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和国务院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转变发展模式的重要工作,企业要利用好现在的大好发展形势,开发高品质特殊钢技术,培育和发展高品质特殊钢产业,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
特殊钢是重大装备制造和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所需的关键材料,是钢铁材料中的高技术含量产品,其生产和应用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发展水平。特殊钢占钢总量的比重、特殊钢产品结构、特殊钢质量和特殊钢应用等是反映一个国家钢铁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特殊钢行业目前正面临着腾飞的机遇,特殊钢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就是技术创新。
从“十二五”起,会不会是我国特殊钢行业发展的新时期呢?中钢协顾问吴建常认为,钢铁行业发展到目前,是特殊钢行业发展的又一个转折点,在未来的数十年间是特殊钢向高品质化发展的阶段。特殊钢行业需要以大力发展高品质特殊钢为出发点,全面提升特殊钢行业的人员、管理、技术、装备、生产和应用等综合水平。
为什么说未来的数十年间将是特殊钢行业的又一个新时期呢?
一是从市场需求牵引上看,工业化和装备制造需要高品质特殊钢,如高效率火电机组需要耐更高温度的耐热钢与合金,核电机组需要耐腐蚀的不锈钢与合金,高铁转向架需要安全性和可靠性高的特殊钢,大飞机需要超高强度钢,油气开采需要耐苛刻环境的耐蚀合金,汽车轻量化和安全性需要高性能特殊钢等。各种装备的高效化需要特殊钢的高品质化。
二是从行业发展基础上看,我国钢铁行业的结构需要调整,包括企业结构、工艺流程结构、产品结构等。我国从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特殊钢行业的水平。目前,我国特殊钢产量仅占钢产量的5%左右,而工业化国家特殊钢产量占钢产量的10%--20%,日本特殊钢产量占到钢产量的20%左右。除了产量比之外,我国特殊钢的品种也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现在,我国主要特钢企业都在进行技改,建立了世界先进的特殊钢生产流程和装备,已经具备了生产高品质特殊钢的物质条件。
三是目前国家对特殊钢行业非常重视,将高品质特殊钢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需要大力培养扶植的产业。2015年,高品质特殊钢产业的新增产值将达到8%,2020年新增产值达到15%,到2030年,高品质特殊钢产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党中央和国务院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转变发展模式的重要工作,这是特殊钢行业的重要机遇。
目前,我国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对钢材的需求从数量上开始向品质上转变,特别是对应用于装备制造的特殊钢品质要求不断提高。
高品质特殊钢产业的竞争核心是关键技术的竞争。目前我国特殊钢产业的一些钢类在规模上虽然已经跻身世界前列,但高端品种依然无法满足装备制造行业发展需求,主要依赖进口。因此,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高品质特殊钢产业,必须着眼于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前沿性、战略性产业技术集成创新,提升我国高品质特殊钢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2009年,我国粗钢产量达到了5.67亿吨,占全世界粗钢产量的46.6%。同期,我国特殊钢产量约为3500万吨,仅占钢产量的5%左右。从特殊钢产量与钢产量之比可以看出,我国的特殊钢发展应该还有很大的数量提升空间。
在品种方面,我国现在仍然无法生产一些特殊钢品种,需要进口。高铁的轮对只有国际上数个厂家可以制造,我国还不能生产高铁车轮、车轴、轴承等,需要进口轮对来发展我们的高铁;核电蒸汽发生器的换热器690合金U型管国际上只有3家特钢企业能够生产,不但价格奇高,而且供不应求,成为我国发展核电的瓶颈问题;耐苛刻环境的油井管也是高附加值产品,我国正在开发,这也是一个油气开采的瓶颈材料。
在质量方面,我国特殊钢材的内部质量稳定性、均匀性、表面质量、尺寸精度等与钢铁强国的特殊钢材质量尚有一定差距,直接影响到装备制造的水平。
在技术方面,我国的特殊钢技术研发能力较弱。从品种方面就可以明显地看出这一点,目前我国大量生产和应用的特殊钢品种均源自于国外,如H13热作模具钢、0Cr19Ni9(304)奥氏体不锈钢、42CrMo(4140)合结钢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胡锦涛总书记曾强调:“要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温家宝总理2009年连续召开三次专家座谈会,研究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问题,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决定国家的未来,必须抓住机遇,明确重点,有所作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抓紧研究提出培育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思路,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作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任务。《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积极发展高品质特殊钢、新型合金材料、工程塑料等先进结构材料”。目前我国已经将高品质特殊钢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培育和发展高品质特殊钢产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重大举措。发展高品质特殊钢产业是提升特殊钢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钢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品质特殊钢产业还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材料基础,也是长期以来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和相关产业节能减排(如火力发电)目标实现的瓶颈。其发展要以发挥我国在钢铁、特殊钢、机械制造、自动控制、分析测试等科学技术研究方面的优势为基础,以满足国家重大装备制造和产业结构升级为目标,巩固已有的特殊钢领域人才和研究优势,大力发展高品质特殊钢生产和加工技术和装备,大力推进高品质特殊钢产业化和大宗高品质特殊钢规模化生产应用。
为了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特殊钢企业应将注意力转向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上来。而在当前阶段,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实施特殊钢结构调整、特殊钢技术创新、特殊钢知识产权战略和特殊钢人才利用战略。
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国内外特殊钢企业结构和流程结构不断优化。我国特殊钢生产企业结构逐渐与国际接轨,大体上可以分为下述三种类型:大型综合性特殊钢企业:一般年钢产量为100万--300万吨,生产的钢种数百个到1000多个,品种大多为长形材(棒线材及部分管材)、锻件(包括模锻件)、铸件、丝材和带钢,产品规格范围较大,采用铸锭生产的钢材占一定比例;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所属特殊钢厂:拥有“高炉-转炉-连铸-热轧-冷轧”生产流程的大型普通钢企业所属的长型材厂生产特殊钢棒材和线材,扁平材厂生产不锈钢板带等;专业性特殊钢企业:钢的年产量一般在100万吨以下,具有一条结构合理的生产线,钢类和材形较为集中,产品的附加值高,市场全球化。如:特殊钢板带厂、特殊钢锻件厂、特殊钢钢管厂等。
近年来,我国特殊钢行业的企业结构、工艺结构和产品结构不断调整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经过调整,在我国逐渐形成了特殊钢的专业生产线,同时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产品。
近几年,特殊钢生产装备和工艺技术不断提高,特殊钢产量和产品质量持续提高,市场满足程度不断增长。但是,相比我国快速发展的普通钢行业,特殊钢行业技术发展速度还是慢了一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也比普通钢行业大。目前提高我国特殊钢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已经迫在眉睫。与国际上先进的特殊钢专业化生产线和技术相比,我国特殊钢行业存在一些需要开展工作的方面:
一是优化特殊钢生产工艺流程。依托目前我国特殊钢企业正在和即将进行的先进特殊钢生产线建设,通过技术研发工作,优化特殊钢生产工艺流程,形成特殊钢生产和应用的高品质化技术,推动特殊钢行业结构升级。形成数个高品质特殊钢材生产示范线,依托特殊钢企业生产出高品质特殊钢棒线材、扁平材、锻材与锻件、无缝管材等,满足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市场需求。到2015年,所依托的生产线所生产高品质特殊钢增加值占相关企业产值比重达8%,初步形成以高品质特殊钢为特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是提高特殊钢生产工艺技术水平。我国特殊钢板带材、管材、棒线材、锻材、线材专业化生产线正在逐步形成,具备了较先进的特殊钢生产装备,但生产工艺技术水平亟待提高。我国目前特殊钢冶炼、连铸、热轧、冷轧、锻造、热处理和应用等技术与工业化国家有差距,提高生产工艺技术水平提高,可以改善特殊钢产品的纯净度、化学成分控制精确度、组织均匀性、性能的稳定性、尺寸精度、表面质量、包装质量等。
三是生产高品质特殊钢产品。相比普通钢,特殊钢中的合金元素含量高,生产工艺较复杂,并且需要热处理,因此资源和能源消耗相对较大。我们需要继续发展低成本铁素体不锈钢,以节约镍资源;要发展高氮不锈钢,以提高不锈钢的性能;我国需要继续开发满足更高效率火电机组的耐热钢,需要关注核电机组用不锈钢与耐蚀合金的开发;要开发高铁轮对用车轴钢、车轮钢、轴承钢等;耐蚀合金生产的油井管是高品质产品,需要尽快批量应用。日本、韩国和欧洲80%的汽车锻钢件均采用省去了热处理工序的微合金非调质钢,我国需要在年产100万吨的基础上继续扩大非调质钢的应用量,要关注定制锻件技术的发展;工模具是基础,我们要关注这类钢的品种和质量提升问题;超高强度钢是航空航天领域的具有竞争力的材料,应该说是不可替代的材料,要研发高韧性和更高强度的超高强度钢。
特殊钢是装备制造和国防建设的关键材料,是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支柱材料。应该说,现在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企业要利用好现在的大好发展形势,开发高品质特殊钢技术,培育和发展高品质特殊钢产业,构建世界最好的特殊钢企业和行业,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
责任编辑:芯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