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来自园区的转型升级报告•聚核发篇

    操作工升格“全能运动员”

 

    先进制造业攀升“微笑曲线”高端

 

【转型进行时】

 

    15年,5家工厂、1个研发中心、1个全球分拨配送中心,三星集团在园区的投资发展轨迹悄悄地划出了与园区转型升级相吻合的微笑曲线。

 

    1995年,韩国三星投资1.5亿元在园区设立的第一家企业三星半导体(苏州)有限公司破土动工。接踵而来的是三星家电、显示器、笔记本的制造基地,园区成为三星集团海外最大的制造车间,2005年苏州工厂成为三星笔记本电脑全球唯一生产基地。尽管到2003年三星半导体园区工厂生产的产品技术与母公司实现了同步,尽管生产的是具有先进技术的电子产品,然而,园区仅仅是把车间操作工的角色扮演到了极致。

 

    转机,出现在了2006年。三星集团将研发中心也转移至苏州,进一步降低成本,达到零库存的生产管理运作。园区三星的研发力量占到三星总部研发机构的10%。

 

    2008年,三星半导体全球分拨配送中心来了。作为物流分配调送的心脏,这个机构原先仅设立在韩国本土和香港。

 

    制造业投资项目的成功和发展需求,使研发机构和物流中心的进驻成了十分必要的步骤。2009年10月,三星电脑在园区的新研发大楼启用,三星集团越发加快了研发本地化的步伐。苏州研发中心内的研发人员也将从原先的200名增至300名,而且研发规模将与韩国总部平分秋色。未来的趋势是,三星在园区的研发中心规模将超过韩国总部。

 

    从简单制造,逐渐开始生产高端产品、研发高端产品,集生产、研发、服务、物流配送为一体,昔日的车间操作工要摇身变作“全能运动员”。

 

【下一站展望】

 

    向产业链、价值链两端延伸,是园区给现有制造业转型升级定下的明确目标。

 

    经过多年招商引资,园区已基本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制造、机械制造、化学制品及医药制造、造纸及纸制品制造、金属及非金属制品制造等产业为主的制造业生产体系。其中电子信息制造和机械制造两大产业更以高度产业集聚规模,成为引领园区工业经济发展龙头,成为园区主导产业。

 

    根据《苏州工业园区3+5产业发展报告》,园区主导产业升级转型将突破和改善两头在外的车间式生产经营模式,提升主导产业技术发展水平和规模能级,引导和推动产业向产业链和价值链两端延伸。产品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内外销相对均衡,还要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才能称得上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

 

    “新生儿”成为创新发展强力引擎

 

    五大新产业锁定的都是高端领域

 

【转型进行时】

 

    纳米,这个词近两年热得烫手。在园区,一股新生力量正实实在在凝聚在她的旗下。

 

    盟泰励宝光电公司,是一家半导体照明中下游应用产品的开发与工程应用的纳米光电企业。据公司总经理张迎春介绍,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能够有效解决半导体照明器具的散热难题,并且能够大大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和利用配光技术提高配光设计精度。

 

    如今,盟泰励宝已在园区生物纳米园内建立了研发机构。公司2010年销售额预计可达5000万元, 2011年至2013年公司有望以每年40%以上的规模增长,利润率高于20%,公司计划2014年进入上市筹备阶段。值得一提的是,盟泰励宝光电公司的制造工厂并没有放在园区,而是仅仅设立了研发部门和销售部门。

 

    纳米产业是近几年园区着力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用市委常委、园区工委书记马明龙的话来说,园区就是要聚焦纳米产业,要把纳米产业做大做强。产业规划上,园区把纳米光电新能源产业确定为园区纳米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并以半导体照明和太阳能光伏电池为主要方向,以通用照明、大屏幕液晶LED背光模组和自主薄膜电池装备为突破口,培养一批有高端自主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尽管,园区大多数纳米企业成立不过一到两年的时间,但种种迹象表明,这些“新生儿”将成为园区转型发展的强力引擎。

 

【下一站展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从制造高地向创造高地转变,园区把目标瞄准了拥有自主创新巨大活力的新兴产业。

 

    《苏州工业园区3+5产业发展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纳米光电新能源、软件与动漫游戏、融合通信、生态环保5大新兴产业。其中以生物纳米园为主要载体,综合布局工业区和桑田岛产业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以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为主要研发机构,以生物纳米园为载体,发展以纳米光电新能源为重点的纳米技术产业;以国际科技园、创意产业园等为主要载体,发展融合通信、软件、集成电路设计、动漫、游戏等产业;以中新生态科技城为载体,发展生态环保产业。

 

    到2012年末,园区将初步形成5大新兴产业集群,在部分重点领域形成领先的创新技术、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较高的市场份额,在生物医药、软件及动漫游戏、融合通信等领域建成1--2个百亿级特色产业基地。企业总数达1100家,新兴产业产值达350亿元,其中5--10家超10亿企业,50家以上超亿元企业,5--10家企业上市。

 

    “弹丸之地”化身“吸金器”

 

    金融和物流“担纲”现代服务业

 

【转型进行时】

 

    翻开入驻园区的银行目录,从工、农、中、建等国有商业银行,到渣打、汇丰等外资银行,无一不被园区“收入囊中”。 2009年,东吴证券、交通银行苏州分行两家金融机构总部大楼在园区CBD奠基,民生银行也买下了湖东一整栋写字楼,准备将苏州发展的总部搬迁至湖东。园区CBD的金融业发展势头愈发“凶猛”,园区更是外资金融机构争相聚集之地。据不完全统计,园区目前已拥有12家外资金融机构,外资银行的数量更是占到了全省的三分之二。

 

    园区已经形成了门类基本齐全的金融市场体系。据统计,目前园区共有包括银行、保险、证券、担保、投资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46家。在这些金融机构的带动下,园区货币信贷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保险市场也逐渐起步。

 

    金融业的繁荣是现代服务业较快发展的标志之一。在园区的现代服务业规划版图中,金融业成为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借助环金鸡湖CBD开发的天时地利,园区将进一步加大金融业的聚集发展势头。未来,金融产业将发展为园区支柱产业和CBD地区的主要经营业态。园区的发展目标是,用三年时间,使园区成为全省机构最集聚、功能最全面、创新最活跃的区域性金融创新区。

 

【下一站展望】

 

    调整产业结构,是园区转型升级的题中之意。

 

    马明龙告诉记者,金融和物流将会是园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园区将抢抓国际服务业转移、世博会以及苏沪同城效应逐步显现等机遇,发挥园区中新合作、制造业基础雄厚、宜居宜业环境等优势,以环金鸡湖CBD为集聚区,打造长三角重要的区域金融创新区。与上海错位发展将是园区金融服务业一个重要发展定位,例如将目光更多地集中在股权基金、私募基金以及金融后台服务的引进上。物流产业的发展则将以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为核心区,建设以虚拟口岸为依托的现代商贸物流运营示范区。

 

    园区已经具有较强实力的服务外包产业还将得到进一步加强,争创制造与服务联动发展、离岸与在岸同步开拓、政府与企业共同推进的“中国模式服务外包产业第一园”。文化产业则重点发展动漫游戏、影视演艺、传媒出版、创意设计、会议展览等。根据规划,园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每年将提高2个百分点,到2012年达到38.5%,其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每年提高1.6个百分点,达到24.1%;现代服务企业数达到2500家,从业人员达到15万人。届时,园区将基本形成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齐驱并进、共同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良好格局。

 

    短评

 

    又一份“天价”规划

 

    转型,往哪里转?这个答案可以给得很泛泛,框出几个普通人都知道的大而无当的范围、方向。在园区,这个答案要到她的首个产业规划中去找。

 

    规划先行是园区的金字招牌,也是发展经验。凭借一份详细、专业、高水准的规划,前15年,园区的发展一直走在同类开发区的前列。如今,站在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下一站去哪里?园区人第一个想到的,依然是规划。《苏州工业园区3+5产业发展报告》出炉前,仅调研时间就近一年。对于转型,园区人慎之又慎。从对园区发展的意义而言,这一份产业规划的价值并不逊于当年花费千万元天价而得的建设规划。

 

    目标明晰、定位准确,是园区规划共有的特点。

 

    严格执行、超前完成,是园区执行规划共有的特点。

 

    在又一份“天价”规划的指导下,园区转型升级的下一站,仍将站立在经济发展的潮头,继续引领者的角色。

 

责任编辑:三水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