性过剩寻求出路的重要对象之一。那么国际资本流动性过剩是怎么样输入到中国来的呢?规范的贸易等等这是正常、可以的,也是受欢迎的。但是确实还有些不正常的因素。这要从人民币汇率说起。从2004年12月,美国带头提出要求人民币升值,从那个以后美国频频对我国汇率施压,极大的提高了国内外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过份预期,压力很大。由此引发了世界上一股通过人民币投机获利的潮流。于是大量的国际资本以各种身份,比如直接投资、间接投资、战略投资、房地产基金、股权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以及对冲基金等等,通过公开或者地下的各种渠道,一波一波的涌入中国。什么地下钱庄,通过外汇进出口等等手段大量涌入中国。在这种背景下,人民币大家看着都要升值,很强劲的趋势。因此居民也把外汇都抛掉了。我们外交官在任何一个国家发的工资都是以美元发的,也纷纷寄回来换成人民币,侨汇等等各种渠道。根据广东社科院做的一个课题,保守估计非法热钱在中国大陆存量2500到3000亿美金。他们进入房地产市场、进入股票市场,兴风作浪、呼风唤雨,有极大的欺骗性、破坏性。当然我们对外商投资,相信大多数外商投资是守规矩的,我们应该保护它、欢迎它,但是这些热钱是很糟糕的。根据人民银行最近公布的中国反洗钱报告2006,去年一年央行向侦查机移送涉嫌洗钱犯罪1239件,捣毁地下钱庄70多家,662家银行机构受到了不同的处分。触目惊心啊。这么多外汇涌入中国,通过结汇这种方式把国外过剩的流动性输入到中国,你要结汇都得给你结。今年6月份国家出台了一个政策,企业结汇可以从百分之百到百分之零,你要结汇,我多少钱也可以收,你也可以全部都不结汇。通过结汇的形式,表现了外汇占款的迅速扩大。面对这种情况,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宏观调控措施,去年以来人民银行连续11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从7.5%调高到13%,这在历史上是最高的,在国外也是极少见的,一种很大的调控手法,我们用了11次,商业银行还是不害怕,确实钱多。今年以来5次调高存贷款利率,6次发行央行票据,全国人大常委会6月份批准财政部不行15500亿各种国债。说明我们调控力度是很大的。这些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把数万亿元的流动性有效的锁定在央行这个大水库里面。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央行票据、特别存款、特别国债,这些都是控制流动性过剩。我比喻央行是一个大水库,几万亿的资金锁定在大水库里,如果让它放流出去,开闸防水,那不得了,我们的经济社会生活就冲得乱七八糟。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好的形势,这一点要充分肯定。中国处于这么复杂的经济生活社会。9月下旬美国又在西方会议上联手欧盟对人民币汇率施加压力,打造人民币必须升值的国际舆论,这两年他们这些做法给我们造成这么大的问题,流动性过剩的严重性问题,现在还在进一步逼我们要进一步升值,抬高国内外市场的预期。这一招很厉害。确实给我国宏观调控带来了诸多的困难,所以我们宏观调控对象不光是国内,是来自国际上的压力。这个很重要。眼光不能光看国内,还要看到国际这些因素。

 

    人民币汇率改革从2005年7月21号开始,已经对美元升值了11%以上了,最近一段时间升的很快。这两年来,中国的外汇储备增长势头不仅丝毫没有减少,而且是更加强劲。中美之间贸易不平衡状况也没有得到明显改善。这两年多来的事件证明,当前靠人民币升值是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如果是灵丹妙药,我升值10%,外汇储备是不是要减少10%或者相应缓和一点?这两年上涨的多快啊。中美关系是不是至少逆差要减少10%?也没有,还在增加。我们不是不升值,该升值就要升值,按照市场规律,不能人为的要求你升值多少,这带来的影响太大了。美国的真正用意或者美国真正想从中国得到的利益是什么呢?是中国的金融市场。升值主要是美国买我们的东西,我们升值意味着美国买我们东西要付更多的美元,哪里做生意的人会这么傻,我买你的东西多给你一些钱。我们买菜,人家说5元一斤,我们硬要给他6元,哪有这样的人?所以她真正的目的是在于中国的金融市场,在汇率上大做文章,使我们经济出现一些困难。然后我来帮助你们搞搞金融改革,9月5号,美国众议院以404票赞成,4票反对通过了要求中国开放金融市场的决议。这就已经明确透露了意图。这个决议是怎么写的呢?要求中国取消对外汇投资公司在银行、期货、寿险、证券公司等等这些金融机构所有权比例上的限制,这就等于要求中国整个金融领域都可以拱手相送,让外资来控制。很客气,也可以说是毫不客气的,要我们的金融权。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对金融的控制权是国家主权的主要标志之一,毫无疑问中国的金融要继续对外扩大开放,特别是金融服务业,在这些关系中国根本利益的重大问题上,我们必须要把国家经济安全放在首位。从世界经济形势上看,这五年也是世界经济从上个世纪70年代初以来增长最快、最平稳的时期。按照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世界增长数字,2003-2006年分别是4.0%、5.3%、4.9%、5.5%,预计2007年5.2%。而1973-2002年30年年平均只有3.6%,而且波动很大。这五年世界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个是以IT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极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力、降低了成本。二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的背景下,中国等亚洲国家十几亿廉价劳动力正朝国际化生产流通流域,产生巨大的供给效应,也就是所谓的劳动力红利。三是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以及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普遍增长较快,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加大。同时这几年欧盟也走出了低谷,日本加快了复苏。中国不仅改善了世界这一轮经济增长的周期,而且成了推动世界经济加快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从目前情况看,世界经济发展也暴露出不少问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次级债危机出现后,美国、日本、欧盟三国央行都向商业银行注入大量资金,这在客观上加重了本来已经严重过剩的全球的流动性过剩。出现了资本总量流动性严重过剩的问题。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次贷余额是1.5亿美元,经过多次包装和变化,它的杠杆效应很大,可能10多万美元的交易量,几家央行注入几千亿资金,只能暂时维持商业银行的问题,但是远远消除不了这个巨大泡沫破裂可能造成的震撼。有人说格林斯潘先生对待泡沫的态度不是消除泡沫,而是去善于制造一系列新的泡沫去转移风险、转嫁危机。这次次级房贷,被多次证券化后,具有很大的诱惑力,2/3是在国际上销售,实际上风险危机相当大。而且大部分还贷期发生在明年下半年。最近美国、法国、德国、澳洲、日本等多个知名央行都为次贷危机付出了代价,有的是领导下台了,有的是银行关闭了。由此带来的影响不仅是美国经济,而且可能会波及全球。明年世界经济发展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经济学家普遍估计会比今年要差一些。但是我认为明年世界实体经济的发展坏也坏不到哪里去,增长速度可能比今年低一些,但是实体经济发展不会有太大的波动。值得我们密切关注的是11月31号美联储再次降息,将本以弱不惊风的美元再次推向历史低为,最高的时候0.84美元可以换1欧元,现在是1.45美元换1欧元。跟那个时候相比,美元跟欧元汇率跌幅已经超过70%。美元对英镑更是创下了26年的新低。市场普遍预测美联储政策将进入一个新的减息周期,这将使国有大量美元资产国家蒙受巨额损失。美联储降息,美元贬值,会有大量美元资产的国家受到损失。美元贬值势必加速中国和亚洲许多国家的货币升值,流动性过剩,通胀压力等等,美元贬值对我们影响很大,可不要小看。现在中美经济联系非常密切了。不仅如此,他们更要找借口把全球经济失衡的责任推向亚洲货币,尤其是人民币,将人民币升值作为治疗疲弱美元的良方,解决世界经济平衡。我们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吗?没有。我们在这方面面临的压力,我觉得比什么国际贸易中摩擦、诉讼要严重的多,这次全局性、根本性。同时国际资本更加看好两个国家,特别是中国的资产,他们正等待时机,将来出手廉价收购,上半年资本主义发展史都是这样一个过程:发展、泡沫、破灭、廉价收购,实现整个财富重新组合。最近英国金融时报发表了一篇题为《美元阳谋》的文章,他说一个可以预见的结局是一旦美元见底,并且重新开始回升,一旦亚洲国家利润再也没有油水可榨,亚洲国家汇率也将见底。或许这就是亚洲的胜面结束之时。1997年东南亚危机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可以体会一下它指出的这种威胁。

 

    面对上述这些问题,我们确实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好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充分准备,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告诫全党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我们怎么理会这个精神?我们坚信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在宏观调控方面我们也有很多的办法,有着很多的手段,一定能战胜前进道路当中的各种艰难险阻,巩固和发展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不断开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我今天的发言就说到这里,供大家参考,谢谢大家! 
 
 

中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报告
       --中外运股份有限公司IT总监刘闽生先生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女士们、先生们,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热烈祝贺第六次中国物流学会年会的成功召开。受会议委托,我结合本企业的实践,谈一下对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一些认识。因为时间关系,我只是分两个方面:第一,中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第三方物流已经成为企业现代物流模式,一个国家第三方物流水平代表着本国物流发展进程。在全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大力发展以第三方物流为特征的现代物流服务既是推动我国经济质量升级的一条重要渠道,也是我国传统运输物流企业转型的必然要求。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三方物流伴随现代物流理念传入我国以来已经有了长足发展,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特征。主要的特征:1、总体规模偏小、发展潜力较大。严格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短时期难以明显改观,因为第三方在中国已经有了大约十年的探讨过程和发展过程。然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影响下,中国已经成为第三方物流发展最迅速的国家之一,根据有关分析,预计2011年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将达到53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7%,与此同时社会物流外包比例不断上升。运输业务委托第三方占企业业务67%,这些都是为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创造良好条件。2、需求的不平衡性较强。不同企业间的物流理念以及物流需求层次差异性很大,先进的与传统的物流模式并存,一方面中国日趋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分销业产生高端的物流需求,第三方物流需求主要集中外资领域,这些企业物流外包水平高,自主性较强,对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迫切、要求高。从这个层面看,我国物流业是与国际接轨的,从另一方面来看我国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依然较低。以制造业为例,根据有关机构调查,我国内资企业平均使用仓储面积大约是14.1万平方米,自有8.2万平方米,租住的是5.9万平方米,分别是外资企业4.9倍、3.7、12.3倍。内资企业装备设备38台,是外资企业的1.5倍。明显反映出国内外实际的差距。这种先进与落后物流形态并存的现象造成我国物流需求的多元化和社会物流结构的不均衡性。排名前十位的服务商占市场总额仅13%,没有一家物流企业份额超过12%。竞争模式上主要体现在成本与价格竞争,而对第三方物流所带来的增值效应关注不够,低水平的过度竞争成为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瓶颈。根据分析,我国第三方物流行业目前利润率为3%-8%左右,行业利润空间尚未挖掘出来。 第二个方面,谈一下第三方物流发展的趋势。十一五期间,现代物流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支持,第三方物流发展进一步加快了进程,在服务内涵、经营模式上、功能建设等发展发生深刻变革,呈现出良好发展趋势。在服务链不断延伸、专业化不断加强。一方面供需双方合作不断加深,服务模式日趋完善,以我们公司在米其林项目为例,米其林1997、2001年分别在我国沈阳、上海建厂,双方建立第三方物流合同关系后,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实施了个性化资源配置,改造专用的物流苦,按照生产企业上下游配置做了一些安排,经过几年磨合,服务范围从进出口货代扩展到CBC。从操作层面上、供应链层面上、信息反馈层面上做了很多工作,来满足这个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上的要求以及运输服务要求。服务区从北方扩展到华东地区,服务标准显著提升。包括他们这种国际化生产企业对物流化要求也非常高,我这边有几个数据,也就是他们对我们公司的一些KPI指标,比如库存完好率2005年我们达到99.1%,06年是99.5%,今年前三季度是100%。第二个指标库存明细准确性,也就是轮胎规格、尺寸、排序、车库里的配置准确性,05年我们达到99.4%,06年99%,今年一直保持在100%。也就是说这种准确性我们还是在逐年在改善。到货的准时性05年我们达到了98.3%,当时还是有差距的,他们要求还是很高的。2006年98.5%,今年到现在为止是99.4%,也是在逐年提高。第三方物流服务深化的直接结果是专业的细分,目前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锁定在IT、汽车、家用电器、化工、快速消费品等几个目标行业集中发展,专业细分程度也在集中加强。从过去什么都做的物流转变成更加专业化的划分,也是按照市场和生产企业发展要求,企业而做的相应变化。第二点,服务范围向经营扩展。我们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也在探讨市场对外运产生的一些新的目标、新机会。物流、现金流、资金流是三大组成部分,在我国信用体系尚不健全的体系下,由此以质押、监管为代表的物流金融服务得到较大发展,包括中外运、中远纷纷开展此项业务,以我公司为例,通过与深发展、广发展、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国内主要银行签署合作协议,2006年实现授信额度去年达到456亿。2007年1-9月份实现授信额度超过500亿。很多客户、企业,对这个方面需求也很明显,需要通过质押这种关系来实现自己资金不足的问题。质押监管的发展标志着第三方物流与金融行业的融合,而服务范围也由静态的仓单质押向在途质押转变,从供应链资金流收入来看,第三方物流服务内涵得到进一步延伸。第三点,物流行业的整合趋势也非常明显。全球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物流全球化进程,这一进程正向中国扩展,自第三方物流概念引入国内起,全球整合深刻改变了物流市场格局。一大批知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消失,一批巨星的物流大集团迅速发展壮大,市场集中度明显提升,以德国邮政为例,由德国本土邮政企业几家经过私有化,在短短十年时间里先后并购了DHL等物流巨头,并集中打造第三方物流服务平台。近几年,外资对国内物流并购明显升温,比如麦沙今年6月份并购上海物流企业。进一步加快了中国物流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进程。也使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从服务竞争扩展到资本竞争,这也是一个显著的特征。资本手段越来越成为物流企业做强做大的途径。经过十多年发展,中国物流走向了理性、有序的发展轨道,政府、产学研等物流各界的沟通不断加强。现代物流业发展不断改善。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最大的综合物流企业之一以及第三方物流服务的积极倡导者,将一如既往与社会各界交流,沟通,与大家共同发展,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国内物流学术研究情况分析报告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现代物流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缪立新教授

 


    前天还在下雨,昨天就是艳阳高照,天公做美,欢迎大家,我还是代表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非常感谢和欢迎大家参加这样一次盛会。我接下来的题目是对国内近几年物流学术状况做一个分析,其中可能有所偏颇,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我们国内作为全球经济的增长点,现代物流对经济的发展重要性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国内物流应用领域研究也有了长足的进步。首先我分析一下概况:根据这几年发展情况,国内物流研究呈现了如下的特点:第一,研究规模在扩大。1994年到2003年这十年期间,国内物流研究发展的论文据不完全统计在9800多篇,而且2000年以后文献每年增长率是70%以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投稿数量近两年快速增加,每次收到的论文达到400、500篇。 第二,研究理论在提升。结合具体技术的应用性论文很丰富,如电子商务、物流选址。还有逆向物流、会展物流、绿色物流等等。还有从不同学科角度研究论文,如风险管理、知识管理等角度对物流供应链研究等论文等。此外近两年还出现了一些新概念和一些新论点,比如说精品物流、门禁物流、幸福物流等等,给物流学科发展新的启示。物流业作为综合性强的行业,应用性成果的可操作性非常重要。其次,物流学科是新型交叉学科,涉及学科门类多,需要学科知识融会贯通。2000年后,随着物流研究领域成果不断积累,与国外学者交流增加,应用基础建研究成果都有了显著的进步。第二方面,基本研究动态与趋势。基础研究层面,物流系统分析和优化,在这方面物流系统规划方面国内有学者提出以提高区域物流、时效性为目标的物流流通布局的方法,考虑无偿能力限制和有偿能力限制。在设置选址方面,有学者提出应建立选址路径规划问题。采用了两阶段搜索启发的方法,以此分析、确定位置、速度。对于启发式算法,目前我们国内做得还是比较多。国内学者提出针对港口调度问题,解决了目前国际上多岸同时作业的过程中无法解决的难题。依此模型分析,可大大提高港口效率,也为软件编制提供了基础模型保障。在生产运作管理调度方面,国内也有较多的研究成果,其中根据不同调度特征给出问题的求解,数字试验验证等方面具有亮点。关于供应链管理领域,由于实际需要和学者的知识背景,在供应链管理,关于契约的研究占了很大篇幅,比如关于激励机制研究、价格折扣契约研究、质量空气研究等,值得关注的成果有制造商对应用外包产品进行控制的研究、电子市场与传统市场决策主体决策模型研究,求得均衡状况下的供应链产能、购买决策等研究,以及突发事件造成供应链随机需求分布变化前提下研究批发价契约下的供应链最优应对策略等等,在此领域还有一些较好的结论性研究成果,通过上下游供应商对零售商作为的配送造成延误的补偿。采用国际证明和数字分析方法研究。所以这些成果的取得对国内供应链研究无疑是大的进步,很有价值,但由于供应链领域取得实际调查数据困难,进行实验室试验难度很大,故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成果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行完善,以使得变得成熟。二、应用基础研究。为实际应用提供方法和技术支撑的研究应当属于应用基础层面的研究:第一,港口单元化仿真,按照相互独立和相互关联的关系,分成五个单元,分别对这些单元进行仿真建模和运行。通过单元的数据交换,实现对多个排队系统之间复杂的持续关系和输入输出关联的描述和分析,有效解决了物流复杂系统的建模分析问题。第二,针对具体行业建立模型。比如对炼钢生产分析,针对烟草行业车间构造网络型。运用VB方法进行可视化模拟,找到煤炭供应链运营的瓶颈。再比如利用混合网等。还有学者把物流系统中完整的商流抽象成资金流、商流、信息流,提出了新的概念。第三,基于FID研究。主要是后台通用数据库设计等。还有安全跟踪、状态实施监测工具研发等。这些方面是近年来物流领域研发的热点,有望在不远的将来在应用领域有重要突破,并形成较大规模产业。第四,标准化制定。从1990年代到2000年初,我国在物流规划、物流技术等方面已经制定了一系列规范,为推动物流业的发展做了积极贡献,但是物流领域标准化、规范化的任务非常艰巨,在强调以企业为主导的自主创新体系今天,标准化制定必须与时俱进,尊重市场考验,进一步强调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真正为物流产业的发展能够起到助推和保障作用。三、应用研究成果。在交通基础设施,如港口、机场、铁路转运等业务管理,归口相应的行业主管部门。从程序、规划方法、施工方法等相对都比较成熟,有相应的规划设计标准可供参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了大量的设施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保障。但是在这方面改善空间还相当大,目前还存在这么一种现象,就是实施投资的规模很大,占有土地的空间已经实施的体量也很大,但却不好用,不实用,运作效率还有待于提高。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很好的理解现有规范和方法,把现有规范和方法用到恰到好处,其次在新建设施和已建设施进行改造时要充分考虑物流理论需求。这种知识的嫁接可以使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很好的提升运行效率。二、基本机具的生产。我国集装箱生产早已占据了半壁江山,基本满足了物流需求。但是我们还不是一个机具生产的强国,由于性能指标较低,不仅影响了运作效率,还导致生产安全指标较低,比如我们的货运车辆在高速公路上、在公路上以及在城市里面可能已经成为降低效率和导致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源头。所以需要提升科技研发能力,需要整体提升基础创新能力。三、电子产品硬件设备。物流信息终端设备以及其他硬件设备从单个产品的生产到系统集成,国内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已经可以基本上实现,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好的手段,并形成了大小不等的产业,比如FID产品。但问题在于原创性的技术成果相对较少,并形成了足够市场规模的还很少,如何迎头赶上,将会整体拖累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四、物流关键核心软件研发应用。我们国内物流企业真正能够有比较强的物流信息化的研发或者物流信息化使用能力的单位相对还比较少。物流信息标准化程度也比较低,软件产品过于繁杂、混乱,相互之间无法兼容,导致升级改造变得成本很高甚至无法实现。物流软件业尚未形成产业,对物流业的技术支撑不够,不过可喜的是近几年已有一些重要的研究机构和企业逐步找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症结,在努力研发和推广物流信息化,可望接下来几年取得突破。第三,存在的问题与展望。我国已成为物流业大国,已成为世界的加工厂。这种社会需求为我们研究者提供理论方法创新提供了很好的物质保障和很好的稳定的背景。中国物流研究者如果多一点这种意识,能站在国际舞台视角去思考这些问题就能早一点找准方向,也能早一点发现实现途径。心存高远,同时脚踏实地。二、关于理论研究实际的问题。首先必须真正了解中国特色,善于概括、抽象,经过抽象找出规律。经过分析抽象获得规律,得出理论方法,反过来很好的指导实践,有可能成为中国物流业快速发展的一个好的途径。第三,中国学术界以前常常会听到一种批评,在理论上没有上水平,实践中又不好用。更有一种说法是说是没有价值的成果。我们物流业应该避免这种情况,目前物流业有一个大的呼唤,希望我们出实用的技术,这对我们既是挑战,也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展望未来5-10年,我国物流业会有更大的发展,很多新的问题也亟待我们去解决。需要我们中国物流业同仁齐心协力,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同样让我们兴奋,让我们这些人有一种使命感。我们中国物流学会有很好的专家,相信在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下,我们中国物流学会各位会员都会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谢谢大家!


 

国内外现代物流关键技术综述报告

    --复旦大学现代物流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朱道立教授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女士们、先生们,今天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家交流对于物流管理若干个关键技术的一些研讨。首先我们去看物流跟经济的关系,物流在十七大精神下如何搞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首先是经济全球化,使到我们中国物流快速发展,大规模生产、大量进出口,大量消费。同时物流产业对其他产业有很大的影响。十一五规划和十七大精神,经济提出了一个问题,对物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我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我们就需要提倡我们物流服务向高端发展,以适应跟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们区域发展就提出我们区域物流如何协调。我们建设生产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需要我们提倡可持续发展物流。目前由于十一五规划跟十七大以后更使得我们思考一个问题,怎么适应我们国家社会跟经济发展目标,来适应物流业发展。考虑到这个问题既要考虑到经济发展目标,同时也要考虑国际环境。以及我们也要研究企业的经济行为,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才能做好这个事情。上个礼拜我受邀参加一个城市物流发展研究会,中间有一个干部提出了一些问题,他说如何生态文明,我们有的经济学家提出搞物流,污染很厉害、排放很厉害。如何对物流发展,既能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同时符合生态文明情况呢?在经济界跟理论界里面,由于没有跟物流界共同讨论,所以导致我们的混乱。我们要协调发展,要把国家的政策跟规划科学的制定,要考虑节能、节约土地、减排、资源跟杜绝,同时考虑物流对社会的贡献以及非常科学的进行计算我们的排放量多少、我们对土地使用价值如何如何,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上个礼拜,英国环境部部长宣布明年下半年大概英国要公布气候变化的法律,一两年前我就知道英国一些科学家在做什么呢?他们就在考虑国际外包引起的交通运输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问题。这说明他们已经在政策制定前做了一些工作。我呼吁我们物流界也要关心宏观政策研究跟我们物流的关系。同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跟物流发展,国家政策规划,比如进出口退税、制造业这些都非常重要。正如刚才会长提出十大任务中间,我记得有几项任务就是这些。中间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强化物流增值服务,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如何提高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是我们物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发展高端物流,比如金融物流、物流信息技术、新兴物流技术产生的一些新的模式,钢铁配送中心、网上采购等等,这些都是一些高端服务很重要的。下面我就有些问题跟大家一起交流。我介绍一下上海推进汽车制造业的一些情况。如何促进制造业产业升级跟生产服务业的发展,这对上海非常重要。我们制造物流业如何做是非常重要。上海制造业已经进入了经济发展增长期,它的GDP已经占到全市48.5%,我们制造业与物流业如何共同发展来发展制造业的物流呢?从国际上看,GDP第三产业比重是70%以上,生产物流企业又占70%以上。上海提出上海生产服务业比重要达到55%以上的目标。物流的发展以生产型服务业为突破口,创造核心优势,这是上海未来经济发展的选择。上海六大行业,包括汽车、钢铁、装备、石油、石化、电子信息、其他行业,我们要搞或上海制造业物流必须对上海的制造业放在全球跟中国经济环境下,仔细分析、科学分析制造业物流的核心,制造业物流的特点,才能有所作为。上海制造业物流现实特征是什么呢?第一,制造业物流不断提升。第二,制造业产业链逐步进入供应链一体化管理阶段,制造业和物流业融合发展,渐成趋势。走向供应链一体化,同时重视两个很重要的,一个是兼并之下的供应链管理,第二,如何做好科学的外包管理。上海有一个例子,宝钢加工配送中心,而且他跟下游的传统制造行业开展了整船定货、加工配送等一种新的模式,这代表了物流业跟制造业如何融合创造新的模式。第二,制造业的物流不仅向制造业加工、活动两端延伸,同时向生产加工活动的内部发展,这个就是不断创造物流企业新的物流模式,提高服务能力。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教科书中间都是讲到基本的物流活动,包括仓库、包装、退货等等,但是实际上目前上海制造业物流已经创造了很多高端的物流活动,包括集成装配、零件翻修、电子交易、电子采购等等。我们从上海两个最重要的例子可以看出,上海汽车物流已经走向了弱产的物流服务业。第四,电子信息、电子商务、大通关信息平台打通了制造业与物流。在信息时代中,我们一定要提倡用电子信息的公共服务,倡导电子商务平台,包括电子商务采购、电子产品交易以及物流资源的交易以及公共服务的平台。上海的大通关已经覆盖了上海所有的口岸以及出口加工区以及企业提供全面的这样的覆盖。现在正在考虑和长三角等长江领域的全面覆盖。第五,安全物流、环境物流逐步得到重视,促进了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知道可持续发展物流不但要强调经济目标,实际上要强调社会目标,我们的社会目标正是十七大讲的生态文明,我们要有节约型的物流,怎么样提高物流效率,减少空占率,我们提倡回收物流、环境物流、安全物流以及为可持续发展为物流的各种服务,上海根据物流仓储情况,重新布局,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来做好管理以及物流服务,回收物流在上海已经在汽车、钢铁方面做了相当多,而且回收效率非常高。第六个特点,区域辐射力不断增强。结合实施中央两省一市配合发展的精神,现代服务业也是不断加强长三角合作,不断实现资源共享,要素聚集,推动整个长三角产业优化。比如海关问题、化学品运输安全监管问题,这都是今年、去年做的重要措施。第三个问题,地区经济与物流关系。嘉兴是一个物流上有非常大的优势,嘉兴市是三大经济圈交汇地,是长三角地理中心,是上海的中心城市。是交通枢纽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他覆盖了华东地区,同时农产品比较大的供应能力,根据我们的研究以及一些跨国公司研究,认为嘉兴是华东地区配送中心最佳选择地,这个不是为了宣传嘉兴。我们知道,现代物流中产生了各类现代的配送中心,包括消费配送中心、加工配送中心以及交易配送中心、全球采购中心,在设立这些中心的时候必然对当地经济造成非常大的影响,配送中心的功能是从传统的仓储功能一直到现代的增值服务,需要有很多的因素决定,选择配送中心的定位有一些决策过程,这些大公司都是通过这些决策过程来做的,主要考虑到交通问题、市场问题、当地劳动成本、地价、企业偏好。嘉兴,是地区发展对他有优势,尽管沃尔玛选择了它作为华动地区物流配送中心,但是他作为一个地方经济,现在显然在考虑这些问题,物流发展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到底有多少作用,物流与当地产业如何协调发展,如何主动积极发展它的物流业,吸引大公司对他进行投资跟进行落户。最后一个,物流业产出对当地政府到底有什么具体体现。这就体现在当前区域经济与物流宏观上的一些问题。


    下面我转入一些微观方面的问题。首先我们刚才讲了现代的配送中心有各种各样,所以他需要现代的物流适合它的功能,就有很多配送的技术。原来的配送就是简单的交通运输、订货,现在要订货合同、采购、仓库管理、生产与加工、大型交通运输工具装载问题,来满足顾客不同需要,也许可能跨区域,所以需要集成化智能管理技术:我下面举几个例子说明,比如智能化的船舶装载技术,保障航运安全、货物安全、货物装载时候的质量以及取货等各种各样要求,大型钢铁企业通过船舶运输,我们知道船舶装载问题是钢铁企业一个重要的问题,牵涉到非常大的费用,钢铁产品包括发货、仓库短途运输、车辆调度等等,我们知道钢材有各种各样的规格、各种各样的尺寸、重量,他放在船上,我们首先要解决他放在哪个仓位、放在哪一排,怎样合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些配置的东西都是要进行智能化的信息技术和决策技术的结合,由于这样的智能配载系统,宝钢每一船装载4000、5000吨产品,每次需要一两天,这样的系统可以提升效率、航运安全。第二个例子,生产合同组批切割的智能性。我们知道钢铁具有小批量、多品种的特点,目前国内企业都是按订单生产,大型钢铁厂每月有1000多份订货合同,如何进行生产、切割、配送这是非常重要的。目前钢材配送中心成为钢铁行业一个新的物流模式,他就是针对客户不同的需求进行切割、加工、检查,最佳的时间配送给客户。当然我们作为切割问题中,有热切割、冷切割的问题,有大量的组合合同,我们把它组合后进行切割,这是一个两阶段的组合优化问题,我们对这样的问题已经有了方案,提高了宝钢的经济效益、物流服务。还有一个对现代物流可视化的技术,石油是非常宝贵的资源,最近石油上涨了9%左右,有的地区已经慢慢出现了油荒问题,我们如何对油品的配送来做好这样的服务呢?我们知道中国石油,中石化98年才开始石油销售业务活动,他缺乏经验,但是量这么大,经济发展这么批,所以我们需要有现代物流的技术为它服务,比如上海销售公司有300多个加油站,1000多个固定大客户,四个省市进行配送,物流成本一年就1亿人民币。我们油品供应链服务有两个,一次配送、二次配送,由大油库到小油库,小油库再到加油站,我们利用先进技术,GIS、GPS以及大规模的优化技术、巨大数量的数据处理,来做好油品配送,解决我们由油库怎么到加油站,车辆怎么调度、走什么路线,使得服务好、质量高、成本低。当然这些关键技术中间有决策技术,我们要在30万条可行路线中找到一条可行路线是比较好的,我们跟机器互相交互来解决问题的处理。我们要在大规模屏幕上显示出车辆的运行情况,所以可视化集成油品销售系统对中国能带来很大的效益,一方面改善管理、另一方面降低成本,每年节省1000万人民币。资源分配的方案对于解决油荒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也就是从产油地到一级油库,我们知道从北方的油,东北的炼油厂到华东地区要两个礼拜左右,这两个礼拜中,我们知道气候的变化,有的时候油轮就不能按时到来,怎么做好资源调度计划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复杂的。中石油要求我们用一种技术进行分析,而且综合各种各样气候,它的油轮、车子以及油库、销售情况等等来进行资源调度方案,资源调度方案我们采用大规模的模拟系统以及信息处理、可视化技术。下面我讲这样几个问题,我认为物流的东西跟我们国家宏观政策有关系,跟我们技术有关系,但是非常重要的就是物流需求。物流需求包括物流的量,而且包括顾客服务、顾客需求等等。从经济学讲,实际上所有人的管理全部基于需求理论的,古典的需求理论是基于消费者的行为,但是他的行为都是非常简单。现代经济学强调对个体行为去研究以及它的聚集,才产生了对需求的展望,这是现代的经济学,也导致了很多科协决策方案的产生。包括科学的方法,比如交通运输均衡的计算。中间有一条非常重要,从顾客选择,在竞争的环境下把你的服务共同特点取出来作为产品特性,顾客根据购买行为来决定购买。把购买行为聚集起来就成为产品的需求量,这就是我们目前做的。我们讲讲实际中间产生的需求,例如微观上汽车对它的需求,还有基础设施物流需求。如何掌握每种牌子轿车份额是非常重要,我们可以根据消费者行为以及市场经济行为来进行对市场结构、产品特征、消费者偏好来计算出每种牌子汽车的市场份额,如果你把整个经济情况计算在总的量的话,我们就得到了市场的需求量,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就可以做生产采购、生产计划等等。这样一个轿车市场的预测是基于诺嗲尔。同时我们也在这个基础上对汽车、配件、生产、采购计划进行研究。这是我对物流需求对我们采购是非常重要。第二,我们国家跟别的国家不一样,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如何发展非常重要,为公众提供交通服务,促进人们生产质量提高。在这个过程中,物流和通讯系统、能源系统、排水系统等等都一样。如何通过物流需求合适制定物流基础设施方案,这非常重要。比如长江三角洲,我们港口有竞争有合作,我们空港也是同样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实际上就是如何创造需求以及正确把握有可能掌握的需求。以及政策服务能力提高后促进物流需求。比如洋山港的问题都是要解决如何在竞争环境中扩大用途量。传统的很多东西就不能解决。港口吞吐量都是腹地GDP的预测。在中国就证明不是这样的。温州的货通过上海、宁波港走。如何制定港口竞争策略以及服务策略、合作策略,这就需要新的经济学观点跟技术来解决。我们可以通过靠特立模型,对中国实际的港口情况、航运公司航线以及客户行为来设计我们的竞争策略,这对我们是非常重要。中国就得这样做。比如天津港提倡落地的港口。这个问题同样在空港是一样的问题,我们航空机场问题很多,需要我们大量做研究,需要我们在这方面合理的布局以及科学的制定服务策略。这里面就要用到一些复杂网络的技术,利用对于城市的重要度的估计和评价。长三角如何进行差异化布局。最后我提一下金融供应链跟金融物流的问题,我们要放在国际环境看待这样的问题,我们国家供应链发展面临几个特点,一个是中小型企业蓬勃发展带动我们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但是中小型企业融资难一直是难以解决。中国尚未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法律环境。中国很多企业都处于全球供应链末端,我们如何做好贷款融资是要有风险的,特别还有全球经营风险,同时我们国家是制造性的大国,我们要全球采购,理论和经验缺乏使得企业面临很大风险。金融物流,由于有如下特点使得国内企业跟金融服务的合作能够对金融活动风险加以控制,这就是金融物流管理产生的原因。需要它来帮助,和银行合作起来来克服风险。在国外,实际上银行参与很大的工作,大型的物流企业专门的成立专门的部门开展物流服务,比如UPS。中国的情况就是物流企业跟金融单位如何合作,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1999年中储已经开始做仓单质押。中储今年是300-400多亿的情况。国外金融机构大量进入供应链管理,而且学术中对金融供应链主要研究供应链协调与管理。金融物流产品有做流程设计、合同设计、定价设计,比如讲各种模式金融模式跟流程以及风险分析、控制技术、交易技术、结算技术,金融环境下的供应链协调主要考虑有限责任制的问题、国际竞争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考虑供应链协调问题。世界都这样做。我们国家有金融物流融资产品的标准化特别重要,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背景,在中国金属采购牵扯到期货采购,而期货采购都取决于LME国际金属期货价格,这里风险很大。另外一头,它的产品市场需求又不一样,两头情况做供应链是非常困难的问题,由于中国已经碰到这样的问题而且受到很大的风险,比如去年铜价一吨2万元,这个月实际上每个金属的需要单位都在定明年的计划,到明年11、12月份需要补货,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决策问题。在上海航运中心建设中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我是来自复旦大学,我们会长说了明年我们主要产学研结合,上海物流研究院是上海政府与复旦大学建设的开放性研究平台,产、政、企、学结合的平台,这个平台向国际开放,向全上海高校开放,跨专业、跨学科、跨学科、跨政府部门、跨企业部门,我希望我们政企学结合方式能够发挥很大作用,我今天汇报到此,谢谢!

 

责任编辑:博禅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修班
  • 第二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师资研修班

    (2021年05月30日--06月04日)

  • 日本物流与供应链20讲(2020年第一期)

    (2020年11月21日始)

  • 北京秦藤物流沙龙
  • 关于发起举办“北京秦藤中日物流沙龙”的通告
  • 中日物流论坛
  • 中日商贸往来与物流体系建设研讨会

    (2016年03月27日)

  • 中日经贸关系发展与自贸区建设研讨会

    (2014年01月18日)

  • 中日经济往来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3年04月02日)

  • 中日经济交流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2年05月12日)

  • 中日冷链物流论坛
  • 第二届中日冷链物流国际论坛(2021)

         ---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10月29日--31日)

  • 第一届中日冷链物流发展国际论坛

         ---农产品 · 食品冷链物流与生活品质

    (2019年07月06--07日)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论坛
  • 第一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国际论坛

           ---供应链研究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2021年04月16--18日)

  • 中日农产品流通论坛
  • 第一届中日农产品流通国际论坛(2021)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08月00--0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