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第八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纪要

    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主办的第八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于2009年11月14—15日在福建省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召开。现将有关情况纪要如下:


一、年会概况


    本次年会是以往历届参会人数最多的一次。国际采购联盟及8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台港澳地区和国内27个省区市的96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出席会议的联合会、学会领导有: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陆江会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海关学会赵光华会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首席顾问丁俊发,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领导何黎明、戴定一、崔忠付、任豪祥、贺登才和兼职副会长沈绍基、李厚圭、朱道立、黄有方、马士华、何明珂、陈功玉、翁心刚、鞠颂东、宋则、王佐、张  锦、海峰。厦门市政府游有雄副秘书长,厦门市政府物流办杨名炎主任等出席。


    出席会议的台港澳嘉宾有:台湾物流协会王祥芝会长、香港物流协会黄辅华前任会长、澳门物流货运联合商会李国辉理事长、香港物资采购与供销学会吴惠群会长。


    出席会议的国外嘉宾有:国际采购与供应联盟斯万特•埃克斯尔森主席、荷兰代尔夫特技术大学市场与供应链管理学院西科•桑迪玛教授、日本国土交通省综合经济研究所柴崎隆一高级研究员、日本物流学会副会长、日本一桥大学根本敏则教授、韩国物流学会会长、韩国航空航天大学李宪树教授、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山姆斯教授等。


    本次年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要活动如下:


    14日上午举行了全体大会。会议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物流学会会长何黎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何明珂分别主持。陆江会长作大会致辞,6位中外嘉宾分别介绍了物流领域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新政策等最新研究成果。国际采购与供应联盟斯万特•埃克斯尔森主席作了《采购与供应的发展》;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汪鸣副所长作了《中国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政策取向》;荷兰代尔夫特技术大学市场与供应链管理学院西科•桑迪玛教授作了《供应链管理中基于价值的思考》;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上海海事大学黄有方副校长作了《现代物流科技发展的新动向》;日本国土交通省综合经济研究所柴崎隆一高级研究员作了《东北亚贸易及物流政策分析》;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物流学会常务副会长戴定一作了《物流信息化的几个热点问题》。


    14日下午,三场活动同期举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台湾物流协会、香港物流协会和澳门物流货运联合商会共同主持召开了第六届两岸四地物流合作与发展大会,台港澳地区代表近500人出席;2009东北亚物流研讨会,由黄有方副校长主持,东北亚物流学会会长任豪祥到会讲话,来自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中国的物流专家到会演讲;年会首次举办的优秀物流研究成果报告点评会由戴定一副会长主持,共有获一等奖的5件论文或课题作者介绍研究成果,10位专家作现场点评,延伸和扩散了成果价值。


    当天晚上,崔忠付副会长兼秘书长主持了颁奖授牌晚会。本次年会共收到参评论文860篇,出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2000多位作者,经评审,共有303篇论文获奖。其中:一等奖11篇,二等奖21篇,三等奖92篇,优秀奖179篇;共共收到112个“2009年度中国物流学会课题”报告,56个课题报告入选“2009年度中国物流学会课题优秀成果奖”,其中:一等奖9个,二等奖16个,三等奖31个。三是特约研究员。经本人申请,专家推荐,学会审核,聘任于邢香等39名会员为第四批特约研究员,到目前,我会已聘任了四批、共195名特约研究员。经审核,批准“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等33家单位为中国物流学会第二批产学研基地。到目前,我会已批准了两批、共62家产学研基地。


    15日上午,年会设立了17场专题分论坛。分别是:物流产学研供需对接专题分论坛、后危机时代现代物流发展趋势专题分论坛、国家级物流及供应链方向重点基金课题解读专题分论坛、供应链流程与企业绩效专题分论坛、供应链与物流服务创新专题分论坛、物流系统与优化专题分论坛、物流工程一体化管理理论专题分论坛、物流系统优化的工具化与工程化以及实验平台专题分论坛、物流平台与物流信息化专题分论坛、日本物流实证分析专题分论坛、中国东南亚南亚物流专题分论坛、城市物流研究专题分论坛、农村与农业现代物流发展专题分论坛、现代物流库存控制理论专题分论坛、港口物流与供应链发展趋势专题分论坛、循环经济与绿色物流专题分论坛、化工品与危险品物流专题分论坛。与会代表自由选择参加,就各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积极的互动交流。


    年会期间,还套开了中国物流学会四届四次理事会、两岸四地物流合作茶话会。国际采购联盟冬季学校同期开办,全体学员参加了年会相关活动。


二、现代物流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新思考与新视角


    陆江会长在致辞时提出,要更加广泛地联合产学研各界人士,共同创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代物流理论体系。对于我国现代物流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要有新的思考与新的视角。一是要把物流理论研究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结合起来,把社会经济发展作为我们理论研究的宏观基础。二是要把物流理论研究与建立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密切结合起来。三是物流理论研究要注重吸收国际上的先进理论体系和理念。四是物流理论研究要与物流实践密切结合起来。五是物流研究和学术交流的过程,也就是产学研结合的过程。政府、协会、企业、院校、新闻、研究、咨询机构,都要积极参与到物流研究和学术交流中来。


    在谈到物流理论研究与物流实践密切结合的问题时,他强调,要根据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不同阶段所提出的要求和反映的问题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研究。中国物流实践发展到今天,向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重点要在以下十个方面深入研究:一是扩大物流市场需求的策略、模式、机制研究;二是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的发展趋势、模式和政策研究,以及供应链管理实践研究;三是商贸物流、农业和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四是物流企业兼并重组与管理创新研究;五是物流业集聚区发展趋向及布局优化研究;六是物流园区规划、多式联运与物流基础设施的衔接与协调研究;七是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发展研究;八是物流标准化、信息化与新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九是绿色物流、逆向物流、应急物流研究;十是物流政策法规体系研究等。以上十个方面概括起来,都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落实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急需深入研究的重大物流理论和实践问题。


三、年会上值得关注的主要观点


    (一)采购与供应发展的新趋势


    斯万特•埃克斯尔森主席在演讲中提到,未来采购与供应发展的趋势。一是企业业务的整合。以前企业内部各部门是各自唱“独角戏”,现在越来越需要与其他业务部门的整合。现在我们不仅仅是负责采购,还要把客户的需求反映到采购这一层面。二是高级管理层的重视。以往被看成低级别的服务部门的功能已经成为企业高层领导非常看重的一部分。高层领导对物流与采购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三是客户价值的创造。我们应该创造市场,即要创造新的供应,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使供应方的市场变得更加有效。我们已经进入一个主动实践的阶段,而不是被动接受供应方的条件和所提供的产品服务。其他趋势还包括:风险管理、企业社会责任、供应商的开发,全球视角的把握,降低成本的考量,长短期角度的结合,战略性采购的思考等等。


    (二)物流的产业特征与政策机理


    汪鸣副会长指出,物流业是复合型服务产业。其复合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体现在各种服务方式之间的融合,是具有多环节企业的综合管理与运作的服务方式;二是与服务对象之间的融合,是与服务对象形成供应链系统的现代管理与生产方式;三是管理与政策的融合,是多部门协同推进发展的生产型服务产业,需要良好的适应服务融合的政府管理方式与政策环境。物流业的复合产业特征,决定了物流政策不具有这种特定的行业和管理属性,也就很难有统一的政策,物流产业的政策机理是多部门协同的综合和行业结合的管理下的政策行为,这对政策的制定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三)供应链管理中基于价值的思考


    西科.桑迪玛教授提出,协同工作使供应链上各方获利更多。不同的功能部门进行合作,同时,一条供应链上不同的参与者进行的协调和合作是非常重要。供应链管理能够提供更多的价值,特别是能够着重创造价值给终端的客户。我们要重新考虑供应链,充分考虑整合、集成、联合规划等话题,更好的对供应链进行统一的风险管理等等,在供应链中要形成合力,根据研究,如果能够进行像信息共享等供应链的联合作业的话,可以带来30%效率的提升。


    (四)物流科技发展的新动向


    黄有方副会长指出,根据物流行业发展的趋势以及国内外数据分析,物流科技发展出现新的动向。一是全球供应链可视化管理与实现技术,供应链运行过程的可视化需要技术支撑,主要包括:物流数字化的研究、供应链的可视化、物流的战略化、资源的配置、人员的调动等等。二是供应链安全管理与技术,主要集中在港口、集装箱等方面,供应链安全就是虚拟库存的风险,还有物流外包的风险等。三是虚拟库存管理及协同物流配送技术。四是物流系统的集成技术。五是供应链商务智能与决策支持技术。


    (五)东北亚物流的竞争与合作


    柴崎隆一高级研究员运用贸易与物流预测系统模型,预测了东北亚地区未来的贸易量及物流量。他认为,在国际货物流方面进行中日韩的比较,一方面东北亚三国保持了竞争的态势,他们将是彼此之间强有力的对手。另一方面,东北亚三国对港口等基础设施的投资不仅可以帮助自己国家降低运输成本,也可以降低其他国家的运输成本,从而产生区域内物流发展积极的效应,对国际的运输成本产生良好的影响。东北亚各国之间并不仅仅是存在一个竞争的状态,而且还有一种互利的状态,对于港口的投资,对于三个国家都是有益的。


    (六)物流信息化进入应用驱动的新阶段


    戴定一副会长围绕三个领域谈了物流信息化的热点问题。一是关于物流企业的信息化,三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企业信息系统的整合有利于解决企业内部管理中集中与分散的关系;物流企业的专业化发展需要高效的系统开发平台作支撑;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商业模式需要创新。二是关于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信息交换与共享、整合需求与供给两种职能; ASP服务外包和B2B型两种整合方式;政府在平台建设中的两难问题。三是关于产业的物流信息化。他指出,物流信息化已经进入了一个依靠应用来驱动的新阶段,要更多地研究应用的问题,让业务人员、客户、管理者有更多参与物流信息化建设的话语权。


    (七)日本物流市场结构与经营模式


    北京物资学院米娜老师在发布优秀物流研究成果时介绍,到2007年为止,日本国内物流企业数量为63,122家。其中主要是中小型物流企业,市场占有率的主体集中在少数大型物流企业。通过对主营业务收入前50名的物流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按照主营业务内容对物流企业进行分类,按照服务范围以及与货主企业的关系对各类型物流企业的经营模式进行划分,为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在点评环节,中国北方工业公司投资一部副王佐总经理认为前50家有29家是制造业企业的子公司值得继续分析探讨。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流通产业室宋则主任指出,几种经营模式既具有综合性也有专业性,这两种趋势不是谁指导谁的问题,而是一个长期共同发展的问题,而且是动态发展的。


    (八)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规律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张宏斌副教授在发布优秀物流研究成果时指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规律,一般经历传统储运公司、第三方物流企业、领先物流企业甚至第四方物流企业的阶段。他以宝供物流为例指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和演进是不断降低物流成本的需要和结果。在规模经济和学习曲线共同作用的结果下,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断演进,从传统储运企业发展到第四方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客户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契约关系,介于公开市场和纵向一体化之间。北京物资学院翁心刚副校长在点评时提出,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是一体化的物流服务提供商,不要把专业物流和第三方物流混淆,过去的储运公司是传统的物流公司,但是不叫第三方物流企业,只有当企业可以提供一体化的物流服务,根据客户的需求按时按量的送给顾客,才可以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


    (九)物流金融的合作与创新


    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李毅学老师在发布优秀物流研究成果时提出,存货是物流的基本元素,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变现性,所以在我国,存货质押融资成为了物流金融的核心模式。他通过构建价格波动存货质押融资业务的质押率确定模型,利用数据分析、参数设定,详细分析了盯市频率、贷款周期、违约概率、清算延迟以及流动性风险因素对质押率的影响。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陈功玉主任在点评时提出,我国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往往遇到资金困难,在银行贷款信用比较难的时候,物流企业通过存货质押的办法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资金不足的难题。《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社王继祥主编指出,金融创新最重要的问题是风险控制,一定要在了解市场情况的基础上,把监控的强度、违约率等各项因素考虑进来。


    (十)汽车物流企业要注重第三方顾客满意度的提升


    安吉天地汽车物流有限公司龙少良主任在发布优秀物流研究成果时,通过应用指数法模型来计算汽车物流企业顾客满意度指数,在模型的应用方面采用了ACSI(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测评模型的相关模块与一些推及学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顾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成果对我国汽车物流企业构建顾客满意度工程,赢得顾客满意和市场份额,提升企业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鞠颂东教授在点评时提出,作为一个服务型的企业要生存发展,对顾客服务的满意度肯定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将课题扩展为基本上可以用这种模型来比较不同的行业之间的企业的满意度,具有一定的拓展性。上海交通大学中美物流研究院季建华副院长在点评时认为,指标体系的设计很好的把价值和满意结合起来,这是非常有意义的。这对提高我国顾客满意度是有积极的作用。


    (十一)应尽快提升物流理论研究工作的质量


    戴定一副会长在优秀成果报告点评会总结时提出,理论研究工作应该尽快转到质量提升为主的时代,为此要做好选题、方法论和规范化三方面的事情。对于选题,理论研究要跟产业的发展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特别是《振兴规划》出来以后,产业发展目标很明确,必须分成两类服务,一类是通用类服务,一类是专业类服务。通用类主要以标准规范方向为主,这个领域靠价格来竞争,需要通过做大来实现规模。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就是产业物流、专业物流,这些专业物流不是看物流自己,而是看为客户创造什么价值。所以两类服务一定要分开,一个要做大,一个要做专。不解决这些问题,物流产业就走不快,就失去了目标,不知道要往哪走。所以选题要密切结合产业发展方向中所碰到的问题,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十二)要加强物流管理产学研供需对接


    在物流管理产学研供需对接专题分论坛上,德利得物流公司运营总监恽绵认为专业本身不是决定性的,重要的是学生自身的素质,以及能否尽快融入企业踏实工作。沈阳大学科研处张炎副处长认为,产学研结合需要政府牵头推动,政府帮助建立公共信息平台的回报在于中小物流企业缴纳的服务费;现有第三方物流的定义很值得商榷;信息化不是万能药。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信息物流系延静主任就学院示范专业建设概况,物流专业校企合作做法,以及产学研校企对接新现象等问题做了主题发言。认为物流高职人才的培养方法必须以具有比较明确的人才市场定位为基本前提。


    (十三)供应链与物流服务创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在供应链与物流服务创新分论坛上,有专家认为,应着眼未来,考虑“后危机”、“危机后”甚至更长一段时间,世界经济深刻调整对经济体系转型和发展模式创新的要求。从趋势看,供应链服务已经成为新时期物流企业创新的选择之一。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刘伟华副教授指出,进出口贸易下滑趋势对我国物流行业已经造成较大影响,首当其冲的就是外贸型物流企业。在此背景下,许多外贸型物流企业纷纷转型,供应链服务成为转型的重要方向。天津大学管理学院赵道致教授从现代物流的定义与演化过程出发,指出物流业务(产品)演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物流业务创新可以从仓储、运输,过渡到配送、流通加工,直至向客户服务延伸、向制造支持延伸等乃至无穷尽的创新空间。重庆工商大学张德海副教授围绕重庆保税港区发展过程中所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提出构建保税港区物流金融的三种特色服务模式,并从宏观层面提出实施重庆保税港区物流金融服务功能的对策建议。


    (十四)供应链发展的新热点


    在供应链流程与企业绩效专题分论坛上,中国物流学会副秘书长、综合开发研究院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所所长王国文博士指出,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给物流与供应链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提供了提升和发展的机遇。拥有强有力和灵活性供应链的企业,将引领业界率先走出危机。金融危机迫使制造业转向供应链寻求核心竞争力支持,而从全球范围考虑从供应商到最终客户的全供应链成本,成为制造业变局的基本考量。经济危机也强化了环境意识,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降低碳排放、打造绿色环保供应链的重要性。为了打造“世界级”的供应链,RFID技术与物联网将得到长足的发展,改变供应链的运营方式与效率。


    (十五)关于国家级物流及供应链方向重点基金课题的解读


    在国家级物流及供应链方向重点基金课题解读分论坛上,有近年成功申报基金项目的申报人,介绍了他们的研究内容,与大家分享基金课题申报的经验。浙江大学刘南教授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2009年度整体资助项目情况。浙江工商大学肖迪博士提出在供应链竞争的环境下,供应链质量风险测度、考虑质量议题的库存管理和供应链成员契约协调机制是今后供应链质量管理研究的重点。北京理工大学刘建昌博士从当前电子废弃物回收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出发,针对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系统能力的影响因素与提升途径等问题进行了具体研究。宁波大学俞海宏副教授提出,由供应源、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消费者以及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组成的,以系统效率为目标,包含服务产品的现代流通供应链将会成为农村流通现代化改革的目标运作模式之一。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物流中心戚铭尧副教授认为,物流是一门新兴学科,研究者发挥自身专业特长,迅速在新的研究领域找到定位点,开展是多学科交叉研究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


    (十六)“后危机时代”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


    在后危机时代现代物流发展趋势专题分论坛上,有专家认为在后危机时代,经营与管理创新、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在客户产品价值链上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恽绵总监指出,后危机时代物流企业的经营呈现市场下滑、成本上升、危机四伏等特点,物流企业应采取积极主动对策,加强合作,关注市场变化,寻找新的商机,跟随客户的调整随时调整经营,建立柔性化的组织体系,共同建立新的服务市场。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管理部尚尔斌部长指出,在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下,现代物流业发展面临严峻考验和难得历史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环境逐步改善,创新、联动与价值延伸亟待政策推动;市场竞争激烈,行业健康发展面临较大压力;行业发展外部动力有待加强。


    (十七)物流系统优化是实现物流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


    在物流系统与优化专专题分论坛上,河海大学王伟博士、华东交通大学甘卫华教授、重庆工商大学陈久梅博士等六位专家发布了各自在物流系统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与会嘉宾与代表就物流系统优化的研究和实践经验进行了广泛交流。华东交通大学经管学院张诚院长在论坛总结时指出,物流系统优化是实现物流管理目标、体现物流管理效率与效益的必要过程和重要手段,是其降低供应链运营总成本的最显著的商机所在。但是,物流系统优化过程不仅要投入大量的资源,而且是一项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克服困难和精心管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才能达到整个系统的优化。


    (十八)物流系统优化的工具化与工程化


    在物流系统优化的工具化与工程化以及实验平台分论坛上,有专家认为,高级运筹学和系统优化是一门不断发展,富有挑战和变化的前沿学科,物流系统优化是物流专业提高教学水平和提升人才培养档次的一门具有开拓性的课程。在物流作业过程中,大量的运筹和决策问题需要解决。论坛提出POEM建模平台及其相关物流优化系统的配备,可以对物流中的典型优化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和实验,设计合理的物流调度方案,顺应物流智能化管理的需要,为培养高素质的物流工程与管理技术人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与培训平台。 


    (十九)以信息技术构建传统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系


    在物流平台与物流信息化专题分论坛上,易网通电子网络系统(深圳)有限公司资深顾问陈鹏先生从当前经济复苏背景下,物流行业面临重新整合的格局出发,从供应链物流外包需求、业务及技术战略构架、案例实践总结等多个方面阐述了如何通过信息技术构架传统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系。他提出,必须从供应链物流外包需求、业务及技术战略构架、案例实践总结等多个方面,推动物流企业以技术提升整合服务为战略目标。华南理工大学刘发贵教授认为,物流技术的发展在经历了人工物流、机械物流、自动化物流和集成物流等发展阶段后, 现在已经进入智能化物流的研究和应用阶段, 物流电子化已经成为电子商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十)物流服务工程一体化管理理论的发展


    在物流工程一体化管理理论分论坛上,有专家认为,包括人文物流、商品生产物流和商品流通物流等三大物流工程在内的物流系统工程,才是商品经济运行的主体。商品生产、商品流通、商品经济管理和生产物流、商业物流、人文物流,都是商品经济中同时产生的社会现象。物流服务工程一体化管理理论的研究,涵盖了物流工程学科建设的三个主要方向:物流经济学理论、物流系统理论、物流管理工程和物流装备工程理论。这就使得物流工程作为一级学科,可以涵盖物流经济学、物流系统学、物流管理工程学和物流装备工程学等研究方向,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物流学科体系。


    (二十一)农业及农村现代物流发展路径


    在农业及农村现代物流发展分论坛上,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物流学院院长周建亚教授认为,从农村走出打工的青年人,可成为发展农村物流的主力。同时,要建设发展农村物流,离不开资金支持。北京交通大学鞠颂东教授认为农村物流是指农村范围并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物流活动。研究农村物流的目的是加快农村范围物流的发展,促进与城市物流体系的衔接融合,缩小与城市物流的差距,促进城乡社会和谐发展。中物策(北京)工程技术研究院李芏巍副院长认为,目前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行业已经结束了低水平生存和竞争阶段,正在逐步走向规范化、规模化、以服务为中心,以营销为手段的专业化发展道路。规范化、现代化、多功能、经营化将是未来农产品批发市场行业发展的趋势。


    (二十二)城市物流的现状与发展


    在城市物流研究专题分论坛上,北京城市学院杜文龙博士提出城市物流是城市内部、城乡之间、城市之间的物流规划和物流运营活动,是以城市为依托的区域性物流活动。汪鸣副会长认为,物流产业在城市中要有准确的定位,包括产业类型、服务范围等。长安大学董千里教授提出城市物流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规划主体多元,运作主体薄弱,市场机制欠缺。城市物流的发展需要陆港通道建设、产业联动基础与城市发展支撑。刘伟华副教授指出,我国城市配送体系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配送基础设施总量不足,结构、布局不合理;城市配送车辆没有通行、停靠和卸货的便利。为此,他建议国家从财政和税收两个政策杠杆的角度支持城市配送体系发展。


    (二十三)港口物流与供应链发展的趋势


    在港口物流与供应链发展趋势专题分论坛上,西安浐河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专家席平从港口战略发展的角度提出了第五代港口概念——联营合作子母港。即以大型海港为母港(中转港),以国际陆港、支线港和设在内陆的港区为子港,形成母港与各个子港联合经营、合作发展、共生共荣的子母港群。河海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工程研究所康小燕认为,多式联运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交通运输现代化和“运输化”水平的重要指标,纳入港口营销和全球供应链的港口多式联运,其方式正逐渐朝多样化、均匀化的方向发展。厦门理工学院王斌义教授分析了港口物流与供应链发展趋势:向第四代港口迈进是主要趋势;港口规模大型化;泊位、航道深水化和码头外移;码头专业化和装卸设备大型化;港口信息化、网络化发展;港口功能多元化并向物流分拨中心发展;港口产业国际化;港城一体化等。


    (二十四)循环经济与绿色物流的发展


    在循环经济与绿色物流专题分论坛上,重庆工商大学龚英教授进行了回收物流增值因素的探讨,提出产品全生命周期各阶段“三废”的利用、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方面、再生循环阶段应采取的具体措施。厦门理工学院物流教研室朱丹主任通过开展对影响企业逆向物流活动的因素分析与成本分析,探析企业在不同成本区间对待逆向物流活动的意愿,从而采取价值调节方式引导企业从事逆向物流。西南交通大学吴刚博士(由庄维维老师代为宣讲)提出了循环经济的运行现状及现实问题,指出循环经济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循环经济体系规划研究;二是循环经济再制造生产运作研究,比如库存控制和生产计划;三是循环经济运作机制研究。


    (二十五)化工物流产业高度聚集的新范式


    在化工品与危险品物流专题分论坛上,北京市场经济开发研究院马骏研究员从中国化工物流发展的背景、中国化工物流的典型区域、中国化工物流的主要服务提供商、中国化工品物流的典型储运方式、中国化工品物流的可能性发展等五个方面对中国化工物流产业进行了全面阐述。北京市场经济开发研究院院长、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张永泽博士指出,化工物流专业性强,专业门槛高、对专业物流设施有高度依赖性。化工物流的发展要遵循安全、环保、健康的至高原则,适应我国化学工业依托沿海深水岸线,建大港、造大船、建大厂,产业高度聚集并且园区化发展的新范式,走规模化、品牌化、科学化的企业发展之路。


    (二十六)库存控制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在现代物流库存控制理论专题分论坛上,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王槐林教授提出经典库存控制理论体系,认为在物流教材中对于库存控制理论的论述和教学很不到位,与其应有的份量不相称,影响物流教育的效果和质量。要加强在库存控制理论研究的力度,共同推进中国库存控制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马士华教授重点介绍了宏观库存优化途径中Supply Hub的应用,通过联合库存和联合运输既可以减少库存量,又可以减少车次,缓解交通紧张、提高库存利用率和车辆利用率。武汉理工大学刘明菲教授就库存控制理论体系在汽车物流产业集团中的实现进行了介绍,提出联合库存类群分布的重要性,相关物资类群分布可导致产业链群的聚集,并达到减少库存、减少运输、最大地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


    (二十七)日本物流的实证分析


    在日本物流的实证分析分论坛上,北京物资学院翁心刚副校长、孙前进副教授、姜旭博士分别就日本物流的特点及发展阶段、日本便利店与物流产业的关系、日本循环经济与绿色物流进行了分析与讲解。论坛认为通过日本物流的发展经验为我国物流发展提供政策上和规划上的借鉴,对推动我国物流向着更高层次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日本经济在经过了不景气之后,政府和企业再次抓住机遇,调整产业结构,重振运输特别是海上运输,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装备物流市场,提高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以促进日本经济复苏。相比之下,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仍需通过各部门、各地区及各种物流方式之间的合理分工,解决制度、政策及实施等方面的约束,提高产业的发展水平。


    (二十八)中国东南亚南亚物流的发展


    在中国东南亚南亚物流专题分论坛上,大湄公河次区域物流研究中心刘金鑫研究员指出,建设国家沿边开放的桥头堡,是中央对新疆和云南等边疆省区实施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的具体要求,必将成为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新热点。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冉文学教授认为,发展面向东南亚、南亚国际物流的策略应加紧基础设施建设,打通陆路通道;促进边境贸易向国际物流过渡;解决便利化通关问题;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科学布局,建立物流服务基地;推行标准化物流服务体系等其他;大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物流人才队伍。

 

责任编辑:唐尧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修班
  • 第二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师资研修班

    (2021年05月30日--06月04日)

  • 日本物流与供应链20讲(2020年第一期)

    (2020年11月21日始)

  • 北京秦藤物流沙龙
  • 关于发起举办“北京秦藤中日物流沙龙”的通告
  • 中日物流论坛
  • 中日商贸往来与物流体系建设研讨会

    (2016年03月27日)

  • 中日经贸关系发展与自贸区建设研讨会

    (2014年01月18日)

  • 中日经济往来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3年04月02日)

  • 中日经济交流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2年05月12日)

  • 中日冷链物流论坛
  • 第二届中日冷链物流国际论坛(2021)

         ---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10月29日--31日)

  • 第一届中日冷链物流发展国际论坛

         ---农产品 · 食品冷链物流与生活品质

    (2019年07月06--07日)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论坛
  • 第一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国际论坛

           ---供应链研究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2021年04月16--18日)

  • 中日农产品流通论坛
  • 第一届中日农产品流通国际论坛(2021)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08月00--0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