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钢一季度利用余热余能发电量达到8.4亿千瓦时,同比提高18.04%,增加发电效益5400万元;莱钢1--3月份,发电总量达到4.05亿千瓦时,同比提高71.3%,增效4000多万元。
一季度山钢集团公司突破束缚效益提升的瓶颈,向品种、质量、采购成本、营销管理、资金运作要效益,全面提升钢铁主业盈利能力,生产经营效果大大好于去年同期水平。这些成果的取得,是山钢集团持续强化管理、全员练内功挖内潜带来的必然成果,也为实现集团全年生产经营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山钢集团公司在深化对标挖潜、降本增效和探索“产品+服务”的营销模式,积极推进产业链建设等方面的种种创新做法更值得其他企业学习借鉴。
今年以来,山钢集团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钢铁主业增利为目标,成功化解了资源变化、严寒天气、限电调控等客观不利困素干扰,突破束缚效益提升的瓶颈,向品种、质量、采购成本、营销管理、资金运作要效益,全面提升钢铁主业盈利能力,生产经营效果大大好于去年同期水平。
一季度,山钢集团各单位面临着冬季生产运输紧张、原燃料大幅涨价、钢材价格低位震荡等一系列不利影响。记者在采访时看到,进入二季度,各单位、各业务中心及机关各部门以深化对标挖潜、降本增效工作为重点,各练“八仙之功”,全力保生产稳定顺行,多管齐下降本增效。为充分调动各单位降本增效的积极性,集团公司在确定年度预算指标的基础上,制定了各单位生产经营奋斗目标,并进一步修订了绩效考核办法,加大对完成奋斗目标的绩效奖励力度。各单位积极响应,对本单位的奋斗目标做了分解落实。同时,集团公司总部重新核定了各业务中心、机关各部室的费用指标,努力降低各项费用支出。截至3月底,采购中心不断优化原燃料采购、库存配置,压缩库存占用,大宗原燃料库存总量由1月底的291万吨下降到248万吨,各种原燃料库存达到合理库存中下限,减少资金占用5亿多元。集团销售中心探索“产品+服务”的营销模式,积极推进产业链建设,营销工作成效显著。一季度产销率达到了97%。生产运行协调中心在港口优化、降低途耗、增加铁运量、提高卸车效率、加大水陆联运量等方面推进业务管理的细化与深化,一季度同比实现降本增效直接效益7202万元。由于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率连续提升,使融资难度不断加大,资金成本进一步升高,资金中心充分发挥集团一体化运作优势,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1--3月份与同期融资基本利率资金成本比较,降低资金成本1.42亿元。
一季度,集团公司各单位生产保持了均衡、平稳、顺行的态势,主要产品产量同比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完成进度均在季度计划控制区间以内;循环经济发展不断完善,余热余能发电量增速大大超过同期产量增速;设备利用效率不断提升,产能逐步得到充分释放,一季度集团公司产能利用率,粗钢达到了92%,生铁达到了93%,钢材达到了91%,均在九成以上高效运转。1--3月份,济钢公司实现利润83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000多万元,完成了集团公司下达的利润进度计划,其中仅系统优化炉料结构就持续降低生产成本2600多万元,同时济钢还于3月底完成了降低资金占用20亿元的目标。莱钢不含齐鲁证券实现利润5.3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08亿元,并完成集团下达的奋斗目标。莱钢的产品研发、试制、生产和市场推介等工作全面提速,一季度共开发27个新产品,高专产品占58.78%,对提升主业盈利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降本增效工作在炼焦配煤、烧结、球团矿料配比、高炉炉料结构等重点环节和关键指标上取得明显突破。记者在济钢、莱钢能源动力厂和能源管控中心采访时了解到,济钢一季度利用余热余能发电量达到8.4亿千瓦时,同比提高18.04%,增加发电效益5400万元;莱钢1--3月份,发电总量达到4.05亿千瓦时,同比提高71.3%,增效4000多万元。
据集团公司有关部门介绍,一季度山钢集团生产经营取得的成果好于金融危机以来的任何一个时期,这是近几年持续强化管理、全员练内功挖内潜带来的必然成果,也为实现集团公司年度工作会提出的全年生产经营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责任编辑:芯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