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IBM绿色供应链解决方案助力中远物流发展

  不同于过去的供应链管理系统,绿色供应链解决方案不再单一强调数据,而是把重点放在知识处理方面,并且在处理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再以此指导物流实践。两者的区别在于,数据处理结果是肯定且惟一的,但是管理问题更多时候涉及到经验和知识,单一数据处理很难完全解决。而知识处理是模糊的,是通过数学模型,根据场景得出不同结果。如30个配送点下的客户满意度、碳排放量、送货范围情况;40个配送点下的客户满意度、碳排放量、送货范围情况等等,达到供优化决策选择的目的。

 

  换句话说,如果把供应链物流看成一个人的肌体,那么“分析”就是这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是协调肌体运动的核心。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是可以根据每天身体运行的情况进行智慧决策的。所以说,当供应链领域数据收集起来的时候,数据本身仅仅代表了信息,系统集成平台把海量数据集成并筛选出有效信息;同时模拟真人分析,判断如何进行供应链流程转变,或者制造流程更加绿色化。然后计算出流程中二氧化碳瓶颈点,使整个的产业链变得清洁。这些只有数据和软硬件是不够的,通过研发把两方面结合,产出“智慧”的绿色源动力。

  

  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承诺2020年将把单位GDP碳排放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40~45%。放眼世界,欧美各国都对本国温室气体排放采取措施。在美国,能源部已经视低消耗、低碳排放产品为进入美国市场的准入条件。

 

  在中国国际物流与供应链高峰论坛上,400家物流及装备企业参与的“中国绿色物流发展促进联盟”宣布成立。中远物流董事总经理叶伟龙在会上发言:“对一些要进入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的中国企业来说,绿色供应链很快就成为一个新的门槛。今天,绿色供应链也许还是新鲜话题,10年之后,绿色供应链一定是衡量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准。”目前,绿色供应链服务正在成为部分外资物流企业在华抢占的市场高地!

 

  欧美发达国家相关绿色供应链标准已经陆续出台,而我国相关行业在碳排放及绿色供应链建设方面相对滞后。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物流”会不会很快面对“中国制造”所遭遇的国外标准打压?

 

  直面绿色物流,中远物流其实备战已久。中远物流尝试了多种绿色物流解决方案,大致可以总结为:降低单位公里碳排放量和减少无效的公里损耗。在实践中,中远物流认为后者更为重要,也更为直接。而支持减少无效公里损耗,需要建立数据模型,在总结前人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对大量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得到最优解决方案。遵循这个思路,中远物流专注于供应链网络优化的研究,进行了一系列市场研究,并最终选择携手IBM。数据显示,中远物流和IBM中国研究院合作的绿色物流供应链解决方案减少碳排放量10万吨,可以节省汽油44万吨,不仅领先于中国同行业,更在亚洲范围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2007年底,中远物流与IBM合作,通过实施绿色供应链(GreenSNOW)解决方案,帮助中远物流优化供应链、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并降低碳排放量。

 

  绿色供应链的基础:可量化和可感知的数据、互联互通的系统平台、和深入洞察的研发能力。绿色供应链的基本原理是对物流、运输、仓储的研究,包括通过何种运输方式优化组合,可以有效降低供应链运输中的碳排放量,物品采用何种包装方式可以使产品更加绿色化,仓储过程中采取何种方式,可以使整个供应链跟物流的体系更加绿色。

 

  可量化和可感知的数据:供应链优化的基础是,需要把整个生态链条上相关企业和环节利用先进的传感系统,将供应商的供应商、客户的客户、触及整个价值链各个领域监测起来。这些收集上来的数据就成为了无数的信息点。

 

  互联互通的系统平台:中国很多物流企业的信息处理能力非常强。以中远物流为例,其具备完善的综合物流信息系统,包括订单、仓库、配送管理系统,以及货运、传单系统等。可惜的是,系统平台之间的链接普遍缺乏高端的智能化分析优化系统,现场处理分析系统也比较弱。

 

  深入洞察的研发能力:数据本身仅仅代表了信息,系统集成平台负责集成并筛选出有效信息;海量数据分析并作出可以支持决策的判断才是“智慧”的源动力。IBM帮助中远物流每天采集物流和企业供应链的相关数据,通过算法集合,灌入数据,再利用SNOW(SupplychainNetworkOptimizationWork)供应链网络优化平台,计算车辆行驶路径,优化配载计划,发现储量提升空间,实现更满车载货物运输,降低每个分销中心库存,用更少分销中心支持更多最终客户。

 

  同时,在梳理物流和供应链流程中,利用碳足迹追踪技术,分析碳路径,分辨二氧化碳瓶颈点。根据分析和因果关系研究结果,对各个供应链进行优化,包括:选址、数量、能量、运输、设计、燃油、路线进行平衡的安排;甚至还涉及燃油种类的选择和用量确定,使供应链体系和物流环境更加清洁。

  

  IBM中国研究院供应链项目团队的董进指出,一个智慧的供应链可以通过绿色供应链解决方案、供应链网络优化平台和碳足迹追踪系统,分析供应链体系结构跟物流体系结构,通过数据分析跟优化找出更好的供应链和物流设计方式,获益企业不光光是物流企业。从长远看,全面掌握每个行业的碳足迹可以帮助政府科学计划和管理企业、城市,甚至是国家的碳排放量,优化产业机构。

 

  试想,如果将绿色供应链解决方案推及数个重点行业,如制造业、能源行业、铁路行业、快速消费品行业、汽车行业,根据不同行业的碳足迹,在系统平台上集成数据,针对各行各业,可以分析出在不同场景之下,合理二氧化碳的配比量,并且根据目前实际情况得出提升空间和优化方案,科学降低排放。比如,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可以对于制造业、炼钢炼铁行业、装配行业适当给予高一些的二氧化碳排放定量,对于电子行业和其他低能耗产业,规定低额度碳排放指标。那些重工业城市,比如沈阳,可以通过碳排放激励措施机制,促使城市重工业、高能耗产业向清洁型企业积极发展,或者在规划新城区建设的时候,有意识的设计产业布局,构筑城市的可持续核心竞争力。

 

  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对中国,对世界来说也是一次发展模式、消费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同时也是调整产业经济结构的一个重要契机。

  

  2008,IBM公司董事长、总裁及首席执行官彭明盛在纽约造访美国外交委员会时,谈到世界的运行方式将会发生深刻的变化。从那以后,“物联化(Instrumented)”、“互联化(Interconnected)”、“智能化(Inteligent)”和以3个“I”为基础的“智慧的地球”成为话题,相关的讨论在全世界展开。

 

  在中远物流的眼里,“智慧地球”展现了IBM理念的先进性。绿色供应链解决方案的基本原理是在满足客户越来越个性的派送物品需求的基础下,通过分析得出优化路线,实现精细化管理。客户小包装、多批次的送货要求,第一方、第二方物流企业供应链上下游环节链接、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高效运输计划和配送点的合理安置等等,这些绿色供应链的实施计划不是物流公司的个体行为,牵扯到多方利益。

 

  出于对碳排放的考虑,新方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送货方和收货方在包装提出更多要求,在派送时间和对应价格上有所调整;新方案可能会减少配送点数量,并对其整理同时进行业务梳理;在新方案的带动下,更多企业会减少内部物流成本,第三方物流公司直接从企业承接订购单,安排从货品供应商到企业的端到端物理配送。可以看出,绿色供应链的实施需要说服客户和服务商的认同,需要包括整个供应链生态链端到端的各个环节的协同配合。

 

  绿色供应链带来震撼的不仅仅是新技术的应用,还包括由于技术本身所引发的企业业务流程、体系、机制再造,甚至引领行业的变革方向。正如彭明盛所说:10年前我们迎来了新千年的曙光;现在,‘智慧的地球’行动也是朝气蓬勃、前景无限。”

 

 

责任编辑:芯彤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修班
  • 第二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师资研修班

    (2021年05月30日--06月04日)

  • 日本物流与供应链20讲(2020年第一期)

    (2020年11月21日始)

  • 北京秦藤物流沙龙
  • 关于发起举办“北京秦藤中日物流沙龙”的通告
  • 中日物流论坛
  • 中日商贸往来与物流体系建设研讨会

    (2016年03月27日)

  • 中日经贸关系发展与自贸区建设研讨会

    (2014年01月18日)

  • 中日经济往来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3年04月02日)

  • 中日经济交流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2年05月12日)

  • 中日冷链物流论坛
  • 第二届中日冷链物流国际论坛(2021)

         ---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10月29日--31日)

  • 第一届中日冷链物流发展国际论坛

         ---农产品 · 食品冷链物流与生活品质

    (2019年07月06--07日)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论坛
  • 第一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国际论坛

           ---供应链研究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2021年04月16--18日)

  • 中日农产品流通论坛
  • 第一届中日农产品流通国际论坛(2021)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08月00--00日)