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钢厂价格上调、钢贸商补充库存、终端生产性采购,共同托出钢市的“小繁荣”。但利空因素依然要求市场理智审视。
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内向型经济艰难成长、外向型经济阻力渐大、楼市调控不如人意、市场判断心态难稳,都影响着未来的钢市走向。
为业界所共识的是,作为房产上游的钢铁业,未来会因为2010年房产调控效果不理想,而依然要面临更加严厉的调控措施,经过对一年经历的梳理,钢贸商深深地感觉到,为了生存和发展不能不早作思考,寻找新的盈余新高地。
“那些日子,钢材价格几乎每天都是几十元地往下跌,看起来不多,但谁能经得起长时间这样折腾?”回忆起前一阵儿的行情,唐山钢贸商袁颖依然心痛,“货卖不出去,消费可不见得少,库房租金及其他开支,算下来每天还得赔1000多元……”
至于中小型钢贸企业, 钢贸商觉得盈余新高地就是几家联手儿,整合并发挥各自资源、资金和渠道优势,实施市场复杂形势下差异化竞争和抱团发展策略,因为“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远去。
钢铁业是房产上游产业链,但为了遏制国内部分地市房价上涨过快态势,“3·14”楼市新政出台三个月便显成效,不仅影响房产市场,钢材需求也因房市调控受到打压,钢贸经营一度陷入窘境。
“生锈钢材基本都是行情好的时候大批进来的,进价相对也比较高,但要想卖出去只能赔钱。”袁颖说,“如果成了废铁再处理,那样亏得太多。”
楼市调控政策出台以来,不少楼盘延后开盘以及购房者的观望直接影响开发商对原材料的采购。建筑用钢也成为钢厂、贸易商不愿碰的“危险地带”。
张麟庆是河北钢铁重镇邯郸的钢贸商,某钢厂销售部的朋友给他讲,线材螺纹钢作为建筑用钢主要产品,2010年3月份出厂价约为4600元/吨,到八九月份时,价格已跌至3800元/吨左右。“对于后市的持续看低,直接影响了终端用户对于建筑钢材的采购热情。”张麟庆介绍,朋友所在钢厂年产能600万吨,楼市调控以来,大部分产能放在了板带材上,用于生产建筑用钢产能不到10%。
房地产是钢铁业下游最大的消费行业。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粗钢产量达5.68亿吨,其中近四成流向房地产工程。在市场普遍预期未来房地产施工和新开工面积出现下滑情况下,也对钢材需求将产生了不利影响。
申万钢铁板块就发生过累计下降19.46%,而同期沪深300指数调整幅度为15.89%的境况。安阳钢铁、华菱钢铁和新钢股份3只钢铁股的股价曾跌破净资产。
“9月份刮起节能减排风暴,国内钢价呈现强势拉涨,部分品种日均涨幅达百元。”河北鹏博总经理王筠遗憾地说,“这种拉涨行情为时不到两周。”
等“双限”政策刚放松,钢厂复产消息传出时,再加上楼市“二次调控”政策国庆前出台,对钢市预期也产生了直接影响。10月1日,国内建筑钢材龙头沙钢出台10月上旬价格政策,一改9月份连续上涨态势,将主力螺纹钢价格下调180元/吨。
袁颖说:“行情不好时,圈内朋友就有将建筑钢材作为保留经营项目,而把大部精力放到板材经营;一些华东朋友搞起多元化经营,有在深加工和机械制造方面入股,有在园区建设方面置业,大家都在寻找新利润增长点儿。”
房地产调控打压建筑钢材需求,给市场造成经营压力。
但住建部要求在全国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580万套,改造农村危房120万户,在一定程度上平抑了房地产调控给钢材需求带来的影响,尤其给建筑钢材市场带来一缕曙光。
业界资深人士、现代物流报研究员杨延龄认为,从全国来看,楼市新政引发钢价波动,但对信心影响更大。
杨延龄分析说:“安居房、经济适用房市场流通量还是增长的,无非商品房卖高价可以支撑高钢价增加,经济适用房和安居房因价格限制,抬价空间变小,成本控制更加严格,多少抑制了钢材价格大幅上涨空间,钢贸商利润变薄。但国内地域钢价是根据投资量有些微小差别的。实际上,近期大面积限电迫使产量下降,给钢市带来的影响,要比两次楼市调控大。”
2009年,全国房产投资额为3.6万亿元,2010年保障房等投资额推算约为3500亿元,这意味着保障房建设可以弥补商品房开发投资下降的10%。此间,分析人士指出,保障房占房地产建设总投资比例较少,无法改变房地产投资整体趋势,只能部分舒缓房地产调控所带来的压力。所以,想通过保障房使房地产投资大幅增长的想法不现实。
从“3·14”楼市新政,到“9·29”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监察部三部门联合发文,引发全国16城市推出限购令,我国房地产领域经历了两轮调控风暴。
11月28日,央视播发对杭州、深圳、上海、大连和北京等城市的调控效果调查,结果认为,2010年楼市调控政策力度空前,但即使这样,我们看到市场上博弈力量仍然强大,在境内外热钱和各种资金驱动下,房价上涨压力仍没彻底消除,楼市调控还面临挑战。只有消除房地产市场这些深层矛盾,才能防止楼市出现假摔,让调控释放的信号得到市场回应。
著名咨询网站信息总监马力认为,从国家房产调控效果来看,对房屋售量影响很大,对价格影响比较小,但国家恰恰希望对房价有大影响。
因楼市调控结果不理想,2011年国家可能还会有更严厉调控措施。那么,有了2010年遭遇楼市调控带来惨淡经营经历的钢贸商,又该怎样去寻找新的盈余空间和机遇呢?
河北邯郸鹏博物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春燕认为:“在逐步变得复杂动荡的市场状态下,偶然性因素在增多,传统钢贸的路会越走越窄,再不实施转型确实不行了。淡出传统贸易,转型物流园是我们未来发展主笔。而且必须在建设中求新求变,必须有一个高起点,将园区金属材料深加工产品直接与终端用钢企业对接配套,否则,等全国大批物流园建成后,普通物流园将滞后。如真搞成了那样,即使从钢贸商转型到物流园也将面临重重困难。”
在一些人看来迷茫的建筑钢材后市,杨延龄估计较为乐观。他说:“转轨变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除了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安居房仍有量,基建还要有投资,西部省份还要发展,2011年又是‘十二五’开始,不会比2010年差。”
既然路子不止于商品房,钢贸商不必太为楼市调控所惧,杨延龄认为:“钢贸市场开拓方面,加工配送是新热点。当然,大用户可能已被大商户瓜分,但市场也在不断扩大,一些原有下游用户可能会把一部分加工量外委。另外,新生用户也是重点,而转型变成贸易与加工的企业,也可能形成多元结构股份制,几家钢贸商组合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合作,以不断壮大实力。”
至于中小型钢贸企业,袁颖觉得盈余新高地就是几家联手儿,整合并发挥各自资源、资金和渠道优势,实施市场复杂形势下差异化竞争和抱团发展策略,因为,“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远去。
责任编辑:芯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