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药品流通:第三方物流是大势所趋

104月,商务部接管药品流通行业,主要负责制定行业发展规划、行业标准和建立行业统计制度等宏观性工作。自2003年国家经贸委撤销后,医药流通行业长达6年的监管真空期宣告结束。

 

  新“管”上任三把火。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近日透露,接管后的首要之事是出台行业规范和标准。事实上,这个新标准出台后并不具备强制性,但舆论普遍认为,它仍会引起行业巨震,甚至关系到若干医药企业的生死存亡。

 

  对于如此重要的新标准,制定过程中专家有何建议?另外,针对业内一直争议不断的“第三方物流该存还是该废”等敏感问题,商务部在新标准中又将如何权衡?本刊特邀我国医药研究领域代表人物郭凡礼纵论乾坤。

 

  记者:商务部接管医药流通后,第一时间着手制定行业标准,您怎么看待此事?

 

  郭凡礼:商务部制定药品流通行业标准,从小的方面看,有助于药品流通企业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从大的方面看,有助于我国整个医药行业稳定、健康地发展。此外,从商务部和国家药监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药品流通行业管理的通知》来看,此次商务部主要负责制定药品流通规划、标准等,属于总体层面的把握;而药监局主要负责药品经营企业准入管理等,属于具体的操作环节。医药流通行业标准一旦执行,必将使各部委及下属部门的工作划分更为清晰。

 

  记者:您认为,目前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究竟存在哪些积弊?

 

  郭凡礼:长期以来,我国医药流通行业就是“多、小、散、乱”的格局,竞争力严重不足,由于没有明确的牵头人,我国的药品流通工作一直非常混乱,这也是最大的一个弊端。其次,我国现在有1.3万余家药品批发企业,但是绝大多数规模小、管理差。2008年,我国药品销售额超过5000万元的流通企业不到500家,仅占全国药品流通企业总数的3.7%。而在国外发达国家,医药商业流通企业只有几十上百家。凡此种种都是我国医药流通行业发展的瓶颈。

 

  记者:在您看来,商务部正在制定的行业新标准应该重点解决哪些问题?

 

  郭凡礼:首先,要明确各部委在医药流通行业中的职能划分,只有清晰地明确各部委的职能范围,才能有效控制医药流通行业的多、小、散、乱问题;其次,要加大对医药流通行业的监督力度,避免产生地方保护,最大限度地节省药品在流通环节中的费用而达到新医改的目标要求,为老百姓提供一个安全、透明的市场环境;第三,要树立一个长远的目标和方向,真正建立并完善医药流通行业标准,而且这个目标和方向要与正在推进的新医改目标相一致,如果此次建立的医药流通行业标准能与新医改相辅相成,那么,新医改离其目标又前进了一大步。

 

  记者:预计新标准实施后会带来怎样的实际影响?

 

  郭凡礼:自2003年经贸委撤销后,直到2009年底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的管理一直缺位,没有一个明确的管理部门,所以直到现在我国医药物流方面的标准都相当模糊。由于此次医药流通标准主要将淘汰一批“小、散、乱”的企业以及兼并重组一批具有实力和发展潜力的企业,同时也会培养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因此商务部版的医药流通标准将注重研究及制定宏观方面的规划、药品流通体系的建立以及提高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等。此外,如果第三方物流得以推进,还将提高整个医药流通行业的效率。

 

  记者:第三方物流正遭遇存废之争,您的看法呢?

 

  郭凡礼:在商务部制定医药流通行业标准过程中,第三方医药物流的发展也成为关注的焦点。虽然第三方医药物流是中国医药商业领域里较新颖的运营模式,但是这种模式如今还面临着种种不足,需要多方面的规范。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目前而言,第三方医药物流在中国的医药商业领域很有存在的必要。当今社会劳动分工日趋细化,竞争不断加剧,企业追求高效率,将自己不熟悉的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企业来承担,无疑是明智之举,可以有效减轻企业和批发商的负担。而且,在医药领域发展第三方物流也是大势所趋。

 

  记者:这种物流模式对我国医药商业发展究竟起到怎样的作用?

 

  郭凡礼:首先,可以提高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由于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具有丰富的物流经验以及专业的管理技术和人才,因此,将药品的流通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会显著提高药品的流通效率。其次,有助于药品企业专注于自身的发展、升级改造,而无需担心物流这一块的运作,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走在药品企业的前面。最后,可以节约资源,避免重复建设,所谓“术业有专攻”,这样的格局对整个医药行业来说都将带来利好。

 

  记者:目前我国第三方医药物流到底存在哪些问题?

 

  郭凡礼:首先,观念比较落后。我国的医药企业受到传统物流模式的影响,很难打破原有的物流观念,这样造成医药物流资源严重浪费。其次,我国大多医药物流企业并没有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信息缺乏相互链接和共享。第三,缺乏专业的物流管理技术,硬件和软件设施都跟不上发展的需要。第四,在医药物流服务中,医药流通企业必须对医药产品的相关知识有全面的了解,而第三方医药物流对医药行业的认识不足。最后,也有国家政策法规等方面的限制和影响。

 

  记者:既然这种模式有存在的必要,那么该如何自我完善?

 

郭凡礼:首先,医药生产企业应该打破原有的观念,理性地权衡自营物流与外包物流的利弊,树立正确的物流观念。其次,第三方医药物流需要建立一个高效的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共享。第三,更新现有的储运物流设备,提升物流服务能力,加强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双重提升。第四,加强医药物流的人才培养,人才是发展第三方医药物流相当重要的一环,如果人才培养的瓶颈不能突破,第三方医药物流必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第五,第三方医药物流的发展,政府在政策上给予的支持不可或缺。

 

 

责任编辑:紫藤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