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2004年物流信息化的回顾与展望

在第九次中国物流专家论坛上的讲话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戴定一 

2004年即将过去,回顾一年来在物流信息化方面的进展,给人留下突出印象的至少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物流信息化的基础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以九部委《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一文为代表,各级政府已把物流信息化作为一项基础建设纳入规划。在国家的中长期科技规划研究中,把信息化和标准化列为物流科技最主要的两大关键技术。发改委、科技部、信息产业部等都加大了物流信息化的投资。与此同时,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电子商务的市场发展也取得新的进展。8月份通过的《电子签名法》从法律体系的建设方面推进了一步。

第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有了新的进展。例如交通部的三大平台建设:联网收费、安全监控(建设质量安全监控和水上运输安全监控)、公共信息服务取得了新的进展。在科技部“十五”期间确定的10个智能交通系统示范城市中,几乎都将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的研究开发作为示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各个城市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部分城市开始进入实施阶段。除了物流中涉及到例如通关、税收、交通、保税监管等主管部门的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和应用外,已经出现了一些跨部门的合作,例如商务部与海关、银行的电子政务平台合作,正在把与内外贸业务有关的企业安全证书逐步过渡到电子口岸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建立“一卡通”和一体化服务体系。新白云机场“空港物流监管信息平台”的开发与建设,是海关与新机场合作的信息平台。该信息平台以舱单数据为依据,将卡口管理系统、仓储管理系统、快件通关系统、电子地磅等与通关系统联网,使整个物流园区的各作业部门,以及海关各监管业务的信息在一个计算机平台上交换,是实现区港联动的信息化成功案例。此外,在技术服务方面如数据交换平台、GPS/GIS、利用手机通讯网络进行定位/跟踪的信息系统等有许多应用案例出现。在信息内容服务方面,在原来以货代信息网站为主的基础上,近来出现了许多新的参与者,例如贸易信息网站向物流业务延伸,而且这些网站开始向连锁化方面探索,成为值得关注的一个趋势。

第三,信息系统的整合技术受到关注。由于企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的趋势,物流企业力求扩大规模,采取合作、收购、兼并等多种方式发展自身的网络体系,同时也在调整、升级自己的信息系统,于是产生了一个比较普遍的需求,就是原有信息系统的整合。在整合的过程中大家普遍面临两个战略性的问题:

一是信息系统应该采用集中式还是分布式结构?

二是物流信息系统究竟应该是标准化的还是个性化的?这些涉及物流发展中的本质性问题在信息化过程中不断被挖掘出来,促进我们的反思,同时也促进了相关技术的发展。我们看到一些信息系统供应商已经意识到,物流信息系统需要尽力在标准化的结构和标准化的基础功能模块化之上,才能降低开发成本。于是结构标准化和基础功能模块化以及分布式为主兼顾集中管理需求的方案逐渐成为主流。国内已经有些厂商开始提供这类产品和服务,IBM公司今年推出了面向服务的架构(SOA)更是这种思路的代表。标准化结构和解决分散与集中的矛盾的技术,将会成为影响管理类软件发展的关键因素。第四,以RFID为代表的新技术显示出强大的冲击力。

今年以来RFID可能是国内外一致公认的技术热点,特别是WAL-MART和METRO等强势企业要求其供应商从2005年开始使用RFID,使得此项技术的应用前景备受关注。我国也已经有像铁道部车辆调度系统这样的成功应用案例,但是就全国而言,应用案例的缺乏仍然是影响此项技术推广的首要因素。其他影响因素还有成本偏高、标准不统一等。所以从总体上看,仍然是表现为供方热情,需方谨慎。但是RFID背后的无线通讯技术应用,正显示出勃勃的生机。由于移动商务的需求和运营管理对全流程可视、可控的要求,无线通讯技术日渐成为物流信息系统的基础技术。例如海尔的物流,不仅在采集数据环节采用无线扫描技术,在数据的传输、共享等环节也建立在无线接入的库存管理网络基础之上,提高了信息处理能力,也提高了管理水平。物流业务的移动性对无线通讯的技术发展将会更加关注和依赖。第五,供应链管理的信息系统应用发展比预计的要快。两年前我们在征集物流信息化应用案例时,有一个统计,表明当时属于供应链管理方面的信息系统不超过5。现在看来比例可能会有明显提高。供应链管理系统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业务范围更广,不仅有物流,还有商流甚至资金流,服务内容是根据客户的要求来扩展的,个性化特点也更突出;

二是要求信息系统更高的开放性,要与客户的系统相衔接、相整合,实现业务的协同。国内各行业的领袖企业,如:新华制药、广东美的、江苏春兰、上海烟草集团、雅戈尔集团等纷纷实施了SCM管理应用。其中格兰仕在整合分销渠道基础上建立的供应连管理系统进一步提高市场反应速度,准确预测客户需求,科学安排产销计划,加快存货周转,避免呆滞存货。

山东鲁能帆茂物流公司则成功地在煤炭领域建立起供应链,从煤炭被挖出,运输到煤渣的回收、利用和废弃物深埋,从煤矿的采购物流到分销物流,实现了一体化的信息管理。此外,钢铁、汽车等行业的供应链管理应用也出现了一大批成功案例,不仅表明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已经从IT、家电和零售领域进入到重化工产业,更重要的是反映出我国的重化工产业也开始走向需求驱动型的生产模式,产业链的形成比预想的要快。第六,电子政务的发展对于物流信息的促进作用开始显现出来。

以往的电子政务主要是为政府部门自身服务的,例如办公系统、安全系统、档案系统等等。今年以来公共服务和政府监管方面开始成为电子政务的重点。京沈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的开通,实现了高速公路由分段建设,分割式管理向综合管理、网络化管理的转变,为探索完善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和新的运营模式提供了经验;5月1日,天津海关取消进出天津港国际航行船舶纸制单证申报,改由EDI方式接受船舶申报数据,在全国率先对进出港口的国际船舶实施无纸化通关;江苏省建立的“绿色通道”通关信息系统,高新企业出口可享受提前报关、联网报关、快速转关、上门验放、加急通关和担保验放等六大便利。此外,这些数据的积累也有助于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政府的监管。今年以来政府对医药、食品、保税物流等领域的监管和对政府采购的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监管的范围、水平和方式都有新的变化。政府也加大了在监管信息化方面的投入,成为电子政务的政要内容。吴仪副总理在讲到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体系时,特别要求采用国际先进科技,构建新的食品标准体系和安全监测体系,对食品供应链进行全程监控。并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有关项目正在落实之中。第七,物流系统供应商的竞争加剧,盈利模式尚未成熟。今年以来国内外的著名物流系统供应商开始关注国内的中低端市场,例如ORACLE、SAP等公司纷纷推出简化版的物流或供应链管理软件系统,向中低端市场进军;此外还不断有新的IT公司进入国内物流市场,例如美国麒麟远创,中国航天集团等。但是另一方面许多物流系统供应商亏损甚至倒闭,退出市场。即使盈利的企业也在探索究竟物流信息化的市场有多大,盈利模式是怎样的?已经有一批企业开始从单纯的信息系统供应商转变为参与物流业务的运营,变为服务商,看来是一个趋势。

外商企业进入物流信息化领域是多方位的,除了软硬件技术以外,还有信息内容服务和其他相关的服务,例如澳大利亚的RED BOOK开始在中国提供汽车物流的专业信息服务,美国的吉斯达公司则是搭建跨国交易保障信用平台,提供担保和信用咨询服务。以上只是我个人感受到的一些方面,还很不全面。总的感觉是越来越深入、专业化,也越来越开放,更加与国际接轨、同步。当然,也还存在许多值得总结的问题,其中有一些是更基本的,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政府条块分割是影响物流统一市场的主要因素,也是建立公共信息平台、统一物流信息标准的主要障碍。我国缺乏强势的大型物流企业,依靠市场很难在短时间形成公共平台和行业标准。政府本应是统一平台和标准化的主要推进者,但是目前的体制原因,实现起来非常吃力,有时甚至阻碍了标准的统一进程。当前正要进入制定“十一五”规划时期,如不能改善上述情况,可能还会制定出一个分割的物流发展规划。 2、缺乏人才。不仅缺乏既懂业务也懂技术的战略型人才,也缺乏中低端人才。从发展趋势来看,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特点不是表现为IT产业的高速增长,而是表现为其他产业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进入新的增长,因此人才的需求特点主要表现IT技术要与行业的专业技术相结合,各行业要提高普遍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专业IT人才要深入到行业领域去,成为行业专家。我们的各类教育、培训目前还不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各方面共同携手。 3、缺少物流信息化的战略研究。经过几年的实践,一些基本问题已经接触到了,例如关于信息系统集中与分布的矛盾问题,结构的标准化与需求定制化的矛盾问题,标准的国际接轨与知识产权矛盾的问题,还有无线通讯和RFID在物流信息化的特殊地位问题,物流信息服务的外包问题,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讨论已经有了一个基础,但是规律性的、前瞻性的讨论还很不够,因此在市场上,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还有极大的盲目性。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则表现为需求模型概括得不准,缺少方法论的研究和指导,在这方面需要更加深入地研讨。展望明年的物流信息化,必须关注两个基本因素的发展:

一是政府的落实措施。九部委文件提出的相关政策要逐步落实成为可操作的方案,物流信息化的基础环境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例如标准化建设,诚信体系的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等。前期许多地区制定的物流发展规划也会有一些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二是结束加入WTO过渡期后,物流和整个服务业的全面开放,将加快中国物流市场与国际的接轨。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物流发展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因为除少数如空运、快递领域外,对国内物流市场的冲击不会很大,但是我国最薄弱的国际物流却有机会得到发展,因为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把中国产品销售到世界各地,必然要把中国物流系统内入到国际物流体系之中。

从其他行业的开放过程来看,中国物流的国际化将会从人才培养开始,经过商业模式示范,进入低端市场,然后向中端、高端市场扩展,从单项服务向系统化服务发展。这也是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的必经之路。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来看,我认为以下几方面的发展可能是值得关注的热点:

一是RFID的技术可能会在一些局部、区域性系统的应用上得到突破。更要关注其对商业模式和流程带来的革命性变化。

二是系统整合技术更受关注。三是信息化与标准化的结合更加紧密。四是商业智能(BI)技术的应用开始起步。五是物流信息化技术供应商的盈利模式可能会发生重大改变。让我们预祝在新的一年里,我国的物流信息化将取得更加光辉的业绩。 

 

资料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网

网址:http://news.chinawuliu.com.cn/xsyj/200503/14/129798.shtml

 

责任编辑:芯彤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修班
  • 第二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师资研修班

    (2021年05月30日--06月04日)

  • 日本物流与供应链20讲(2020年第一期)

    (2020年11月21日始)

  • 北京秦藤物流沙龙
  • 关于发起举办“北京秦藤中日物流沙龙”的通告
  • 中日物流论坛
  • 中日商贸往来与物流体系建设研讨会

    (2016年03月27日)

  • 中日经贸关系发展与自贸区建设研讨会

    (2014年01月18日)

  • 中日经济往来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3年04月02日)

  • 中日经济交流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2年05月12日)

  • 中日冷链物流论坛
  • 第二届中日冷链物流国际论坛(2021)

         ---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10月29日--31日)

  • 第一届中日冷链物流发展国际论坛

         ---农产品 · 食品冷链物流与生活品质

    (2019年07月06--07日)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论坛
  • 第一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国际论坛

           ---供应链研究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2021年04月16--18日)

  • 中日农产品流通论坛
  • 第一届中日农产品流通国际论坛(2021)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08月00--0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